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日期:2023-01-17 10:57 来源:三元区政府办
| | | |

  政府工作报告

  ——在三元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三元区人民政府区长 肖世龙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监督支持下,我们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贯彻落实省、市和区委决策部署,聚焦“三提三效”,聚力真抓实干,突出“快、优、实”,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全力以赴加快三元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一年来,我们凝心聚力促融合,区域发展向高水平迈进。全区上下树立一盘棋、一股绳、一家人的理念,实现机构、人员、工作任务的整合到体制、机制和思想认识的深度融合,特别是在经济发展、园区建设、财政、审批、重大资产处置、投资项目管理等领域运行体系更加完善,“1+1>2”聚合效应充分释放。一年来,我们同心协力防疫情,全力守护群众生命安全。投入集中隔离场所、核酸检测、物资保障等防控资金约1.5亿元,改造建成小蕉健康驿站和岩前方舱医院,开展疫情应急处置、物资中转接驳等多场演训演练,各项防疫措施落实精准高效,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一年来,我们群策群力谋发展,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区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在全市各县(市、区)中经济总量最大、工业产值最高、项目投资最多,在全市“五比五晒”活动中居第1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6.05亿元,增长2.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48亿元,同口径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6%,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8%、6.6%,基本完成了区第十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产业发展聚力向前。出台“稳经济促发展58条”等助企纾困措施,“一起益企”“银行会客厅”等服务深入开展,退、缓、减税费超6亿元,“四上”企业培育机制成效凸显,新增“四上”企业87家。工业势头保持强劲。制定稳岗稳工稳产、助企纾困解难等惠企扶持措施,深化“我为企业解难题”活动,召开座谈会4场,收集解决问题100余个,设立2000万元工业发展专项资金,33个千万元重点投资工业项目建成投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量在全市占比超过40%。实施“三化四新”改造行动,推动技改项目78个,总投资143.7亿元。成功申报省重点技改项目16个。毅君机械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三产发展夯基筑能。安排1000万元资金用于支持第三产业重点领域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推动金牛水泥等3家工业企业实现工贸分离。推进三明大坂现代物流园基础设施提升、客家国际大酒店等50个项目建设,全年完成投资47亿元。全闽乐购促消费系列活动带动消费1.5亿元以上。三钢工业旅游区获评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洋溪镇获评省级森林康养小镇,岩前镇获评全省全域生态旅游小镇。现代农业提标升级。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6500亩,撂荒地复垦面积4800多亩,粮食播种面积4.6万亩、产量1.9万吨。充实粮油储备,已储备5500吨稻谷、100吨动态大米和20吨食用油,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实施“百镇千村”试点项目,建成投产的现代农业项目10个,完成投资3.8亿元。建立起百亩商品有机肥示范片和千亩优质稻产销衔接示范片,带动农业生产高质高效发展。

  (二)发展后劲积蓄动能。项目谋划量多质优。持续开展“项目入库月”活动,用足300万元项目策划奖补资金,围绕交通、能源、水利、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八大领域18个方面做好项目谋划梳理,生成项目76个总投资136.2亿元,获批预算内投资项目22个补助资金7600多万元,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11个10亿元、一般债券项目23个1.3亿元。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开展重点项目“百日攻坚大会战”行动,实施“三百工程”,持续深化“亮、晒、评”考评机制,34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近77.7亿元,60个“百日攻坚大会战”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4.1亿元,4个“三大”项目完成投资19.6亿元,超序时完成全年计划,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平台支撑日益强化。完成《三明市西部新城概念规划》编制,为园区谋划了近30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关于商品厂房开发经营管理建议》被市里采纳,促成全市首个工业地产项目落户园区。全年投入3.7亿元,完成工业用地征迁2880亩,平整土地830亩,处置批而未供土地1015.8亩,盘活闲置低效用地233.7亩,用地报批1017亩。投入3.8亿元完善基础设施,黄砂化工园顺利通过化工园C级评定,园区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招商引资更具实效。精准开展“以商招商”“乡贤招商”“产业链招商”,实行“云洽谈”“云签约”“线上+线下”对接模式,全年招商引资完成签约项目125个,总投资额近242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97个,总投资额224.8亿元;含氟聚合物及氟精细化学品、名佑预制菜智能化生产等33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真正落地一批效益高、带动性强的链上企业和项目。

  (三)改革开放激发活力。财政体制更加完善。出台财政专项资金全过程管理、国库支付管理等办法。建立项目评审机制,节约投资资金近千万元。省财政厅将新三元区纳入基本财力保障县,省级每年增加对三元区补助资金3500万元。有效盘活沉淀多年的存量资金5050万余元,获得项目融资超8亿元,有效保障了卫生健康、规范津补贴、“两稳一保一防”等预算外支出超4亿元,多措并举促开源保运转,兜住“三保”支出超12亿元。国企改革提质增效。蹄疾步稳推动国资国企改革,设立国资办和国有资产投资运营中心,推动城发、建发集团公司建立健全投资建设项目监督、人力资源等系列管理办法,整合并形成国有资产超75亿元,业务拓展到工程建设、物资贸易、生活服务及矿产资源利用等领域,实现营业收入超7亿元、税利5600多万元,国企正在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为政府化解债务、减轻财政负担作出了重要贡献。发展环境优化提升。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工业项目“签约即挂牌”“交地即开工”改革,将用地挂牌时间从11天压缩至3天;“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事项占比100%,居全省前列。落实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度。完成第一批乡镇综合行政执法赋权事项的承接。对外开放深入推进。立足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深化沪明对口合作,建立沪明对口合作专题项目库,梳理上海市、杨浦区与我区对口合作项目22个,成立沪明科技创新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BIM研究中心设立首个驻沪“人才科创飞地”。积极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和福州、厦漳泉都市圈建设,承接机械制造、新材料等产业项目转移。加强元台两岸交流合作,成功举办首届海峡两岸万寿岩科技节,首创海峡两岸“院子讲堂”,促进两岸同胞共享科技文明成果。

  (四)城乡建设协调并进。城市更新持续扩面。理顺市区征迁工作机制,完成土地征收900多亩,有效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老旧小区改造步入“快车道”,投入资金1.2亿元,改造老旧小区22个,打造丁香新村、和仁片区作为全市示范样板。城区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基本实现全覆盖。乡村建设成效明显。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监测帮扶措施,及时化解致贫返贫风险。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深落细“156”乡村建设机制,创建乡村振兴省级试点村10个,“1+3”乡村振兴示范线辐射带动全域发展提升,全区自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达68个。今年6月,小蕉村作为全国乡村建设现场会受检点得到肯定。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在全市率先成功创评国家级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继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大餐饮油烟、园区异味等专项整治力度,城区空气优良指数持续向好。荆东溪黑臭水体常态化治理初见成效,完成溪源溪河道整治工程,城镇和农村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三元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获得省级正向激励。推进生态整治修复,常态化开展违法用地清理整治工作,清理整治违法用地面积约375.8亩。完成植树造林1.3万亩、森林抚育3.5万亩,创建省级森林村庄4个。莘口镇后溪村柳杉古树群获评第二批“福建最美古树群”。

  (五)民生福祉持续增强。公共服务不断优化。总投资约4.7亿元,完成徐碧“城中村”改造、陈碧农村公路等44个省市区为民办实事项目。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完成新改建校园23所,落实“双减”“双增”,实现课后服务“双覆盖”。成功入选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是全省唯一入选的山区县区。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建成社区医养结合卫生服务站10家、社区长者食堂助餐点4个,为1万多名老年人提供社区医养服务。支持托育服务发展,登记备案托育机构14家,提供普惠托位770个。卫生创建持续发力,持续加强国家卫生城市管理工作,全面改善和提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水平,大力推进省级卫生(村)居创建,完成20个省级卫生村(居)创建。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行政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标率达96%。文明创建纵深推进。启动常态化创城工作改革,投入1500万元全过程保障创建工作,完成农贸市场整治、停车线施划等重点任务,顺利完成文明城市(区)届中测评工作。唱响“大爱三明”品牌,每月开展“文明实践日 党员带头行”实践活动,解决残疾人帮扶、近邻驿站建设等问题100余个,惠及群众2.3万余人次。西际村被评为第三批省级文明乡风联系点,岩前镇乡愁馆被评为三明市首批公民思想教育基地。兜底保障扎实有效。全面落实各项就业创业优惠和保障措施,失业保险费率低至1%。开展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提升年行动,城乡低保标准由708元/月提高到815元/月。城乡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5项社会保险应保尽保。高龄补贴发放达660万元。顺利转化消化临聘人员86名。城市困难精准帮扶“347”模式荣获三明市改革创新特别贡献奖集体奖励嘉奖。

  (六)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基层治理更为精细。依托“明心通”市域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平台,健全四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形成四级网格共1889个。投入约700万元加强“平安家园·智能天网”建设。打造在全市首支平安义警队伍——桃源义警队。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14580”工作机制在《长安评论》推广。“一党委三中心(站)”建设经验得到省委领导肯定批示。保持社会安定稳定。获评全省新一轮“平安区”。创建“百姓说理之家”,构建社会调解新模式。深入开展“四门四访”,进一步深化首接首办机制,“治重化积”工作取得全面胜利。圆满完成冬奥会、党的二十大等重要会议活动的维稳安保任务。建成区级林则徐禁毒教育基地和城市禁毒公园,禁毒重点整治成功“摘帽”。守牢安全发展底线。积极应对“6·18”洪灾,开展10年一遇、20年一遇洪涝应急转移演练,有效防范重大灾情险情发生。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食品药品安全战略稳步实施,新增9家省级餐饮服务“互联网+明厨亮灶”示范单位,建设药品可追溯系统和医疗器械唯一识别码系统,让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放心。

  (七)履职基础不断夯实。加强政治建设。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全面提高机关党建质量,推动政府及其部门与税务、市经济开发区、三钢集团党建结对共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党建品牌效应得到放大。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全面落实。推进法治建设。坚持依法决策、科学决策,主动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220件建议和提案全部办结。严格规范性文件合法审查。开展“八五”普法,“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制度实现全覆盖。深化作风建设。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传统作风,有效化解历史遗留问题60个。审计监督、统计监督进一步加强。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确保有限财力用在惠企利民上。

  与此同时,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军民融合扎实推进。退役军人、民族宗教、史志、档案、外事、侨务、港澳台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老龄、红十字、残疾人、关心下一代事业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征途充满艰辛,奋斗铸就辉煌。过去的一年,全区经济社会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三元发展翻开了崭新一页。一年来的成绩,是区委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关心支持三元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三元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政府工作也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明显上升,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挑战;产业层次总体水平不高,新兴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较小,服务业发展层级和集聚能力有待提升,城郊型农业特色不够凸显;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仍然不足,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还需更大投入,教育、医疗、生态等领域仍有短板;政府部门人岗相适、人尽其用的良好生态仍有提升改善的空间,工作中懒作为、怕担当的现象仍然存在。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更有效举措,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二、2023年的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新的一年,我们要牢记重要嘱托,强化“赶考”意识,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使命任务,全面做好三元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

  2023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对标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来明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市委、区委全会部署安排,突出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三提三效”,聚力真抓实干,更加积极融入全省全市大局,更好发挥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在推动“三沙永”组团发展、提升中心城区宜居宜业品质、擦亮文明创建底色等方面走前头、挑重担,努力当好市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以实干实绩实效为全国全省全市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地方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空气质量、河流水质、安全生产水平有效提升,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标完成省市下达任务,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抓重点、促转型,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发挥主城区龙头作用,按照“做大三产、做强三产”总体要求,坚持“1+N+X”模式,推动第三产业提质增效,切实增强第三产业对全区经济增长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做好规划引领。围绕中心城市发展“一枢纽四高地”目标定位,集中精力打造城市型经济先导区。明确总体目标任务,落实落细《三元区“做大三产、做强三产”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力争到2025年实现第三产业规上(限上)企业500家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以上,年均增长7.5%以上。科学规划产业发展,充分发掘三元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努力推动物流业、楼宇经济、商贸业向品牌化、规模化迈进;推动文体旅产业、夜间经济、广场经济向富有人文内涵、彰显城市底蕴的方向发展;推动信息化应用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城市奠定坚实基础。坚持重点项目带动,建立动态项目库,规划三年重点项目100个,总投资280亿元,每年滚动推进50个以上第三产业重大项目建设,力争项目投资贡献率年均增长10%以上。

  突出发展重点。紧扣“做大三产、做强三产”发展主线,细分7个专项年度目标,设立与之相配套的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措施,实施第三产业重点项目71个,力争年度完成投资60亿元以上,精准推动三产提档升级。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建设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省市重要物流节点城市,力争全区规模以上现代物流企业达8家以上,国家3A级及以上物流企业达25家以上。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实现千兆光网城市和乡镇5G网络全覆盖,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15亿元以上,规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产值100亿元以上。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实施“以楼聚产”工程,力争楼宇企业入驻率、注册率、贡献率等指标持续增长,税收超千万元的重点楼宇达到10幢。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壮大一批潜力大、实力强的商贸流通企业,培育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30家以上,工贸分离企业5家。大力发展文体旅产业,依托优势资源,创新文旅特色产品精品,新增1个国家级、3个省级以上文体旅品牌,全区接待旅游人数超过600万人次。大力发展夜间经济,美化亮化城市夜景,绘制夜间消费地图,让“夜游、夜购、夜赏”成为居民休闲和拉动消费的“嘉年华”。大力发展广场经济,以广场带街区,规范化、差异化打造万达广场、永嘉天地广场、欢乐未来城广场及徐碧步行街、腾飞广场5个广场经济示范点。

  强化推进措施。提供资金保障。围绕专项行动计划,重点在培育存量企业和招引增量企业上制订23条优惠措施,区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发展专项资金,助力第三产业提升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改善第三产业发展的政务环境,依法依规减少、取消、放开和降低部分经营服务性收费和管理,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服务业企业的融资服务,设立现代服务业领域项目行政审批“绿色通道”,简化审批程序、降低准入门槛,凡涉及第三产业的管理、服务、审批的职能部门,每年必须提出3条提高服务效能的创新措施,为服务业发展减负“松绑”。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和充实三产办人员力量,建立健全第三产业发展工作机制,实行“一月一分析通报、一季一督查排名、一年一总评考核”,将第三产业发展纳入全区绩效考核,充分激发三产成员单位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效完成三产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企业上限上规等发展目标。

  (二)抓增长、强引擎,厚植经济发展新优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质量效益为核心,大力振兴实体经济,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持续深化国企改革。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区属国有企业运营考核、薪酬激励、人力资源管理、投融资管理、工程管理等制度,不断提高区属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益,区城发集团力争实现经营年产值6亿元、争创税利6000万元以上。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计民生、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公益性的行业领域集中,聚焦交通水利、农业林业、矿产资源、文化旅游、乡村振兴和“一老一小”等领域,进一步整合资源,因势利导组建新的区属国有企业,全面构建国资国企发展壮大新格局,为三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扶优培强实体经济。围绕钢铁装备制造、氟硅新材料和中医药主导产业补链强链,服务三钢等龙头企业技改扩能,推动三钢焦炉升级改造、筑厦高分子防水卷材等重点产业项目竣工达效;加快泉禹高精机械铸件、泉烨机械配件加工等优质产业项目落地开工;助力含氟医药中间体、汇天玉蝴蝶祛斑膏等项目做大做强。做好市区工业园区整合提升“后半篇”文章,进一步完善园区公共服务体系,积极化解用地保障难点、堵点问题,为园区项目发展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服务保障。全力配合市经济开发区做好用地保障,全年征收园区土地约1600亩,切实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落实“六最”营商环境对标活动,推行“一窗通办”“全程网办”改革。持续开展“一起益企”等活动,及时兑现增产增效奖励、企业入规奖励等稳增长、稳市场主体惠企政策。继续开展“服务企业大走访”专项行动,建立“企业问题诉求清单”动态清零机制,逐步完善“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企业“升级”链条,力争全年新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家以上,新增“战新”企业入库12家以上,培育上市后备企业7家,推动丰润化工加快上市步伐。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大规模以上企业研发费用投入,年内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

  全力扩大有效投资。狠抓项目策划。对标国家和省、市投资政策导向,深挖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国发〔2021〕3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发改振兴〔2022〕424号)等政策“金矿”,聚焦城市建设、民生短板、基础设施、第三产业等领域,继续开展“项目入库月”活动,用好项目前期经费,新增谋划深研项目100个,总投资300亿元,完成年度投资90亿元以上;新储备中央和省级预算内投资、专项债、一般债项目50个以上,总投资100亿元以上,为年度扩大有效投资打好基础。力促项目建设。开展重大项目竞赛活动,严格落实项目全生命周期考核管理,加快推进中吉高科新能源材料、润祥氟新材料等40个省、市重点项目建设,总投资341.2亿元,完成年度投资100.9亿元;积极实施闰申智能环保设备等100个区级重点项目,力争全年开工38个、竣工44个,完成年度投资110亿元以上。强化要素保障。抢抓国家政策窗口期,建立更完善、更有效的争取资金激励机制,加大资金争取力度,确保争取专项债、一般债、中央和省级预算等各类资金总量较去年增长20%。全力保障项目用林、用工、用材、环保、水电气暖等生产要素,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真正做到“把最好的资源、要素、力量往重点工作、重点项目、重点区域倾斜”。深化对外合作。牢牢抓住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机遇,继续争取国家部委、央企对口帮扶,密切上海市和杨浦区对口合作,积极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福州都市圈建设,主动对接泉州等地市,推动更多“三元元素”列入上级发展规划、行动方案,获得政策倾斜,做实产业项目转移、技术需求对接、科技人才交流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加大项目招商。坚持优惠与贡献对等原则,坚持实招商、招实商,坚持“以商招商”“乡贤招商”“产业链招商”,紧盯重点区域和关键领域,创新“线上+线下”对接模式,加大招商项目谋划力度和精准度,补链、延链、强链,力争全年新谋划项目30个、总投资不低于60亿元,签约项目20个、总投资不低于40亿元,提高项目落地率、转化率。

  (三)抓统筹、提品质,开创城乡建设新局面。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把三元建设好、管理好、服务好,让城市环境更宜居、更宜业。

  推进中心城市拓展。坚持“三沙永”融合发展一盘棋,积极推动三元核心区、多组团有机交织扩容。推进瑞云智慧新城建设,加快实施陈墩后坑、下罗两处安置房建设项目,完成三明市瑞云智慧新城陈大路市政路网工程建设,协同推进三沙生态旅游区建设,形成商旅文智融合发展绿色“北大门”。推进荆东教育新城建设,加快三明十二中荆西校区、三明学院体育中心等民生短板项目开工建设,打造荆东产教城融合发展魅力“南大门”。健全交通网络,做好三明港区工程(三元段)、三永快速通道工程等2个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明溪胡坊至岩前高速公路、鹰厦线荆西道口平改立等3个项目建设。

  推进城区面貌更新。加快城市有机更新与存量住房改造提升,以海绵城市和城市更新试点示范申报为契机,统筹新区建设和老旧小区改造,有序推进台溪坂、列西打靶场周边等地块征迁工作,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91个。深化城乡环卫体制机制改革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改革,搭建“智慧环卫”平台。紧盯城市管理“五难”治理,计划投入6000多万元整治空中缆线、市场周边等难点、堵点问题,优化关键部位交通微循环,建立党建引领下的业主、业委会、社区、物业服务企业联动机制,推进精细管理向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居民小区延伸。稳步改造城区污水管网20公里,新建公共停车位1600个,改建公厕8处,下足绣花功夫,持续改善人居生活环境。

  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围绕精神文明创建总评年的目标任务,统筹推进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持续深化常态化创城,探索实施环卫市容日常管理、物业监管、市场周边综合整治、“门前三包”管理等城市常态化管理机制,提升城市管理常态化精细化水平。持续深化“六联六建”,不断完善社区共建理事会和共建制度,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丰富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活动。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区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联谊会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结合“文明实践日”“邻里节”等特色活动,加强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持续开展“结对子 种文化”“星级文明户”评选等活动,扩大乡风文明积分覆盖面,进一步改善农村精神风貌。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确保全区耕地保有量超6.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5.2万亩,完成2500吨稻谷增储工作。积极实施土地综合整治,新增耕地面积700亩。持续推广“我在乡间有亩田”活动,实现粮食播种面积4.5万亩以上。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巩固拓展“1+3”乡村振兴重点示范线辐射面,大力发展都市农业、近郊农业,培育西际“三明蜜桔”核心示范区,提升沙阳、楼源省控蔬菜基地耕作方式,以线带面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大力引进人才回乡创业创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8家,带动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做好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的编制和传统村落重点整治提升,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改造提升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围绕曹源村-小蕉村重中之重乡村振兴示范线,推进万寿岩“创5A、申世遗”,优化提升格氏栲国家森林康养基地,打造区域森林康养品牌。

  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污染物协同控制,深化工业源、移动源、面源等大气污染防治,力争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9.2%以上。全面深化河长制,加强水源地保护,推进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系统建成符合三元河长制管理工作需求的标准体系。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全年培育高价值森林资源3.4万亩,完成创建省级森林村庄2个;国有林业企业经营区新增合作经营面积3000亩,保持经营区面积稳定在25万亩以上。创新生态文明机制,探索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作为创新型绿色金融产品,提升园区环境综合治理水平;深化林长制,推广合作经营、林票造林等方式,实行林业适度规模经营,推进松林改造提升0.6万亩以上。完善国土资源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切实维护自然资源健康有序开发利用,确保全区土地矿产卫片执法工作“零约谈、零问责”。

  (四)抓民生、补短板,书写幸福生活新答卷。聚焦民生福祉,着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头等大事”和“关键小事”,办好年度民生实事、重点民生工程,推动群众生活更加美好。

  发展民生事业。坚持财力向民生倾斜,集中近5亿元资金,办好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因时因势优化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实施教育强区战略,优化市区教育布局,推进多园(校)划片和城区小学积分入学等改革,新改扩建中小学校及幼儿园10所;以创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为抓手,实施“元师匠心”计划,扩展“总校制”办学经验和“双减”典型成果,推进“双雁阵双航线”综合改革项目,全面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力争城关中心、列西中心、徐碧中心等3家基层医疗机构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推荐标准。聚焦“一老一小”服务,争创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社区嵌入式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心,新建3个普惠性托育中心,力争每千人口托位数达3.9个。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全力推进村居“中医阁”建设。持续巩固卫生成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大力推进卫生城镇创建行动,打造国家卫生城镇升级版,争创健康城镇,构建完善的社会健康管理和服务体系,提升健康城镇建设成效。促进文体繁荣发展,策划开展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体育赛事,重点推进三元区文体中心、虎头山登山步道等项目建设。建立沪明“红石榴”之家,举办“沪明情深”国潮文创等特色节庆活动,多元化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完善保障体系。落实就业优惠政策,确保企业能够稳定用工,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多维度稳就业,突出抓好复转军人、转岗职工、返城务工人员等重点人群就业,双向精准促进就业创业,力争超额完成城镇新增就业任务。助力我市争创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试点区,开展“家庭养老床位”试点,推动养老机构专业服务延伸进家庭。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新增床位90个。健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争创新一轮全省双拥模范城(区)。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鼓励“元商益家·企业家爱心联盟”社会力量参与,兜底保障城乡低保户、残疾人、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基本生活。巩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提升年行动成效,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从140元/月提高至150元/月。

  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强化全要素网格化社会治理,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三元版,深化“警网融合”机制,健全四级网格化管理体系,持续提升“一党委三中心(站)”社会治理机制,进一步探索“大党建共治”与“微网格自治”相促进的基层治理模式,加快“明心通”平台建设,努力实现“大事不出镇街、小事不出村居”。继续推进乡、村两级便民服务中心(站)规范化建设,推动基层政务服务“一站式”办理。深入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保持对电信网络诈骗、养老诈骗、非法集资、毒品犯罪等突出犯罪严打高压态势。巩固提升“四门四访”工作机制,驰而不息推进信访疑难积案化解行动,争创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区,切实筑牢社会稳定基础。继续开展区级党政领导挂钩推进红色隐患整改工作,全面提升基层安全生产监管的精细化、信息化,确保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做好新一年工作,政府自身建设必须过硬。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记“实事求是就是最大的党性”,进一步增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意识和能力,深化行政执法权下放工作,提升政府执行力、创造力和公信力,加快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为民、务实、创新、高效、清廉政府。

  坚持依法行政,提升治理水平。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学法制度,继续实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切实将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听取吸纳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不断提高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质量。自觉接受监察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全面深化政务公开,让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加强政府债务管理,严守底线防风险。

  坚持务实奋进,提高行政效能。深入开展“三提三效”行动,实施重点工作每月调度、盘点、问效,推动政府施政反应迅速、精准有力。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四下基层”“四个万家”等优良传统作风,主动深入一线、靠前服务,现场解决经济发展、项目推进、民生保障中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构筑贯通始末的责任闭环,保障政府各项工作衔接有序、相互促进,推动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坚持廉洁从政,守住履职底线。常态长效推进省委巡视组反馈问题整改和审计查出问题整改,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区实施办法,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廉政风险防控。坚持以政府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2023年初预算部门业务经费压减20%、定额公用经费压减20%。发挥政府性投资项目财政评审作用,建立政府性投资项目评估、建设、审计工作机制和惩戒问责机制,加大工程项目建设、公共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的监管和审计力度,用好纳税人的每一分钱。

  各位代表!新的赶考之路赋予新的时代使命,新的奋斗征程呼唤新的担当作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牢记嘱托、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全力推进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作出三元贡献!

  政府工作报告注释

  1.“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 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其中,“专”“精”是指按照精益求精的理念,通过精细化管理,采用专项技术或工艺通过专业化生产制造的专用性强、专业特点明显、市场专业性强的精致性产品,即意味着企业要专注细分市场。“特”是指采用独特的工艺、技术、配方或特殊原料研制生产的,具有地域特点或具有特殊功能的产品,其主要特征是产品或服务的特色化。“新”是指依靠自主创新、转化科技成果、联合创新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方式研制生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其主要特征是产品(技术)的创新性、先进性,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

  2.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

  3.百镇千村:根据《福建省乡村振兴试点示范工作方案》,2019年起,全省确定了100个乡村振兴特色乡镇和1000个乡村振兴试点村。2022年,福建省继续开展乡村振兴试点示范,实施一批“百镇千村”试点项目,分级创建一批示范乡镇、示范村。

  4.一起益企:指的是依托平台,汇聚和带动各类优质服务资源,组织服务进企业、进园区、进集群,为中小企业送政策、优管理、强技术。

  5.三百工程:指的是以推进百大项目、服务百家企业、争取百项支持为抓手,争取上级更多政策、项目、资金支持。

  6.两稳一保一防:指的是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防风险。

  7.城市困难精准帮扶“347”模式:指的是在城市困难精准帮扶工作中,采取一申请、两审核、两公示的“三步工作法”精准识别;按照“四因分类法”把城市困难户细化为因病、因残、因学、因灾四类困难对象分类帮扶管理;在精准识别、精准分类的基础上,采取就业帮扶、医疗救助、教育资助、住房援助、扶残助残、兜底保障、结对帮扶七种帮扶措施,有针对性的开展帮扶。

  8.“双减”“双增”:“双减”是指针对义务教育的减负政策,减轻作业负担,减轻校外培训负担。“双增”是指增加学生参加体育、艺术、运动的机会,增加学生在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的学习时间。

  9.四门四访:指的是开门接访、进门约访、登门走访、上门回访。

  10.1+N+X:“1”即以《三元区“做大三产、做强三产”三年行动方案》为纲领,“N”即以加快现代物流、数字经济、楼宇经济、商贸流通业、文体旅产业、夜间经济、广场经济等发展的若干个专项计划为依托,“X”即以第三产业项目为抓手。

  11.一枢纽四高地:指的是《三明中心城市融合发展规划》明确中心城市融合发展目标为“一枢纽四高地”,即“综合交通物流枢纽,现代教育高地、医疗卫生高地、高端制造业高地、现代服务业高地”。

  12.“战新”企业:指的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具有科技含量高、物质资源消耗少、市场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等特征的企业。

  13.城市管理“五难”:指的是停车难、如厕难、农贸市场整治难、背街小巷通行难、物业管理难等城市管理问题。

  14.六联六建:精神文明共建活动中,思想工作联做,共育四有新人;科学文化联教,共同提高素质;社会治安联防,共创安全环境;公益事业联办,共建服务设施;环境建设联建,共建优美环境;经济工作联抓,共图区域繁荣。

  15.“1+3”乡村振兴重点示范线:指的是以我区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实绩突出村、市级精品村为核心,围绕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以实施“六大行动”为抓手,打造一条重中之重乡村振兴示范线和三条重点示范线。

  16.沪明“红石榴”之家:以上海市和三明市、杨浦区和三元区对口合作为契机,立足三元实际设立对口合作新纽带,集文化交流、技能培训等为一体,促进两地民族合作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17.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