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

日期:2021-01-12 08:48 来源:三元区政府办
| | | |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0年12月30日在三明市三元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三明市三元区人民政府区长 廖卫国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连同《三明市三元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工作回顾和“十三五”发展成就

  2020年,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项目提速”“服务提升”“干部提振”工作主题,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全区经济发展好于预期,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民生事业繁荣发展。初步预计,全区生产总值249.7亿元,增长4.5%;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83.5亿元,增长4.8%。农业总产值22.45亿元,增长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6亿元,增长1.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68亿元,增长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270元,增长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70元,增长6.5%;节能减排年度任务全面完成。

  特别要向大会报告的是:

  ——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得到肯定。发现全市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第一时间组织全区上下投入抗疫,“管住人、用好人、温暖人”的疫情防控做法在全省作交流发言;2月21日在全市率先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全部复工;“两统筹、两兼顾”工作得到国务院指导组充分肯定,莘口镇获评省抗击疫情先进集体。

  ——项目落地、企业帮扶富有成效。克服疫情困难,采取“云签约”[1]引进安美奇铝业外资项目并落地开工,经验做法在中央苏区三明讲坛作专题报告。新签订“一企一策”企业8家,实现对省级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2]企业全覆盖;建立“一月一行一专场”政银企对接机制,辖区信贷规模比增17.12%,不良贷款率全市最低。

  ——改革创新、担当作为蔚然成风。提前2个月完成城东乡行政区划调整,被市委林书记批示为担当作为的典型案例;“比学赶超·百日攻坚大会战”取得丰硕战果,荆东片区产教融合项目推进有力,历时7年的荆西红酒小镇遗留问题得到有效化解。

  ——文化旅游、森林康养深入人心。万寿岩旧石器时代遗址保护纪实在《新闻联播》头条报道,对接21家主流媒体、130余家主流网站集中报道万寿岩200多篇。万寿岩文旅小镇升格国家4A级景区、格氏栲获评国家首批森林康养基地,万寿岩遗址博物馆晋级国家三级博物馆。

  ——基层治理、社会服务创新推进。“五必知五必访五必做”[3]新时代三元版枫桥经验在《长安》杂志上发表;全市乡镇生态综合管护模式推广现场会在莘口镇召开,环保基层网格化创新工作得到省环保厅肯定;12345便民服务中心群众满意率达99.5%,e三明注册率居全市首位。

  一年来,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一)强实体、保增长,稳住了发展势头。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1家,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工业总量的53%。认定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7家,“高性能特大型锰钢圆锥破碎机衬板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获评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培育富硒产品26个,初步形成了我区富硒农业产业的发展格局。“万寿岩红茶”在上海国际茶文化旅游博览会获“中国名优茶”红茶类金奖,“西际蜜桔”被评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加快推进,鲜活农产品流通效率提高10%以上。万寿岩穴营暨三元民俗荟活动上新浪热搜榜,总曝光量突破2亿。组织参加“乐购三明”直播节、“美食嘉年华”等活动,带动各类商贸企业参与线上线下促销活动,促进优秀产品“走出去”。

  (二)聚动能、优环境,增强了区域活力。“五比五晒”加速,27个省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6亿元,毅君关键零部件等11个新项目开工建设,牲畜屠宰冷链物流等10个项目建成。积极“走出去、引进来”,新增悦淳新材料有机胺中间体等签约项目75个,台氟科技等31个项目落地。引资引智并重,与三明学院在荆东工业园挂牌成立中央苏区(三明)大学生科创园。强化平台支撑,完成黄砂园规划环评修编工作,开展“亩均论英雄”竞赛活动和“五未”[4]土地清理,新开发用地142亩,盘活闲置低效土地104亩,完成共1380.1亩“批而未供”土地处置。

  (三)强功能、提品质,刷新了城乡面貌。国道534槐林至荆东、国道205台江连接线建成通车。实施“依法和谐征迁”项目18个,完成土地征收716亩、房屋征收746户,白沙旧改剩余地块等一批项目完成扫尾清零。加快荆东片区开发,将市区南大门从东霞富兴堡向南拓展延伸6公里,盘活槐林片区、荆西片区近3000亩。实施“城市双修”、“五难”攻坚,新增停车位580个、完成公厕改造11座、农贸市场改造4个,红旗新村、地质队及周边等一批老旧小区微改造加快推进。完善“148”文明城区创建长效机制,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区考评迎检。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建农村公厕12座、污水处理设施32座,绿化村庄560亩。格氏栲至上沙地、岩前至星桥中桥等项目建成通车。编制西际等省级乡村振兴试点“多规合一”村庄规划,张坑、乌龙、楼源入选国家森林乡村,西际村获评“全国文明村镇”。污染防治纵深推进,中央、省委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基本销号。辖区主要流域水质优良比例、环境空气质量优良比例均达100%。西际村、东牙溪饮用水源、东牙溪小流域入选《中国绿都·最氧三明》电视专栏“十佳”名录。

  (四)抓弱项、补短板,增进了民生福祉。脱贫攻坚成效牢固。全区已脱贫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超过8000元,已摘帽的7个贫困村村财收入稳定超过20万元/年,推广运用“困难家庭精准帮扶云平台”,实现帮扶工作“掌上办”“指尖办”。公共服务能力提升。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85.3%。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50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低至2.5%。统筹推进新东霞小学等8个新建、扩建的应急补短板教育项目建设,新增学位2480个,公办园覆盖率提升至59.18%,义务教育事业发展质量综合各项指标位于全省前列。在全市最早开展医防融合示范点建设,创新推行慢病积分制管理和“你点我讲”健康宣教模式,形成医防协同一体化健康管理模式。区乡村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实现全覆盖。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顺利推进。《三元年鉴》《三元区志》首次公开出版发行。安全稳定底线牢固。深入开展矿山、危险化学品等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安全风险管控责任和隐患分色治理工作有效落实,安全生产态势总体平稳。聚焦“六清”[5]行动,全力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决胜战,破获“打伞破网”案件21起,禁毒工作深入推进,平安“三率”明显提高。与此同时,国防动员、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信访、人防等工作继续加强,气象、档案、工青妇、红十字会等工作健康发展。

  (五)守法治、强治理,提升了行政效能。自身建设加强。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各项任务落地见效。自觉接受区人大、区政协监督,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复率均为100%。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一岗双责”,落实审计监督,查处了一批懒政怠政和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基层基础夯实。落实基层减负,区本级精简督查事项27%、会议16%;注重正向激励,多层次多角度开展各类表彰评选,形成干事创业良好氛围。政务效能提升。行政服务中心投入使用,“三集中、三到位、一站式”目标要求有效落实。各类审批服务事项办理法定时限合计压缩至1652个工作日,压缩率达86.5%,控制在法定时限的13.5%,位于全省前列。创新建立“两检一评”[6]机制,纾解毅君机械竣工验收、厦钨新能源消防验收等企业难题。

  各位代表!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在中央省市的坚强领导下,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强化部署、高位推动,全体干部放弃春节休息、尽心尽责,社会各界全力支持支援、众志成城,常态防控措施扎实有效,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胜利。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干部群众,特别是坚守岗位、逆行而上的广大医务人员、公安干警、基层干部、志愿者和慷慨相助的各界人士,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2020年各项工作的奋力推进,各项主要目标任务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区“十三五”规划实现圆满收官。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战胜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风险,经受住了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办成了许多打基础的实事、利长远的大事、补短板的难事,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迈出了坚实步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了扎实基础。

  这五年,是经济实力快速攀升的五年。尽管在“十三五”期末,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区经济社会经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一些经济指标增速放缓,但总体上达到了预期目标。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49.7亿元,完成规划目标的124.9%;人均GDP12.1万元,完成规划目标的118.6%;地方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5%。

  这五年,是产业调整彰显成效的五年。积极推进农业品牌产业化基地建设,“万寿岩”公共农业品牌快速打响。传统产业通过技术改造,生产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普遍提高。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氟硅新材料产业异军突起,产值年均增长20%。文旅康养产业朝气蓬勃,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一批项目建成投入使用。

  这五年,是城市品位提质上档的五年。南龙铁路建成通车,“两横五纵”“两枢纽七互通”交通格局初显雏形。海西商贸城、东霞永嘉天地、御江首府项目加快建设,现代化南部新城初具规模,并不断向南前进。实施“城市双修”,加快道路白改黑、老旧小区微改造、“三供一业”提升、拆墙透绿景观改造及夜景工程改造,中心城区的面貌焕然一新。东霞社区、群二社区荣获“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称号;成功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初步实现了“城市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的愿景。

  这五年,是生态环境深刻变化的五年。创新森林资源管护机制,连续34年无森林火灾,全区森林覆盖率从78.66%升至79.23%,位居全国前列。落实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年度审核和公示制度。推行环境责任保险,建立了工业园区整体投保机制。突出“生态、生产、生活”管控,打造“河湖长制”升级版,小流域水质均达Ⅲ类标准以上。城区环境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8%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完成控制目标。

  这五年,是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的五年。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福林贷”“金穗快农贷”等金融产品大力推广。推进林业改革,完成国有林场改革,推行重点区位商品林赎买、林票改革。深化基础教育改革,试行“总校制”办学机制。“三医联动”、总医院医联体建设等改革成果不断巩固提升,深化和拓展医改“三明经验”,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乐龄家园”得到广泛赞誉。全方位拓展对外开放合作领域,白炭黑出口至全球50多个国家,主动融入闽西南经济协作区,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

  这五年,是民生保障大为改善的五年。深化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7个贫困村,103户、207人脱贫攻坚全面完成。教育短板加快补齐,累计新增学位5540个。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建成区卫生服务综合大楼等一批卫生项目,乡、镇(街道)中医馆实现全覆盖。城乡养老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90%以上。全民参保计划加快推进,养老保险精准扩面工作走在全市前列。持续深化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活动,忠山、龙安入选中国传统村落。

  各位代表!“十三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饱含了各位代表、各位委员的智慧和贡献,凝聚着全区人民的信心和力量。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及社会各界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向积极发挥作用的驻区单位、驻区部队、武警官兵,向关心支持三元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区正处于经济结构深度调整、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的攻坚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国际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常态化疫情防控任重道远;经济总量不大、质量不高,传统产业占比过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偏低,三产短板突出;城市面貌有待改善,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少数党员干部不担当、不作为问题依然存在,等等。对此,我们将直面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解决。

  二、2035年远景目标及“十四五”时期目标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推进新三元建设的关键五年。根据区委九届十二次全会通过的《中共三明市三元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区政府组织编制了《三明市三元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总结了“十三五”规划的实施情况,分析了“十四五”时期发展机遇和挑战,提出了2035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

  2035年远景目标:即到二〇三五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之时,我区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各项目标努力达到省市平均水平,实现局部领先。

  “十四五”时期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紧紧围绕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经济建设中心、发展第一要务,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持续做实做足“四篇文章”、推进“四个着力”、深化“五比五晒”,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上展现更大作为,在推进区域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更大突破,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三元篇章开好局、起好步。

  “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综合考虑我区发展基础、发展趋势和发展条件,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以下目标,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上迈出重要步伐。

  ——经济实力上再上新台阶。坚持新发展理念,经济总量占全市比重有所提高。经济结构更加优化,科技创新贡献率明显提升,机械制造、新材料、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总体竞争力显著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一产、三产短板加快补齐。中心城区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发展同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基本形成。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打造一批全省、全市的改革排头兵和试验田。制度性交易成本显著降低,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主体活力更加迸发。对台交流和闽西南合作更加密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全面提高,利用外资和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提升。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升。深入开展以“全国文明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区”为统揽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持续打响红色文化、古人类文化等地域文化品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三元文化软实力、对外知名度进一步增强。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步。“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完善。绿色发展导向全面树立,绿色生活方式加快形成,节能减排力度不断加大,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污染防治能力显著提升,大气、水、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位列全市前茅,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升,脱贫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教育、医疗、养老、托育、城乡基础设施等领域短板明显改善,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

  ——治理体系实现新优化。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政府职能加快转变,行政体系更加完善,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平安三元开创新局面。

  三、2021年主要任务安排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深远。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做实做足“四篇文章”、推进“四个着力”、深化“五比五晒”,实施“生态美三元、工业强三元、满意在三元”发展战略,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奋力推进新时代新三元建设。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以上;地方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出口总值增长5%,实际利用外资3000万元;农业总产值增长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和8.5%;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在市下达范围内;完成能源消耗总量及强度“双控”任务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年度任务。围绕上述目标要求,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以技术创新为动力,打造现代产业集聚区。坚持抓创新、育龙头、补链条、建平台、保要素,建成主业突出、特色鲜明、核心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集聚区。

  加大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力争全区R&D经费支出[7]增长高于20%。加大企业研发政策支持力度,力争年内完成技改项目25个,确保技改增速和技改投资占工业固投比例均达35%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以上。认真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拓展服务领域。打通产学研通道,用好全市“6+1”产业创新平台[8]、中关村“一园区、一基地”[9]平台,支持中央苏区(三明)大学生科创园快速健康发展。

  做强支柱产业。通过技改扩能、靠大联强等措施,推动绿色食品、机械制造、建筑等产业“老树发新枝”。打造“健康、方便、安全”食品产业体系,着力推进名佑肉制品扩建项目,建设名成肉类加工中心。支持毅君机械、东南缸套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开工建设年产5万吨特钢铝带板、年产20万件金属部件智能生产线。建立新兴产业“链长制”,落实好《三明市氟新材料发展规划》,加快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瞄准高端、突出特色,依托三农、元福、汇天等龙头企业,谋划实施一批潜力足、优势大、有吸引力的优质项目,推动悦淳有机胺、台氟含氟精细化工等项目早日开工建设。

  做实平台支撑。坚持“产城融合”,推进公共服务向园区覆盖,增强园区承载力。建成道路4000米、污水管道1300米等路网、管网配套工程,力争完成280亩土地收储任务和153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为项目入驻提供保障。树立“亩产论英雄”的导向,完善并及时兑现园区企业入驻政策,让投资者更加放心、更有信心。调整完善智能机械装备产业园产业政策,力争上半年完成首动区建设。

  (二)以项目落地为支撑,争作发展超越先行区。深化“五比五晒”,以项目落地论英雄,依靠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冲经济下行风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超越。

  推动基建项目再发力。紧盯传统“铁公基”项目不放松。力争年内建成兴泉铁路、莆炎高速三元段及其连接线项目,确保国道534官洋坑至黄砂段改线通车,启动国道534至荆西段路面改造工程、溪源溪楼源段生态水系提升改造项目。抢抓国家支持新基建的政策机遇,系统谋划、有序推进一批新基建项目,培育经济新模式,“抢滩”发展新领域。结合智慧交通、智慧停车、智慧城管,推动一批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加快中小学教育信息化项目建设,支持“互联网+大健康”建设,为居民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精准化、个性化的综合康养服务方案。

  推动产业项目早见效。完善“五个一批”项目推进机制,全力破解项目建设瓶颈制约,细化服务,落实责任,实施区级以上重点项目89个。力促安美医药中间体、和立电子气生产等31个项目按计划开工;罗氏肉制品深加工、吉兴高性能竹基纤维复合材料生产等39个项目年内建成或部分建成。特别是要全力抓好研一氟新材料、安辰超微纯电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项目建设,作为全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力争尽早开工建设。

  推动招商项目落实地。把开放招商作为补齐项目短板、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全方位加大“走出去、引进来”的力度。落实“招商地图工作法”[10],精心制定全年招商计划,摸清全区地块、楼宇、企业上下游链接需求等招商要素,聚焦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分团分期组织外出招商和区内招商活动,切实做到带着目的出去,带着成果回来,每一次招商实打实、不落空。培养一批专家型招商人才,加强与专业招商机构的合作,力促在“招大引强”上实现新突破,力争全年新引进项目50个、总投资80亿元以上。

  (三)以新型和统筹为主题,争作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导向,瞄准问题补短板,力促空间布局更加优化,城乡发展日益协调。

  让城市更具品质。认真落实《三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加快实现“多规”融合。完善“政企合作”开发机制,凝聚全区合力,开展组团式、连片征迁活动,实施征迁项目15个,确保全年征地拆迁1300亩以上,为城市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赢得综合效益。推进南部新城开发,加快建设御江首府、太阳岛、文璟院及台溪坂开发,提升南部新城核心区城市面貌。有序推进规划总面积8.5平方公里的富兴堡-槐林-荆东-荆西协同开发,加快建设荆东产教融合新城,建设文化创意园,培育城市文创精神,提升城市气质。

  让乡村更加富美。做强农业产业。围绕“保粮食能源安全”,坚守耕地红线,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面完成3.56万亩的粮食生产任务。提升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以生态、品牌和休闲农业为着力点,大力培育本地职业菜农、果农和庭院经济业主,加强“西际蜜桔”“万寿岩富硒农产品”“富硒火焰参”品牌运作,以西际为中心创建市级农业产业园,进一步建好“归园田居”等主题生态农业休闲园。做靓乡村环境。认真落实农村村民住宅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机制,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硬仗,统筹抓好“一革命五行动”,建好“四好”农村道路。规范乡村治理。探索建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稳步推进村级组织换届工作。常态化开展乡风文明行动,破除农村陈规陋习和不良风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让消费更加活跃。建设便捷物流。大力发展工业物流、农产品与食品冷链物流,建成兄弟物流产业园、农牧产品物流中心等项目。繁荣夜间消费。聚焦年轻消费群体,着力在“一河两岸”建设夜间经济聚集区和夜市经济繁荣区,加快推进三元文化长廊、“月光美食广场”等项目,培育夜间经济新业态。扩大商贸消费。围绕打造高品位城市商圈,支持三元步行街等提档升级,引入特色餐饮、时尚消费、文创娱乐等行业“老字号”“潮流店”,不断丰富城市业态。激发新兴消费。紧跟“网红经济”“平台经济”潮流,鼓励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做“网红推销员”,通过“乐购三明”直播节等平台,高频展现三元特色人文禀赋、优势产业。

  (四)以绿色发展为导向,打造生态文明样板区。牢记“绿水青山就是无价之宝”的嘱托,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以机制创新推动保护有效,全力打造生态文明样板区。

  持续推进生态建设。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化绿色发展的刚性约束。夯实生态基础,完成造林绿化1.6万亩以上,统筹推进山上山下、城市乡村造林绿化美化,突出抓好“两沿一环一线”[11]森林景观提升工程,大力推行林票制改革,推广“福林贷”等系列普惠林业金融产品,壮大发展新型林业经营主体,为群众创造“多彩”生态福利。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推动市区饮用水源地生态涵养区成为市区“大氧吧”和“后花园”。创新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推行排污权、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坚决落实《三明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申报工作。

  守住生态环境底线。持续推进中央、省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及信访件整改工作,确保整改到位,问题不反弹、不回潮。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确保PM2.5年均值控制在24微克/立方米以内,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99%以上。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切实保障群众饮用水安全,确保出境断面水质达标。持续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强化污染地块开发利用过程联动监管。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项目建设,组建区域监测中心站,为生态环境监督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抓好水稻、蔬菜、水果、茶叶、薯类等富硒农产品基地建设,鼓励全区适宜地区种植发展富硒农产品,加快建设万亩优质富硒米生产基地和10万羽鸡肉蛋生产基地,注册“三元西际蜜桔”地理标志商标,新创一批富硒农业产品品牌,推动富硒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实施万寿岩-格氏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优化提升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万寿岩文旅小镇”国家4A级景区、格氏栲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品质,筹备好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现场考察,推动万寿岩遗址保护传承利用创新性发展,进一步提升万寿岩对外影响力和综合带动力。坚持“以二带一促三”,促进全竹产业链发展。深入推进“省笋竹精深加工示范县”建设,积极对接浙江、上海等地国内著名竹精深加工企业,建成润竹户外装配式竹屋生产项目。

  (五)以人民满意为标准,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为人民群众打造有质感的幸福。

  打响“满意在三元”品牌。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深化网格竞赛常态化工作,积极迎接全国卫生城市总评。持续推动“五难”专项治理攻坚,加快实现市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基本建成工业南路城市停车场项目,改造公厕7座、市场5个,完成崇宁南等5条背街小巷提升改造,持续补足城市功能短板。抓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扩大陈金刚学雷锋志愿服务品牌影响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扩面提质。

  健全民生保障体系。严格落实“四个不摘”[12],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和贫困检测预警机制,有效防止已脱贫和低收入人口返贫。坚持稳就业,落实好创新创业扶持政策,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创业工作,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3.5%。落实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城乡低保救助、临时救助、分类施保和减退帮扶措施,不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养老护理体系,提升敬老院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机构保障能力。持续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唱响“风展红旗·如画三明”品牌,实施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六个一”工程[13],多种形式宣传血战深坑岭等革命故事,争取更多苏区政策项目落地三元。全面贯彻《退役军人保障法》,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继续做好总校制办学改革,基本实现人员交流、资源共享、教研同台、考核同步的目标。持续抓好教育补短板工作,推进陈景润实小富兴校区、三明一中初中部等一批教育项目建设,新增学位6700个以上,切实解决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认真落实疾控机构改革,积极构建医防协同融合的健康服务新体系。优化完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和建设,加快实施医养结合提升改造工程。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实施智慧健康医疗工程,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远程医疗覆盖达100%。加大医疗应急保障物资储备,全面落实基层卫生专业人才激励机制改革措施,推动基层防控能力全面提升。

  提升社会综合治理能力。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开展平安“三率”攻坚战,深化“五必知五必访五必做”,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三元。打造全方位禁毒工作模式,不断夯实禁毒基础,提升禁毒宣传影响力。继续优化接访下访和包案制度,常态化开展“四门四访”[14],有效化解一批信访积案。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做好防汛防台风、森林防火等工作,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守牢食品药品安全底线,保证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协调联动机制,加快应急队伍建设、应急物资储备,做到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推动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国家安全和人民防空工作再上新水平。强化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系,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发挥更大作用,做好民族宗教、侨务、统计、供销、档案、史志等工作。

  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面对发展新征程、群众新期待,我们必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入推进作风建设,不断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更好地为改革发展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为市场主体服务,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加强政治建设。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把区委决策部署转化为政府抓落实的具体行动,做到政治过硬、执行有力。

  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启动“八五”普法,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工作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建立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政府法律顾问制度、经济顾问制度和权责清单制度,推动政府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法治化运行。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严格执行重大事项向区人大报告和区政协通报制度,强化政务公开,切实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提高行政效能。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七个+”服务体系[15],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大力推行“四路并进”“两检一评”改革,实现“一窗受理、分流转办、限时办结、统一反馈”,全面压缩审批时限、简化办事流程。持续开展“访企业、解难题、促‘六稳’”专项行动,梳理惠企政策兑现服务指南,确保惠企政策有效落实,打造惠企便民的营商环境。健全完善正向激励、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探索实施一批突破性、引领性改革举措,持续激活市场主体创新创业创造能力。

  坚持廉洁从政。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加大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力度,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加强招投标、政府采购、征地拆迁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管,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以实际成效树立政府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初心激励前行,使命担当在肩。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砥砺奋进、真抓实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谱写三元华章,为建党100周年献礼!

    

  名 词 解 释

  [1]“云签约”:运用网络视频会议形式进行线上签约。

  [2]“专精特新”: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工业中小企业,企业规模符合国家《中小企业划型标准》(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的规定。

  [3]“五必知五必访五必做”:指平安建设“五必知”、特殊人群“五必访”、维护稳定“五必做”,即“平安‘三率’必知、矛盾纠纷必知、风险隐患必知、流动人口必知、困难家庭必知”“刑释社矫人员必防、涉毒人员必访、精神障碍患者必访、老上访户必访、重点青少年必访”“化解矛盾纠纷的事必做、预防违法犯罪的事必做、消除安全隐患的事必做、为民排忧解难的事必做、弘扬社会正气的事必做”。

  [4]“五未”: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建、建而未投、投而未达标。

  [5]“六清”行动:开展“线索清仓”“逃犯清零”“案件清结”“伞网清除”“黑财清底”“行业清源”行动。

  [6]“两检一评”:“两检”即建筑工程消防质量检测和建筑工程安全质量鉴定检测,“一评”即按照已形成的建设布局,委托专业技术部门做建筑方案变更设计,经审查并公示后重新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在“两检”结果均符合消防安全的前提下,组织自然资源、住建、消防、应急等行业主管部门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形成专项验收与五部门联合总验的实施意见。

  [7]R&D经费支出:即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指统计年度内全社会实际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经费支出。

  [8]“6+1”产业创新平台:“6”指“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海西(福建)分院、三明市氟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福建永安永清石墨烯研究院、三明市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三明分院、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1”指“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福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

  [9]“一园区、一基地”:“一园区”为三明中关村科技园,“一基地”为三明中关村科技园产业基地,基地包括三明经开区、金沙园、永安石墨园。

  [10]“招商地图工作法”:运用信息化、数字化技术手段,在招商地图上综合展现产业空间布局、重点产业链群发展情况以及创新资源、要素保障等产业生态信息,作为做好产业精准招商的重要指引。

  [11]“两沿一环一线”:沿路森林景观带、沿江森林景观带、环城森林景观带、国家森林步道沿线。

  [12]“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13]“六个一”工程:实施一批红色文化保护传承项目、挖掘一批红色文化史料成果、建设一个红色文化传播平台、创作一批红色文化文艺精品、培育一个红色文化旅游品牌、落实一个红色文化工作机制。

  [14]“四门四访”:开门接访、进门约访、登门走访、上门回访。

  [15]“七个+”服务体系:坚持便民惠企+招商引资、“窗口”+“后台”、站点+网格、线下+线上、各司其职+联审联办、职能转变+担当作为、桥梁纽带+民生民心。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