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日期:2011-12-08 00:00 来源:本网
| | | |

20111218日在三明市三元区第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三元区人民政府代区长 张文珍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三元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三元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下,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依靠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应对各种严峻挑战和考验,齐心协力,团结奋进,较好地完成了区第七届人大第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成绩。

1. 经济总量实现“六个较快增长”。一是地方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两亿元,2011年预计达到2. 51亿元,是2006年的2.45倍,年均增长19.6%,超本届政府目标增幅10.6个百分点。二是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翻两番,2011年预计达到145亿元,是2006年的4.9倍。三是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9.1%超本届政府目标增幅4.1个百分点,2011年预计达到12.77亿元,比2006年增长54.6%四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翻番,2011年预计达到21.77亿元,是2006年的2.8倍。五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突破两百亿元,预计达到234亿元,年均增长41.8%超本届政府目标增幅26.8个百分点。六是外贸出口和实际利用外资五年累计均突破一亿美元,预计分别达到1.85亿美元和1.17亿美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超额完成区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2. 经济结构出现“六个积极变化”。一是城郊型现代农业发展特色更加凸显。林竹、畜禽、水果、蔬菜四大主导产业年产值均超亿元,60%的行政村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荣获“中国草珊瑚之乡”称号,初步构建了笋竹、肉制品、蔬菜等8条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链,成为市区重要的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二是新、老产业并重发展的工业格局基本确立。机械铸造、林产加工、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四大传统工业规模扩大,占全区工业经济总量的41.6%;生物医药、矿产开发、精细化工三大新兴产业逐步壮大,占全区工业经济总量的33.2%三是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基本形成。以公路港为龙头的现代物流业加速发展;以海鑫钢材、红星·美凯龙、五金机电城等为龙头的大型专业市场集聚发展;以客家宾馆、金三元酒店等为代表的餐饮娱乐业档次提升;以格氏栲森林公园、月亮湾休闲山庄、忠山十八寨等为核心的生态旅游业市场趋旺;金融服务和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起步发展。四是城市拓展框架基本构成。城区架构在“沿河、沿山、沿路”三线开发中逐步拉大,城市形象在改旧建新中得到改善,累计投资30亿元新建商品房97.7万平方米,超过前一轮旧城改造面积68.4%小城镇建设全面启动,南部新城、荆西红酒文化小镇建设规划正在编制之中。五是财政增长的稳定性明显提高。五年累计完成地方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 62亿元,年增幅均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其中,税性收入累计完成7.62亿元,税性比达88.4%,高出全市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六是龙头企业的竞争活力逐渐增强。培育年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 41家,上市企业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家。获得中国驰名商标1枚,福建著名商标17枚。丰润化工药用白炭黑产能居全国同行业第二,汇华光伏硅单炉产能全国最大,东南汽车缸套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五,毅君机械产品远销欧美多家世界500强企业。

3. 发展环境呈现“四个有效提升”。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投入5500多万元,完成商业步行街以及20多个小区的基础设施改造;实施了新田巷和横坑山两处省级督办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泉三高速公路(三元段)、台江大桥建成通车,西江滨路完成拓宽改造,行政村公路提前三年完成硬化;岩前、莘口两个省、市级试点镇全面建设,集镇基础设施逐步改善,一批新型农村小区建成使用,1300多户5000多位农民改善居住条件。二是工业平台支撑能力提升。新增工业用地5000多亩,荆东、汇华、台江等工业园区配套设施基本完备,黄砂化工园区、台投区吉口新兴产业园成为全市规划面积最大的专业园区。入园企业达104家,累计投资30.9亿元,年均产值45亿元,年上缴税收4000多万元。三是金融保障服务能力提升。新发展9家担保公司、2家典当行和1家小额贷款公司,辖区商业银行累计放贷155亿元,准金融机构放贷超10亿元,融资性担保公司担保业务额超30亿元。五年累计为辖区企业向上争取各类扶持资金4500多万元。四是行政服务效率提升。加强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在全市率先推行项目全程代办服务,率先成立中介服务中心,建立常态化联审联办机制,发改、建设、林业等13个职能单位通过政务网开展网上审批。

4. 社会事业形成“四个突出亮点”。一是社会保障覆盖率高。城镇职工、居民医保参保率分别达97%95%,新农合参合率达99.15新农保登记率达97%。五年来社会保障支出8284万元,城镇从业人员、城乡居民等各类群体社会保障体系基本覆盖。二是政策性补助按标准落实到位。实施公务员规范津补贴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全面落实公职人员住房公积金和医保政策标准,以及城乡低保人员、企业退休人员、重点优抚人员、“五老”人员等困难群体的补助标准。三是城乡社会事业均衡发展。累计投入3.73亿元改善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有关规费,基本完成农村撤点并校,完善城乡教育布局。完成乡镇卫生院新一轮基础设施改造,逐步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条件。连续十四年保持省级“计生一类区”、连续九年保持省级计生“优质服务区”称号。文化馆、档案馆建设创国家二级先进。竞技体育保持全市前列水平。四是文明创建和社会稳定成效明显。顺利通过全国、全省文明城市总评验收。巩固了“国家卫生城”、“双拥模范城”成果。国防动员工作保持全省先进水平。岩前、吉口等5个村被认定为革命老区村,我区被认定为有革命老区分布的革命老区区。平稳推进公有制企业改革、林业体制改革和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社会纠纷调处成功率稳定在99%以上,连续25年无森林火灾,五年来未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和重特大安全事故,综治工作连续多年居全市前三位。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的政府工作,是在国际经济剧烈动荡,国家宏观经济大力调控,项目用地、环保审批尺度收紧,生产要素保障相对困难的背景下逐步推进的,成绩来之不易。所有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力监督的结果,得益于历届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归功于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凝聚着社会各界的关心、信任和支持。在此,我谨代表三元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和各位老干部、老同志,向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区人武部、辖区消防和武警官兵、公安政法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三元建设和发展的各界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五年来的发展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顺应形势不断拓宽发展思路,才能取得各项工作新突破;做好政府工作,必须牢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宗旨,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实事落实到位,才能使发展成果真正惠及人民群众;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勇于面对困难,积极应对挑战,采取有效措施破解发展难题,才能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通过主动作为,突破机制、体制的束缚,才能最大限度地赢得各方的理解和支持。

各位代表,2011年是换届之年,也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一年来,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坚持打好“六大战役”,持续深化项目带动,拓宽发展思路,优化发展环境,保持了全区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完成了区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基本实现“十二五”高位开局、高点突破的目标。预计2011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2. 57亿元,增长14%;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完成145亿元,增长34.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5亿元,增长23%;农业总产值完成12.77亿元,增长5.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4亿元,增长31.5%;实际利用外资3150万美元,增长23%;出口总额5500万美元,增长20.9%;农民人均纯收入9230元,增长1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77亿元,增长23%;地方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51亿元,增长25%。城镇登记失业率2.77%,人口自然增长率2.23,均控制在计划范围内。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 “六大战役”取得实效。166个战役项目有91%的项目完成或超过序时进度,其中18个省、市考核项目均完成序时进度。重点项目建设战役,16个项目竣工投产,6个项目开工建设,5个项目转化升格,新增工业产值5.3亿元。新增长区域战役,完成征地5900多亩,土地挂牌出让12宗;投入1.12亿元,完善工业园区道路、水电、挡墙等基础设施。小城镇改革发展战役,岩前小城镇总规通过评审,完成集镇本点“三杆”下地、镇区立面改造、道路“白改黑”等工程;莘口镇初步完成城镇总体规划和山尖洋、竹洲、甲垅地块摸底调查;老街改造建设加快,楼源上剧头农民住宅小区、小湖安置房主体完工;全区上报农村土地整治增减挂钩项目629亩,省国土资源厅先行核定挂牌指标299亩。城市建设战役,瑞都·山水御园、海翼·左岸名都等9个房地产项目抓紧建设,商品房开发面积50多万平方米;“一河两岸”景观改造、市区广告清理、重要地段违章建筑拆除等任务顺利完成;荆西红酒文化小镇项目成为加快市区经济发展的首个实验项目。民生工程战役,城关小学、莘口中学等4个校安工程竣工使用;无害化卫生厕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富文社区服务中心等一批民生项目完成,群众生活环境得到新的改善。三产发展战役,完成投资5.5亿元,3个项目竣工投产,5个项目取得前期突破,全区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

2. 三次产业稳步发展。粮食、果蔬、茶菌、畜牧、水产产量稳步增长。中村奶油西瓜、岩前葡萄园等一批设施农业起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达70家,其中部级示范社1家,省级示范社8家。省级标准化农田建设、渔塘改造以及土地开发整理面积达2320亩。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52家,丰润化工高端白炭黑、澳工塑胶纳米抗菌给水管等一批具有行业竞争优势的生产线建成投产。总投资25亿元的“三农”氟化工项目动工,投资5.9亿元的天丰水泥熟料生产线试产,年产煤30万吨的池坪煤矿试开采。三明公路港建成运营,带动辖区营运吨位增长27%公路货运量增长9.6%。年交易额30亿元的海鑫钢材交易市场列为全省重点扶持的十大商贸市场之一,入驻企业140家。动漫研发中心“红印山1号”投入使用,填补我市文化创意产业空白。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21%23%全区培育了一批纳税大户企业,其中纳税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3家,纳税500万元以上的企业7家,纳税100万元以上的企业37家。

3. 惠民实事落实到位。投入1920万元新建、改造6所学校校舍。投入439万元新建第二实验幼儿园、莘口中心幼儿园。安排967万元用于义务教育杂费、农村寄宿生生活补助费和公用经费补助。下达就业专项资金133万元,城镇新增就业2450人。城乡低保金支出650万元,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270。启动新农保工作,近7000位老人领取基础养老金。开展10大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推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零差价销售,参合农民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120元提高至200元。拨付支农专项资金4000多万元,推进新农村建设。投入369万元完成273套危房及棚户区改造,完成柳城新村溪口安置房主体建设。在6家超市设立平价销售区,并设立11个猪肉、蔬菜直供销售点,实行财政补贴,平抑市场物价。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落实第三步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实现与市里同职级同标准。

4. 社会管理扎实有效。建设“1+N”综治信访联动中心,实施依法处理信访事项“路线图”,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5.5%,综治工作继续保持全市前列水平。加强河道采砂管理,开展流域周边企业污染物排放整治,全区单位GDP能耗预计下降4.2%强化生产安全、交通安全、校园安全、消防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的监管,扎实抓好98个区、乡、村三级避灾点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坚持重大事项、政府工作向人大报告和政协通报,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复率、满意或基本满意率达100%。编制完成2009年至2011年政务公开目录,加大财政预(决)算、各类补助项目和公费出境、公费用车、公费接待等政务的公开力度。严格实行协议采购和网上二次竞价制度,节约政府采购资金近100万元,节约率达10.68%开展清理核实其他公益性乡村债务工作,核实上报乡村两级债务1928万元。全区123家行政事业单位建立资产动态管理系统,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过去的一年,监察、审计、统计、外侨、烟草、气象、档案、双拥、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民族宗教、苏区申报等工作取得了明显进步,工会、团委、妇联、科协、残联、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政府的工作与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还有不小的差距,面临的困难和压力还很大:虽然全区经济运行呈现稳步向上的良好势头,但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金、人才、用工的不足与加快发展的矛盾依然突出,现有财力与项目建设、民生保障的资金需求不相适应,持续较快增长的发展压力依然很大;虽然区域经济的增长结构有了积极变化,但经济总量不大,产业链条短,终端产品稀缺,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偏低等问题还很突出,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的任务还很繁重;虽然城乡建设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城市长效管理机制还不健全,统筹城乡建设、改善城乡面貌的任务仍然艰巨;虽然全区发展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但个别干部消极懒散,个别单位服务效率不高、工作不落实的问题仍然存在,机关作风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引起足够重视,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是我区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加快建设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区和闽西北中心城市重要城区的关键时期。区第八次党代会深刻分析了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所面临的形势,描绘了未来五年加快发展的蓝图,明确了未来五年的工作重点。今后五年,是我区加快发展的机遇期、后发优势的释放期、综合实力的壮大期,我们一定按照区第八次党代会的总体要求,科学把握好各种有利条件和战略机遇,在更高的起点上谋求更高层次的发展。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繁荣发展主轴核心区、建设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区和闽西北中心城市重要城区的战略部署,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积极推动“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轨、生态优势转化、传统农业转型”,以提升综合竞争力、城乡互融度、人民幸福感为目标,促进经济增长、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社会和谐。努力把三元建设成为三明区域发展主轴线上的生态花园、创业乐园和幸福家园。力争通过新一届政府和全区人民的不懈努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五个明显变化:

1.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均实现翻番;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倍增;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以上;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6%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和外贸出口总额年均分别增长10%以上。

2. 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三次产业比重力争调整为7.250.242.6。特色农业形成优势产业带,设施农业规模化发展,观光农业建成若干精品线路,逐步形成特色农产品区域化布局、设施化生产、深度化加工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城郊型现代农业更具影响力。机械铸造、木竹加工、食品加工、矿产加工、精细化工、生物制药六大支柱产业产值均超10亿元,产值超亿元企业达50家以上,发展23家上市企业,现代工业更具竞争力。专业市场、物流运输、餐饮娱乐、生态旅游、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等六大服务业在市场份额、品牌特色、规模档次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区域影响力,力争建成全市重要的专业市场集聚地、物流集散地、旅游集散地和文化创意产业化基地,第三产业更具活力。

3. 发展空间明显扩大。以行政中心、三产服务、交通枢纽为特色的台江宜居综合体开发,以城市综合体项目为龙头的东霞片区开发,以高品质商住为主题的大坂地块开发,以及以职业教育园区为核心的蕉溪地块开发同步推进,规划面积达10.5平方公里的南部新城全面建设,南部新城初具雏形。岩前、莘口两个重点小城镇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岩前南岸新区和莘口集镇新区基本成形,镇区面积扩大一倍。三元经济开发区总开发面积达2万亩,园区年产值超100亿元;黄砂化工园区开发面积超过3000亩,建成三明最具规模的专业化工园区;三明台商投资区吉口新兴产业园全面开工建设,园区建设规模在全市领先。

4. 群众生活明显改善。力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 %,农民人均年收入接近2万元;各项政策性补助标准全面落实,群众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基本完成沿江滨、沿山麓旧城改造和地质灾害治理;城市路网格局更加畅通,农民集中居住区基本打通瓶颈路和断头路;农村安全饮水、道路硬化、环境整治等问题基本解决,城乡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城乡居民合作医疗、社会养老保险、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居家养老和社区服务网络基本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5. 社会管理明显加强。文明创建、平安创建工作走在全市前列。民主法制建设深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逐步完善。全民道德水准、法律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稳步提高。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公共安全体系、安全生产监管体系更加健全。群众诉求渠道畅通,各类防灾减灾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抗灾救灾和保障公共安全、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机关效能全面提高,形成全区干部干事创业、勤政为民的合力。生态环境保持全省领先优势,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基本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良好发展格局。

三、2012年的工作建议

各位代表,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起始之年,起步关乎胜负,开局影响全局。我们一定不辱使命,锐意进取,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综合各种因素,我们建议2012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5%;农业总产值增长5.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外贸出口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地方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7%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要着力推进六个方面工作:

(一)发展高效农业,加强基础保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 发展三类高效农业。发展特色农业。结合“一村一品”发展布局,积极调整不同海拔区域的种养结构,推动“一村一品”向“多村一品”、“一乡一品”方向发展,形成特色农业产业带。推进特色水果、无公害蔬菜、丰产毛竹、畜禽养殖,以及以草珊瑚为重点的中药材种植等特色农业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以标准创品牌、扩市场。加强生产基地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的产供销合作,提升特色农业生产规模和农产品附加值。全年力争改造果园2000亩,新植草珊瑚4200亩,其它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000亩,毛竹丰产培育超过10万亩。发展设施农业。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社会投资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重点规划建设岩前、中村千亩提子园和千亩奶油西瓜等特色水果设施种植带,以及沙阳至忠山沿线千亩绿色蔬菜设施种植带。大力推广高标准棚室建设,打造若干个生态环保型农业设施园。加强乡镇土地流转平台建设,引导土地向设施农业流转,扩大设施农业连片发展规模。发展观光农业。充分发挥邻城近郊优势,推动特色农业资源与旅游资源相结合,培育生态观光农业。依托岩前、中村提子园,中村黄金果、兰花种植园等特色农业资源,建设一批集观赏、科普、采摘、游乐于一体的观光农业基地、农业精品小园,并与“农家乐”结合,发展以观赏农业园艺、田园风光,体验农事农活,品尝地道农产品为主的生态观光农业。

2. 建设三项基础工程。建设农田水利工程。计划投资287万元,修复水利水毁工程53处,新增和改善节水灌溉面积450亩。新建竹山道路50公里、竹山蓄水池400立方米和4个烟田水利项目。计划投资2400万元,实施荆西段、东牙溪左岸,以及中村乡所在地、莘口集镇本点、渔塘溪、薯沙溪流域防洪堤建设;除险加固瓦坑、曹坑、枧甲等三座水库。力争完成莘口镇、中村乡32个村的安全饮水工程,格氏栲供水工程和岩前镇自来水厂改、扩建工程。实施岩前村、下寨村、南坑村、米洋至吉峰等村4300亩土地整理工程和乌龙片900亩省级标准农田建设。完成320亩省级标准化渔塘改造。建设道路拓改工程。完成莘口互通口至格氏栲景区4.17公里道路拓改工程。计划投资4000万元,改造加固荆西大桥、硬化改造高山村和峰至大岬2.5公里、沙阳村至黄3公里、增坊至箭竹坪5公里、岩前大路口至南岸新区2.8公里道路。建设“造福工程”。抓紧推进星桥村、忠山村、楼源村、柳城村、高山村、松阳村、筠竹村等13个行政村、37个自然村的搬迁新建工程,改善500多户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3. 完善三大服务体系。完善信息服务体系。提升“农业155服务水平,加强农业“五有”标准化信息体系建设,实现乡镇和重点村信息服务全覆盖,帮助农民与农业专家通过视频交流,获取生产技术、农事信息、市场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完善科技服务体系。进一步整合驻村干部、农技员、农业专家、乡镇农技站等方面力量,健全农技推广服务网络。加强农村科普工作和农民远程教育。推动科普惠农服务站与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函大培训基地整合,加强与农业院校、研究所合作,开展农业专家下乡服务活动。完善产业化组织体系。扶持现有15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引导龙头企业完善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并争创农产品品牌。开展建设“诚信示范合作社”活动,促进合作社与金融、商贸、农资等机构紧密对接,提升合作社增收创收能力。鼓励具有较强实力的专业合作组织开展跨区域经营,提升自身实力和服务功能。发挥合作组织的中介作用,建立“龙头企业连合作组织,合作组织建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二)扩张总量,提升质量,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

1. 狠抓重点项目。2012年计划实施重点工业项目44个,其中,申报省、市级重点项目15个,亿元以上项目21个。保障一批在建项目竣工投产。全力推动池坪煤矿、天丰水泥、黎明重工、欣茂生物等一批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竣工投产;抓紧建设酶制剂产业基地、“三农”公司氟化工生产、吉兴竹重组材等一批总投资超亿元的重点项目,争取年内一期试生产。促进一批前期项目落地实施。密切跟进烟叶复烤厂搬迁、稀土产业园、毓兴玻璃制品生产等一批总投资超5亿元的签约项目,争取年内落地实施;积极推动福维纺织、明江化纤、天健医药等骨干企业搬迁扩建。扶持一批出口企业做大做强。重点培育丰润化工、富丽礼品、毅君机械、三泰药业等企业扩大地产品出口规模,提升全区出口质量。

2. 做大专业园区。提升三元经济开发区建设水平。多方筹措资金完善荆东工业园道路、照明、污水管网、挡墙以及绿化等基础工程建设,新建综合服务区和员工住宅小区;推进大坂物流园1000亩土地收储开发;协调市有关部门争取开设荆东、台江工业园公交站点;加强园区物业服务管理监督,完善园区社区服务功能。扩大三明黄砂化工园建设规模。力争新开发工业用地1000亩,抓紧建设入园道路、供水供电工程和污水管网等配套设施,保障“三农”公司氟化工产业基地等项目加快建设。保障三明台商投资区吉口新兴产业园顺利建设。完成台商投资区征地任务,抓紧建设拆迁安置小区。保障园区主干道、布溪大桥、供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按照生态工贸区的建设要求,健全工业园区环保设施,完善环境监测手段,加强对工业园区生态环境的保护。

3. 加强保障服务。加强金融服务。鼓励银行、典当行、小额贷款公司重点对龙头企业以及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中小微企业予以信贷支持;争取光大银行等异地银行在我区开展业务,优先向重点企业授信放贷;做好企业上市服务工作,力争有2家企业列入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加强信息服务。开展“送政策、送技术、送管理进企业”活动及时传递国家、省上各种产业发展政策、中小微企业扶持政策,帮助企业向上争取扶持项目和专项资金,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水平。加强科技服务。引导辖区机械铸造龙头企业争取设立研发机构,开展技术攻关,共享研发资源,推动更多企业向产业高端突破,向自主研究制造延伸。积极帮助龙头企业申请专利、争创品牌,参与制定并采用行业国家标准,提升竞争力。加强地产品购销服务。探索建立地产名优产品推荐目录,引导商贸业、建筑业与工业企业相互配合,在政府采购、重点建设和市政工程项目中,采取签订中长期直接供货合同的方式,加大地产品购销力度。

4. 增强招商实效。强化两项制度。整合全区招商资源,统一策划招商引资项目,发挥工商联、商协会组织的作用,开展联合招商,进而强化联动招商机制。对新引进项目从产业政策、投资强度、环境评价、利税指标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对不符合产业发展规划、耗能污染严重、圈而不建的项目予以退出,进而强化项目评价制度。推动三个转变。由比拼招商优惠政策为主,向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招商优势转变,引进一批高新技术项目、现代服务业项目;由开展专场招商活动为主,向紧密联系客商、以商招商转变,引进一批总部经济项目、产业链缺失项目;由项目签约为主,向实际到资、开工建设为主转变,新上一批投资超亿元的重大项目。用好四大平台。发挥明台农业合作试验区、“11·6林博会、三明台商投资区和“中国草珊瑚之乡”四大招商平台的品牌影响力,力争引进一批高优农业、林产品深加工、生物医药等项目。强化目标责任。力争年内新引进项目20个以上,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个以上,5000万元以上项目10个以上,合同投资总额达20亿元以上,引进合同外资2400万美元以上,保障已批办的外资项目按合同到资验资。

(三)扬长补短,培育特色,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1. 提升城关商业购物环境。依托城区改造开发,推动城关中心片区商业业态调整提升,规划建设商业购物中心街区,改善消费环境。巩固发展城关糖酒批发市场,改善商业步行街购物环境,加快三元饭店星级酒店建设;启动人民影院及周边“三旧”改造,规划建设高端影院、写字楼等;推进原城关小学地块商业开发,规划建设大型餐饮酒店和娱乐中心;启动红旗新村精品步行街规划建设,推动崇荣路沿线商业业态调整升级;以迎接世界客属第25届恳亲大会为契机,推动宾馆酒店业改造升级,力争三星级宾馆酒店达三家以上。

2. 培育下洋会展商贸经济。对接会展经济效应,规划发展大型商贸、星级宾馆、特色餐饮、文体娱乐等服务业。重点推进下洋啤酒厂路口城区商会大厦地块、文华旅游公司旧办公楼地块,以及二新华印刷厂等三个地块的改造,策划实施影视城商业综合体、品牌连锁酒店、大型连锁餐饮等项目。做旺捷龙商场,大力发展布展、特装、保洁等专业公司,以及会计、法务、评估、经纪等配套中介服务。

3. 建设白沙专业市场集聚地。以打造百亿商圈为目标,培育发展海鑫金属材料制品市场、五金机电城、物资再生资源交易市场、红星·美凯龙全球家居博览中心、冷冻产品物流配送等五大专业市场。改造白沙水果批发市场、水产品交易市场,提升市场配套服务能力,扩大市场交易辐射区域。同时,抓紧建设“杜尚”娱乐城,规划建设西江滨沿河商业街,引进咖啡厅、主题餐厅、美容健身会所等中高档服务业,做旺白沙片区消费人气。

4. 建设南部新城中央商务区。依托东霞城市综合体和台江新区开发,规划建设综合性楼宇和行业楼宇,把发展楼宇经济集群作为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的重要载体。加快建设区工商联大厦,引导交通、建筑、能源、金融、旅游、生物医药等行业的龙头企业入驻,发展总部经济。配套建设星级酒店、高档商住区以及大中型商场、银行网点,加快推进大坂物流园、三明公路港二期电子商务中心,以及东霞大型城市购物广场等项目建设,构建中央商务区雏形。

5. 建设文化生态产业园。扶持海峡动漫学院和文化创意企业发展,推进海峡文武学院、忠山村客家民俗博物馆建设,深化横坑温泉小镇、竹洲休闲度假小区前期工作,加强回瑶古窑址、万寿岩古人类遗址、十八寨历史文化名村等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开发。整合辖区文化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抓紧建设三明市职业教育园,文化创意产业园,“月亮湾客家民俗文化园”,横坑、竹洲生态度假园,以及集林博馆、度假村、旅游风情街、星级酒店、文化广场于一体的林博园,培育发展文化生态产业,丰富三元生态旅游文化内涵。

(四)改旧建新,强化管理,改善城市整体形象

1. 推进城区北部九大地块改造。同步推进下洋至红印山山麓沿线的城区商会大厦地块、省一建后山地块、道山路地块、701台及看守所地块、横坑山地块、新田巷地块,以及西江滨沿线的省一建安置房地块、白沙村旧城改造地块、三明旅社及长安巷等九大地块开发,形成1000亩的旧城连片改造格局。抓紧完成海翼·左岸名都、瑞都·山水御园、康城水都、白沙外滩1号等在建商住开发项目60万平方米的商品房建设。积极推动列东桥头晟发车业、新泉路文华旅游公司等地块实施“三旧”改造,整体提升三元城区北部城市形象。

2. 推进南部新城五大组团开发。全力推进台江新区、东霞城市综合体、大坂高档商住区、蕉溪职业教育园区、槐林片区等五大组团开发项目。年内力争区行政服务大楼、台江五星级酒店动工建设,台江医院、台溪坂商住小区主体建成,东霞城市综合体基本完成拆迁交地,大坂商住区完成规划、用地收储,汽车商务旅馆开工建设,槐林片区完成规划,明确定位和开发模式,启动征迁工作,基本形成南部新城建设框架。

3. 推进荆西红酒文化小镇建设。全面完成小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规划,充分运用实验区“自主开发、封闭运行”的优惠政策,引进有实力的开发业主加快建设以红酒文化产业为基础,以休闲住宅、旅游观光、消费娱乐为支撑的红酒文化小镇。抓紧推进房屋征迁、土地收储等前期工作以及旧城改造工作,动工建设防洪堤、荆西大桥加固工程,力争启动建设新大桥、江滨路、江滨公园、安置小区等项目,实现部分土地挂牌。

4. 推进新型城镇建设。建设岩前生态工业重镇。加强与三明台商投资区吉口新兴产业园开发建设的融合互动,完善城镇总体规划和城镇分区布局,规划建设园区商贸服务、生活休闲区,培育发展新型建材、机械装备等支柱产业,配套发展物流运输、休闲旅游等服务业。全面开展集镇主街区综合整治,完成沿街建筑立面改造。进一步抓好土地增减挂钩和旧村复垦工作,新建一批新型农村住宅小区,开工建设南岸新区。建设莘口卫星城镇。按照卫星城镇的建设要求完善城镇总规和控规。加快山尖洋、甲垅、竹洲1300亩商住新区开发,力争35年内,集镇建成区扩大1平方公里。加快旧城保护性开发与改造提升,完善集镇基础设施。依托专业园区建设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精细化工、机械铸造、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培育发展特色小吃、“农家乐”等旅游服务业。建设中村生态休闲小镇。充分发挥水源保护地优越的生态条件,科学编制集镇通信、电力、绿化等专项规划、景观改造方案,以及观光农业、休闲旅游业等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土地增减挂钩、“三旧”改造和“造福工程”政策,加快集镇商业综合开发和新村建设,进一步完善集镇基础设施,完成集镇道路绿化工程。大力培育生态旅游业,开发休闲观光精品线路,丰富生态休闲内涵。

5. 推进城市长效管理。启用数字化城管指挥中心,完善城管联动机制,整合城监、城管、各级环卫等城市管理人力资源,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实现“全时段、全覆盖”监控。推进城市管理市场化运作,实施辖区临时占道泊车收费管理制度,缓解市区停车难题;开辟临时占道市场,定时保洁经营,缓解占道经营管理压力。强化规划的刚性指导,加大对私搭乱建和违章建筑的查处力度;按要求控制好沿河两岸、高速公路、国省道沿线的建筑色彩和立面风格;拆除“一河两岸”楼顶广告和大型贴墙广告,规范户外广告设置和管理。计划安排资金900万元,改造、修缮一批社区基础设施,新建下洋、西江滨路2座垃圾中转站。抓紧实施富兴路、白坂路拓改工程,配合市里做好主干道“白改黑”改造、污水管网改造、城市绿化等工作,改善城市基础设施。

(五)发展社会事业,创新社会管理,建设和谐稳定的三元

1. 发展社会事业。计划投入3650万元,新建实验小学、长安小学教学楼和星桥小学宿舍楼,加固改造莘口中心小学教学楼;启用莘口中心幼儿园,新建星桥中心幼儿园。加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初步实现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确保通过“教育强县”市级验收。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抓紧建设医疗卫生综合服务大楼,加强公共卫生服务机构达标建设和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争取社区每万人培养3名全科医师、每所卫生院培养4名全科医师。加强计生服务站建设,稳定低生育水平,争创“全国计生优质服务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面完成51个行政村的“农家书屋工程”,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争创市级“文化先进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力争竞技体育保持全市前列水平。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全力争创省级文明城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市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建好三元政务网、新闻网,提高对外宣传水平。做好统计、物价、档案、地方志以及苏区申报等工作,推动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等工作全面进步。

2. 加强社会保障。以争创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为抓手,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强化劳动合同管理,提高企业劳动合同签定率、社会保险参保率。力争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450人以上,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000人以上,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积极探索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继续扩大养老、工伤、生育、失业、医疗保险覆盖面,力争新农保参保率达90%以上,新农合参合率不低于99.15%。完善城乡特困群体医疗救助制度,将特困残疾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落实离休干部生活待遇,改善优抚对象和革命五老人员待遇。扩大社区居家养老覆盖面,计划新建1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和23个社区综合服务站。落实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保障政策,帮助困难群众解决住房问题。重视老龄工作,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3. 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行基层综治信访维稳“1+N”联动工作机制,认真实施依法处理信访事项“路线图”,健全社会舆情汇集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推广和谐征迁工作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深入推进“平安三元”创建活动,加强村级管理和社区矫正工作,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公共安全体系,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深入实施“六五”普法,推进法治三元建设。落实物价联动机制,稳定物价水平,做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加强区、乡、村三级避灾点,以及各类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应急处置、灾害救助、恢复重建等防灾减灾措施。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和行政问责制,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健全隐患排查、分级治理和政府挂牌督办制度,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联系与协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扩大基层民主,促进社会安定、稳定。

(六)增强履职能力,严格依法行政,建设群众满意的政府

1. 严格依法行政。不断完善群众参与、专家论证、民主决策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健全决策风险评估和决策纠错机制。坚持重大决策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各界专家意见,确保政府决策科学合法。加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启用政府信息公开电子监察系统,推动政府工作更加透明。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强化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做好行政复议工作。完善公务员教育培训机制,促进公务员增强依法行政、公共服务、突发事件应急等能力。

2. 狠抓工作落实。在政府公务员队伍中强化“具体抓、抓具体”的工作作风,把精力放在狠抓落实中,创造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坚持以实绩论英雄,更加关注、关心脚踏实地、干事有为的干部。倡导“执行没有借口”的工作理念,定下来的事情,就要雷厉风行,抓紧实施;部署了的工作,就要督促检查,一抓到底;重要环节领导身先士卒、靠前指挥。健全工作落实推进机制,强化分工负责制、过程监督制、结果追问制和绩效考核制,确保政令畅通,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3. 深化效能建设。加强效能督查和行政问责,强化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估,抓好纠风专项治理和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工作,跟踪问效、督促落实,加大治庸治懒力度。继续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全面启用网上审批系统,推行电子政务,改进审批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完善政务公示制、限时办结制等办事制度和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等机关服务制度,加大各类投诉问题查处力度,增强各单位的服务意识。

4. 加强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干部队伍警示教育,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抓住“权、钱、人”等关键环节,健全和落实行政许可、工程发包、资金使用等各项制度,严格规范公共资源管理权力的运行。认真落实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从源头上、机制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强化行政成本意识,加强预算管理、国资管理、债务管理和投资管理,规范公务接待,坚持勤俭办事业,切实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和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上,以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果树立形象,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一定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及时报告工作,落实各项决议、决定;一定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职能;一定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离退休老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建议和意见,主动加强与工会、妇联、共青团等人民团体的联系,不断改进政府工作,履行好政府职责。我们一定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扎实有效的工作作风,与全区广大干部群众一道,共同为三元的繁荣发展、和谐稳定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