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三元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日期:2025-04-18 11:52 来源:三元区统计局
| | | |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三元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拓展“三争”行动,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7.15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32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302.34亿元,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365.49亿元,增长4.7%。三次产业结构(按现价计算)调整为4.2:43.4:52.4。

市辖区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3%。

城镇新增就业322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901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50人。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650人次;马兰花创业培训240人;农民工稳就业培训445人;康养职业技能培训590人;职业等级认定1093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证书人数(高级工及以上)已完成442人。

二、农林牧渔业

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9.27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农业产值312075万元,增长3.5%;林业产值79449万元,增长4.7%;畜牧业产值86046万元,增长2.2%;渔业产值6854万元,增长2.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8246万元,增长3.9%。

初步统计,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57586亩,比上年增加1904亩,增长1.2%;全部木材产量189184立方米,比上年增加6560立方米,增长3.6%;肉蛋奶全年总产量31536.88吨,比上年增加876.21吨,增长2.9%;水产品总产量2555吨,比上年增加49吨,增长2.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全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6家,工业总产值现价同比增长3.8%;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按可比价计算)。实现营业收入867.00亿元,同比增长2.9%;实现税金总额9.30亿元,同比下降13.1%。

全区有资质等级以上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64.3亿元,同比增长7.1%。商品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32.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1.3%,其中:当年新开工面积172.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0.7%;当年商品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29.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0.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6.3%,其中:项目投资增长13.0%;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29.1%。

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第一产业投资下降16.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0.7%,其中工业投资增长0.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3.2%。

商品房屋销售面积33.8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6.3%;商品房屋销售额17.47亿元,同比下降47.1%;商品房屋待售面积55.9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4.6%。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9.68亿元,同比增长3.4%。限上批发业销售额948.13亿元,同比增长6.1%。

全年验资口径实际利用外资1051万元。

六、财政收支

全年公共财政总收入147673万元,同比下降3.5%,其中:上划中央财政收入39257万元,比上年减收7459万元,同比下降16.0%;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08416万元,比上年增收2117万元,同比增长2.0%。基金预算收入9974万元,比上年增收3238万元,同比增长48.1%。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60176万元,同比增长1.9%。

七、教育和科技

辖区有普通高中4所,招生数3256人,在校学生数9140人,毕业生数2732人。初级中学11所,招生数3585人,在校学生数9785人,毕业生数3139人。完全中学的初中部一所(三明市第一中学初中部),招生数618人,在校学生数1808人,毕业生数208人。小学25所(含两个分校区),招生数4587人,在校学生数29517人,毕业生数4690人。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招生数2679人,其中小学906人,中学1773人;在校生11076人,其中小学6451人,中学4625人;毕业生数2492人,其中小学1089人,中学1403人。特殊教育学校3所(含特教班),招生数24人,在校学生数133人,毕业生数40人(含小学、初中、高中),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193人。全区幼儿园47所,在园幼儿11743人。

全区高考专科以上录取率99.85%,中考高中阶段升学率达到96.5%。学前教育入园率为99.1%,6-14周岁三类残疾适龄人口入学率为100%。

全区列入科技计划项目32项,其中:国家、省级7项,市级项目25个。全区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1家(其中2024年新增3家),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25家。完成上一年度规上企业研发经费投入13.94亿元,下降7.9%。通过科技部中小企业平台注册的科技型中小企业47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省市级众创空间4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省市级新型研发机构8家(2024年度新增1家)。

全年专利授权量为723件,其中:发明178件、实用新型485件、外观设计60件。商标全年新增781件。

八、文化、体育和卫生

全区有国家二级文化馆1个,区级图书馆1个;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2个;全区共有一般不可移动文物点27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12处、市级22处、区级5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4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8个,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1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5名;全国性体育比赛获得1金2银7铜。

年末区属医疗卫生单位有16个,其中:综合医院3个(3个加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牌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卫生院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消毒站1个,妇幼保健院1个。拥有病床数203张,工作人员563人(含编外聘用人员),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8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79人、注册护士150人、药剂人员33人、检验人员44人、其他专技人员82人。

九、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总共23件,报告书0件,报告表23件。辖区工业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率达100%,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保持100%。辖区内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主要流域水质优良比例达100%。2023年,三明市区空气质量情况:总天数366天,有效评价天数366天,达标天数363天,达标天数比例为99.2%。

全区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7起、死亡7人、受伤3人。发生1起死亡3人的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常住人口41.3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8.97万人,城镇化率94.36%。全年常住人口出生率为3.88‰,人口死亡率为6.30‰,自然增长率为-2.42‰。年末全区户籍总户数111743户,户籍人口数为306350人,比上年减少1306人。

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481元,同比增长3.6%,居全市第11位。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862元,增长3.5%,居全市第11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028元,增长6.1%,居全市第11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1.82。

截至年底,全区企业养老保险参保95614人;工伤保险参保62581人;机关社保参保5026人;失业保险参保49483人;城乡居民保险参保人数48744人,参保率为99.3%。

年末全区有1所敬老院、7家养老机构。年末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823人,累计发放城市低保金748.1万元;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847人,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669.2万元;特困人员救助供养115人(其中城市特困人员81人,农村特困人员34人;集中供养79人,分散供养36人),累计发放特困人员救助供养金271万元;临时救助189人次,临时救助支出124万元;孤儿5人,均为社会散居孤儿,月供养标准1792元/人·月,累计发放社会散居孤儿基本生活保障9.2万元;事实无人抚养儿童64人,累计发放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116万元。

注: 1.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GDP)、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绝对数为现价,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户籍人口数时点为2024年11月30日24时。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城镇新增就业、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区人社局;利用外资数据来自区商务局;财政数据来自区财政局;教育数据来自区教育局;科技数据来自区科技局;专利数据来自区市场监管局;文化、旅游数据来自区文旅局;卫生数据来自区卫健局;环境监测数据来自区生态环境局;应急管理数据来自区应急管理局;户籍人口数据来自三明市公安局三元分局;低保、养老数据来自区民政局;其他数据来自区统计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