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区农业农村局关于区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第71号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
罗裕火代表:
您提出的《对中村乡的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结合农业农村局部门职责,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区委、区政府始终关心中村乡的乡村振兴工作,根据中村乡的工作实际及时采取有力举措,力求在资金、项目上向中村乡倾斜,从而推动中村乡村振兴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明显成效。
(一)深化产业发展,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一是做好“土特产”文章。立足生态优势,通过做好“富硒”产业文章,打造“水源福地”品牌,探索设立片区式“乡村综合体联建”、筠竹-大焙坑-米洋“红色产业联盟”;依托“一村一品”,即中村寒兰、“顶太红”土黄酒、松阳茶叶、前村古茶、回瑶酸枣糕等地方特色农产品,以点带面打造“水源福地生态中村”品牌。二是深化两岸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以闽台乡建乡创合作为重要抓手,立足中村村、顶太村资源优势开展乡村规划设计等“陪护式”服务,促进“一片美”带动“整乡美”。三是推进沪明富硒产业合作发展。紧抓沪明合作契机,与上海交通大学开展果农特产品种植、加工等项目合作,做优做特兰花、古茶、富硒大米等“十个一”特色农林精品产品。
(二)深化乡村建设,推动乡村生态振兴
一是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好铁腕治污“攻坚战”。大力推动“水改汽”、笋水转运项目实施,新增改造100户蒸汽煮笋设备,委托第三方转运煮笋废水800余户,减少煮笋废水排放1135吨;深入开展农村污水处理提升改造及19座污水处理站提标改造工程,全面完成东牙溪支流人工湿地提升改造及东牙溪支流生态沟渠建设等内源治理项目,东牙溪小流域水质优良比例保持100%。打好机制创新“持久战”。深入开展蕉坑村污水管网及筠竹、松阳村水冲式厕所改造,新建集镇本点垃圾分类环保屋1座、其余16个村(居)垃圾分类亭17座,完成农村户厕改造92户;以政府、村委会、管护员、生态管护队四级联动运行维护模式及库面“每周一巡查”机制为抓手,实现污染源巡查、流域内环境清理、村庄和道路环境整治等管护工作网格化、精细化。二是持续强化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村风貌管控及“一户一宅”管理,深入开展思源社区(一二期)老旧小区改造,全面完成顶太村传统村落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及中和堂等历史建筑修缮。深入开展农村公路养护、双池线(Y007)双溪至前村路面硬化、农村饮用水提升改造、中小河流治理等民生项目,群众幸福感持续提升。三是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为指导,开展农村工匠培训等各类技能培训93人次,提供就业岗位80余个,达成就业意向26人;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续保扩面,大力宣传“普惠医联保”等政策性保险。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及消防、燃气、经营性自建房等专项整治,排查整改安全隐患26项、区级红色隐患点2处,设置树立山洪灾害警示牌6个,汛期累计转移涉及危险区域人员267户420人,做到“应转尽转”。
(三)深化党建引领,推进乡村组织振兴
一是深入实施农村党建引领行动。开展“每月一课”青年干部讲党史、支部书记上党课活动,“请上来、沉下去”相互交流理论知识和群众工作经验,达到共学互促的学习效果。紧抓筠竹红色美丽乡村试点村建设,结合“七一”组织党员到筠竹村、大焙坑等乡域内红色教育点或周边乡镇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参观,聆听红色故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激励红色担当。二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着力推动市区属校联动发展,市实验小学总校新增三元区中村小学分校,开展市乡校合作教研活动2次;联合广安门医院、三明市第一医院等先后开展义诊活动3次,提供免费诊疗服务700余人次,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拓展乡村“复兴少年宫”特色活动载体,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文艺演出、送文化下乡等活动20场次,移风易俗、志愿服务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200余场次。三是持续开展平安乡村建设行动。对119名前科人员及17名“两卡”涉案人员进行全覆盖走访并建档,健全完善“1+N”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累计调处矛盾纠纷264件。
今年,区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将继续加大力度支持中村乡村振兴工作,拨付乡村振兴资金用于支持中村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阶段性重点工作、拨付乡村振兴示范创建资金用于支持中村乡顶太村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发展文旅产业项目。
区政府分管领导:蔡明泉
分办单位领导:邓光明
单位联系人:胡颖
联系电话:8322725
三明市三元区农业农村局
2024年6月20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