三明市三元区卫生健康局关于区政协九届四次会议第20254025号委员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
元卫〔2025〕41号
办理结果:A
尊敬的方东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完善应急救护体系建设,提升社会面自救互救能力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体系建设,构建急救网络
我局依托三明市120急救中心,对全区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的集中统筹管理,构建起了体系健全的院前急救网络体系。在东新五路建立的福建省首个“119+120”消防医疗联动急救站,做到120救护车随警出动,第一时间对遇险的群众进行医疗救护,指导消防救援人员科学地救助被困者,其中徐碧片区的平均反应用时更是从11分钟缩短至6分钟,极大缩短了急救响应时间,有效提高伤者的生存概率,为遇险群众提供强有力的医疗保障。
(二)加大宣传,提高群众知晓率
近年来,我区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传播优势,积极制作并发布应急救护知识普及视频与图文资料。一是利用新媒体、官方网站、政府宣传窗口、微信加大宣传,走进三明人民广播电台直播间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得到众多听众的关注支持,社会反响良好。二是积极推广中国红十字会官方推出红十字急救掌上学堂,目前已有8000人关注。三是充分利用“5·8世界红十字日”“防灾减灾日”“世界急救日”等纪念日,把急救模拟人体搬上大街,由急救医师向群众演示、教授急救基本技能,发放应急救护知识宣传材料和开展义诊咨询,让群众近距离参与急救实践,直接了解急救知识和基本技能。四是深入乡村、社区、机关、企业、医护人员群体以及跑步协会、老年大学、广场舞队等社会团体,持续加强应急救护知识在区域内的普及宣传,不断提升红十字救护培训工作影响力和宣传力度。
(三)强化培训,提升自救互救能力
一是搭建校园急救平台。在全区25所中小学举办以“指尖上的科技,心中的红十字”为主题急救普及小课堂。联合区教育局组织开展了对学校校医、体育、寄宿制学校教师的应急救护培训;深入三明学院、三明林校、三明一中及中小学、幼儿园对在校师生进行培训及复训。倡议各学校开展普及救护培训活动,深入推广“红十字掌上急救学堂”,学习自救互救,让“红十字掌上急救学堂”惠及更多的家庭和群众,做到“人人学急救 急救为人人”。
二是借力用用力,抓住契机,掀动学习高潮。结合世界急救日“急救与老龄化人群”主题,开展关爱老人、关爱儿童、关爱特殊群体活动,分别走进乐龄家园为敬老院内的老人;走进养恩儿童村,对学生进行应急救护知识培训和互动,大大提高了老人、护工们和孩子们的自救互救的意识和技能。在社区举办“急救为亲人和谐好家庭”活动,在村赶圩集日开展“地摊式培训”进行了现场模拟心肺复苏实操活动。满意支持率达到100%,受到村居民积极响应和的好评。
三是从实际出发,本着职责感和高度负责的态度,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创新工作思路,采取主动上门培训服务的方式。到三元区政协对政协委员、三元区特勤大队对消防队员、三明化工厂对工人开展培训。对辖区泳池、网吧、娱乐场所、旅游景区、星级酒店的负责人、残疾人联络员、月嫂、爱心联盟的运动员、民警、驾驶员、消防队员进行应急救护知识培训。
四是通过培训工作的不断深入发展,广大居民群众、青少年学生、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各行各业人员的急救技能和急救知识普及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学有所获、学有所乐、学有所值成为宣传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进行普及宣传。红十字会的社会影响力、公众认知度得到了扩大,红十字会服务大局、服务民生的工作找到了重要抓手,“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会精神不断深入人心。
2024年以来开展培训70余场,覆盖1万余人,进一步提高了社会公众对应急救护的重视程度和实践能力。
(四)AED推广使用
AED作为挽救心搏骤停患者生命的“救命神器”,在紧急医疗救援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AED的布局与推广工作,联合三明市急救中心、红十字会、医疗机构等单位,开展AED 操作培训课程,通过理论讲解、实际操作演示等方式,让公众了解AED的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同时,在辖区学校、商场、车站、医疗机构等人员密集公共场所配置AED设备150余台,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筑牢坚实防线。
(五)优化体验馆建设
为进一步提升公众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率与实操能力,2021年在市青少年宫20楼建成三明市第一医院公众急救技能培训中心,面积200平方米,配置急救科普视频展示设备8台,心肺复苏、AED、海姆立克等训练模型100余套,开展公众心肺复苏、AED使用、气道异物梗阻急救、创伤急救等项目培训。打造集知识科普、技能实训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2024年共开展公众培训40余场,培训公众200余人次,使公众在学习中提升自救互救能力,推动形成“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社会氛围。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应急救护体系建设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持续提升社会面自救互救能力,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一)强化宣传,增强群众参与意识
一是积极争取政府支持,扩大公益宣传面,在电视台、报纸等媒体上开辟栏目,定期播放或刊登红十字应急救护内容,扩大宣传面和影响力,让公众充分了解普及现场应急救护知识、技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步形成全社会正确认识应急救护培训和主动参与的意识。二是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示范作用,借助社会热点传播急救知识和技能,提升公众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意识。三是充分发挥微博、微信传播优势,及时更新应急救护活动动态、知识动态,提高关注度,让更多市民群众知晓并参与。
(二)持续完善应急救护体系建设
进一步优化院前急救专业服务体系,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急救能力的培训和支持,提高基层急救服务水平。同时,探索建立区域内急救资源共享和协同机制,实现急救资源的高效利用,定期组织开展急救演练,检验和提升联动机制的有效性和协同能力。建立健全应急救护培训质量评估体系,加强对培训过程和培训效果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培训质量。定期对培训师资进行考核和认证,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针对不同行业和人群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应急救护培训方案,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三)强化队伍,建立优质师资团队。
一是建立师资志愿者队伍,选派优秀救护员积极参与各级师资培训。二是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师资的培(复)训力度。三是发挥师资间的传、帮、带作用,通过师资座谈、教学研讨等多种形式,交流授课经验,传播授课技巧,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四是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师资进行严格管理、考核和注册,督促师资不断提高自身授课能力和水平。
(四)突出效果,确保培训质量
一是突出救护培训对象的针对性。在开展救护培训过程中,救护师资深入机关、社区、企业、学校等不同单位,根据培训对象学历水平、认知能力、知识需求等方面准备不同“套餐”,满足培训对象需求。二是突出救护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培训过程中强调实用性,运用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在了解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让学员多体验、多动手、多操作,丰富授课手段。三要评估授课效果。每一次授课结束后,培训师做好效果评估,掌握授课对象掌握程度,以利于在下次授课中改进。
(五)推动应急救护设备设施建设
根据公共场所人流量、人员密集程度等因素,科学合理规划AED等急救设备的配置布局,进一步扩大AED在公共场所的覆盖面。同时,加强对AED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感谢您对我区应急救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认真落实各项工作措施,不断完善应急救护体系建设,提升社会面自救互救能力,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主办单位领导:叶玉坤
单位联系人:杨礼荣
联系电话:0598-8210816
三明市三元区卫生健康局
2025年6月5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