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三元区“十四五”畜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直有关单位:
《三元区“十四五”畜牧业发展规划》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三元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5月10日
三元区“十四五”畜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
“十三五”期间,三元区畜牧业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原则,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实现了高效发展保供给、狠抓质量保安全、综合施策保生态,为促进农民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根据《福建省农业农村厅 福建省生态环境厅 福建省河长制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整改工作的通知》(闽农综〔2020〕78号)及《三明市“十四五”畜牧业发展规划》等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一、我区畜牧业发展现状
(一)取得的成就
全区现有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60家,蛋鸡场3家,畜禽品牌7个,无公害场10个。“十三五”期间三元区推进发展了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场3家,省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场3家,建成1家畜禽资源化利用智能化第三方运营中心,省市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6家,实现了三元区生猪养殖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根据《三元统计年鉴 2020》数据,三元区农林牧渔总产值32.21亿元,其中畜牧业总产值由 2016 年的6.77亿元,提高到 2020 年的8.93亿元,增长32%;畜牧业总产值同期占农林牧渔总产值比重由24%提高到28%,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加大,畜牧业综合生产力持续增长。三元区 2020 年末生猪存栏 16.47 万头, 相比 2016 年增长41%,生猪出栏23.75万头,相比 2016 年增长 12%;家禽存栏68.29万羽,相比 2016 年增长57%,家禽出栏158.3 万羽,相比 2016 年增长57%;肉蛋奶总产量2.83万吨,相比 2016 年增长 4%;具体详见表 1。
表1
三元区“十三五”期间主要畜禽产品生产统计表
年份 |
生猪(万头) |
家禽(万羽) |
肉蛋奶 (万吨) |
||
存栏 |
出栏 |
存栏 |
出栏 |
||
2016 |
11.79 |
21.3 |
43.74 |
140.3 |
2.73 |
2017 |
17.6 |
27.9 |
47.12 |
149.8 |
3.56 |
2018 |
13 |
25.9 |
59.8 |
163.7 |
3.21 |
2019 |
11 |
23.2 |
71.7 |
178.3 |
2.98 |
2020 |
16.5 |
23.7 |
68.3 |
158.3 |
2.83 |
(二)存在的问题
1.畜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不够优化
一是三元区中小型生猪养殖场偏多,中小型养殖企业的整体管理手段落后,信息化管理水平低,缺乏真正实现信息化、智能化管理,不具备自我形成养殖场产业链的能力,育种、饲料、兽药、防疫、屠宰、加工、冰鲜、冷链、销售和深加工等环节分离,生猪产业集群效益不明显。二是三元区大规模养殖企业集中在存栏1-5万头之间。三是不具备育种能力的生猪养殖企业。四是节粮型畜禽(牛、羊、兔、鹅等)发展极之缓慢。
2.土地资源制约
随着三元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加强,城乡一体化不断推进,养殖土地空间受限制,土地资源成为发展畜禽规模养殖的第一制约因素。
3.水资源制约
三元区水资源充足,为加强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实行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目标,在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严格控制;实行最严格的地下水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论证制度,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然而,尽管现代养殖技术、养殖水平不断提高,大部分养殖场可以实现污水零排放,少部分养殖场用水、废水治理与流域水环境、生态环境保护仍存在一定协调发展问题,是畜牧业发展的另一制约因素。
4.动物防疫体系较为薄弱
一是养殖企业防疫设施不完善。近年来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依然很严峻,尤其是2018年非洲猪瘟入侵我国以来。非洲猪瘟入侵以来,生猪养殖企业大部分进行了生物安全防控措施提升,但其养殖和防疫设施不够完善,智能化水平较低,先进的养殖设施设备较少,在短时间内难于以改变。二是动物防疫管理体制不够健全。三元区动物防疫体系虽然已经形成了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乡镇畜牧兽医站为主体,村级动物防疫员为起点的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网络。但畜牧兽医队伍力量仍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随着体制改革,乡镇畜牧兽医站经过多轮改革,演变成了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基层动物防疫人员不再单一的做畜牧兽医工作,需要同时兼任其他乡镇中心工作。二是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薄弱。部分乡镇没有专职的村级动物防疫员。农村动物防疫员是动物防疫工作的骨干力量,多数村组没有专职动物防疫员,一般由个体兽医兼职,同时村级动物防疫员老龄化严重。
5.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饲料、兽医、疫苗等投入品供应网点基本健全,形成了区乡二级技术服务体系,设置病死畜禽无害化就近处理应急机制,但专业的社会化生产技术服务组织尚不完善,服务功能和质量有待提高。近年来, 三元区新型经营主体数量稳步增加,服务能力、组织带动能力、辐射带动范围仍有待提高,优质饲草供给、蛋白饲料供应企业、合作社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畜禽产品冷链流通服务仍是短板,全程冷链物流水平有限。
6.养殖技术和效益有待提高
现阶段三元区的大型规模畜禽养殖企业产业化水平较高,但小规模养殖场水平有待提升,主要表现在:一是联结机制不紧密,多数模式是“投入品供应+养殖场”或“养殖场+屠宰场”等初级“公司+农户”关系;二是大多数养殖场产业链短,育种、饲料、兽药、防疫、屠宰、加工、冰鲜、冷链、销售和深加工等环节分离;三是养殖生产环节整体管理手段落后,信息化管理水平低,全区缺乏真正实现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的养殖场;四是资源化利用技术水平有待提高。三元区目前主要采取异位发酵模式、能源生态、固体粪便有机肥利用模式,资源化设施设备缺乏科学管理与运行。同时饲料、人工、环保等养殖成本持续增长,制约了养殖场持续健康发展。
二、我区畜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一)有利因素
1.政策扶持营造发展新环境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连续多年的中央1 号文件将加快畜牧业发展列为重要内容,强调要大力发展畜牧业,推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素质的进一步提升。各级政府先后制定、颁布了规范畜牧生产行为、保障畜产品安全等方面的多部法规、规章,并出台了鼓励、扶持和稳定发展畜牧业生产的多项优惠政策, 如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0〕31号)、《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国办发〔2019〕44号)、《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3号)、福建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十条措施的通知》(闽政办〔2019〕43号)、《三明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抓好农业生产保障供给措施的通知》(明农办〔2021〕4号)、《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三明市百亿特色产业链“建链补链强链”招商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明政办〔2020〕42号)等一系列政策红利叠加,为畜牧业发展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2.市场形势拓展发展新空间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未来5年,市场对畜产品的需求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不断提高。届时,我国的人口进一步增加,人均主要食物消费量将得到很大提升,畜禽产品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加大,人们选择畜禽产品的标准也在发生变化,逐渐向更优品质、更高质量、更富营养、更安全健康的方向发展。另外,“内外双循环”相互促进,内生动力持续释放,为畜牧业优化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
3.科技创新催生发展新动力
21世纪中国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革,中国在多个领域已走在世界科技前沿,全社会各行业正迎来创世纪发展新机遇。各行业加大科技创新改革力度,搭平台、增投入、聚人才,加快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为高质量发展增动力、添活力,将成为新趋势。在科技创新的大背景下,三元区畜牧业将迎来整合资源、优化结构、产业升级的新机遇。
4.“无抗时代”孕育发展新征程
农业农村部明确自2020年7月1日起在饲料行业全面禁抗。“饲料禁抗”作为全球畜牧业生产的趋势,有助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增加绿色优势畜产品供给、促进畜产品出口、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停止使用抗生素易造成动物疫病上升,养殖效益下降等问题;新型无抗技术、无抗替代品研发使用已成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点,将引发畜牧业发展的重大变革。未来在畜禽品种的改良、养殖设施与环境的改善、养殖模式的创新、饲料营养配方调整、开发新型功能性饲料添加剂等综合替代方案,将带来畜牧业发展新机遇,孕育“无抗时代”新征程。
(二)面临的挑战
1.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目前国内外动物疫情比较复杂,外来疫情传入风险大,新病不断、老病复发,非洲猪瘟、小反刍兽疫、牛结节性皮肤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点动物疫病给畜牧业生产带来严重威胁。非洲猪瘟影响广泛,H5、H7 压型高致病性禽流感同时流行,口蹄疫类型复杂,H7N9 亚型禽流感病毒变异等动物疫病的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三元区畜牧业养殖和防疫设施不够完善,在短时间内难于以改变,活畜禽交易流通环节频繁,疫情信息管理体制不够健全,防疫力量薄弱,特别是畜牧兽医队伍力量薄弱以及先进设备仪器不足,增加了动物疫病防控的难度。
2.生态保护持续加强
“十四五”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突出大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强化国家重大战略的生态支撑,推动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加强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不断优化生态安全保障体系,提出“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这一项重大任务,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为主线,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按照“三区四带”的布局,持续加大生态保护修复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三元区畜禽养殖场对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和粪污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性已有较高意识,但仍有部分养殖业主受利益的驱动,片面追求养殖规模,把资金重点投入到养殖生产中,对养殖废弃物处理利用设施运行管理重视不够,重养殖轻治理,经常出现运行不到位的问题;另外,畜禽粪污还田利用标准不完善,种养主体分离,种养不匹配的问题尚有存在,畜禽粪肥还田利用“最后一公里”还没有完全打通,造成个别小流域养殖密度过大,所处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压力较大。
三、我区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超越的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生猪稳产保供、特色畜禽产业升级”为总体方向,坚持质量兴牧、绿色兴牧、品牌强牧,积极创新发展机制,大力推进畜牧业布局区域化、畜禽良种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防疫规范化、粪污资源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形成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调控有效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全面增强畜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基础,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做贡献。
四、我区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任务目标
(一)禁止养殖区域
根据《梅列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梅列区畜禽养殖禁养区重新划定方案的通知》(梅政文〔2020〕9号)和《三元区人民政府关于重新划定辖区畜禽养殖禁养区的通知》(元政文〔2019〕114号),具体如下:
1.全区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2.距离沙溪及其支流东牙溪、薯沙溪、渔塘溪、溪源溪、台溪、蕉溪、荆东小溪河岸线500米以内区域及碧溪、洋溪、龙泉溪、斑竹溪、小溪、羊口仔溪、长溪、渔溪等主要河流河岸两侧500米范围区域。
3.城区居民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等人口集中区域及沙溪河岸两侧500米范围内。
4.三明市莘口格氏楮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万寿岩保护遗址保护范围,瑞云山风景名胜区规划范围。
5.全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区域。
6.三元区城市建成区,城市总体规划区范围内。
7.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止养殖区域
(二)可养区域建设规模畜禽养殖场条件
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规定,规模畜禽养殖场是指猪存栏250头以上;奶牛存栏100头以上;蛋鸡存栏10000只以上;蛋鸭存栏2000只以上;兔存栏2000只以上;肉鸡年出栏50000只以上;肉鸭年出栏2000只以上;鹅年出栏2000只以上;肉牛年出栏100头以上;羊年出栏500只以上,以及多点连片达到规模标准的其它畜禽养殖场所。
2.选址符合规定要求,不在禁养区内(有权机关批准的除外);养殖模式、建筑布局和设施设备等应符合国家规定的动物防疫条件。
3.污水粪便处理和综合利用设施配套齐全且运行正常。
(三)我区畜禽养殖发展规划
1.三元区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
根据《三明市“十四区”畜牧业发展规划》(明农〔2022〕15号)测算,三元区理论畜禽承载量 (猪当量/万个)为36.68万头,其中规划 2025 年猪当量 (猪当量/万个)28万头。详见表2。
表2
三元区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计算表
作物类别 |
作物品种 |
产量 (t 、m3 ) |
不同植 物形成 100kg 产量所 需氮 (kg) |
不同植 物形成 100kg 产量所 需磷 (kg) |
年氮/磷养分需求量 (t) |
区域植物粪肥养分需求量 (t) |
土地承载力 (猪当量/个) |
|||
以氮为基础 |
以磷为基础 |
以氮为基础 |
以磷为基础 |
以氮为基础 |
以磷为基础 |
|||||
粪肥全部就 地还田利用 |
粪肥全部就 地还田利用 |
施肥供给养分占比45% 粪肥占施肥比例50% 粪肥当季利用率 25% |
施肥供给养分占比45% 粪肥占施肥比例50% 粪肥当季利用率30% |
7.0kg/ 猪当量 |
1.2kg/ 猪当量 |
|||||
粮食作物45388 亩 |
稻谷 |
14548 |
2.2 |
0.8 |
320.06 |
116.38 |
288.05 |
87.29 |
41150.06 |
72740.00 |
杂粮 |
4522 |
2.7 |
0.9 |
122.09 |
40.70 |
109.88 |
30.52 |
15697.80 |
25436.25 |
|
经济作物 97799 亩 |
油料 |
365 |
7. 19 |
0.887 |
26.24 |
3.24 |
23.62 |
2.43 |
3374. 16 |
2023.47 |
甘蔗 |
2256 |
0. 18 |
0.016 |
4.06 |
0.36 |
3.65 |
0.27 |
522. 10 |
225.60 |
|
烟叶 |
183 |
3.85 |
0.532 |
7.05 |
0.97 |
6.34 |
0.73 |
905.85 |
608.48 |
|
蔬菜 |
171205 |
0.36 |
0.088 |
620.62 |
151.09 |
558.56 |
113.32 |
79793.76 |
94430.26 |
|
食用菌 |
1971 |
0.9 |
1.8 |
17.74 |
35.48 |
15.97 |
26.61 |
2280.73 |
22173.75 |
|
茶叶 |
540 |
0.28 |
0.09 |
1.51 |
0.49 |
1.36 |
0.36 |
194.40 |
303.75 |
|
水果 |
138104 |
0.6 |
0. 11 |
828.62 |
151.91 |
745.76 |
113.94 |
106537.3 |
94946.50 |
|
人工林 271377 亩 |
361837 |
2.5 |
2.5 |
904.59 |
9045.95 |
814. 14 |
6784.46 |
116305.0 |
5653715 |
|
合计 |
2852.59 |
9546.57 |
2567.33 |
7159.92 |
366761.2 |
5966603 |
||||
理论畜禽承载量 (猪当量/万个) |
|
|
36.68 |
|||||||
2020 年现状猪当量 (猪当量/万个) |
|
|
19.81 |
|||||||
规划 2025 年猪当量 (猪当量/万个) |
|
|
28.00 |
2.我区畜禽养殖发展目标
三元区畜禽养殖规划2025年猪当量为28万,其中生猪养殖生产具体预期目标见表3。各乡镇区域发展目标可以根据附件3进行动态调整。
表3
“十四五”期间各乡镇生猪养殖目标
序号 |
地区 |
2020 年(猪当量/万个) |
2025 年 ( 目标) |
||
生猪存栏 |
生猪出栏 |
生猪存栏 |
生猪出栏 |
||
1 |
岩前镇 |
10.5745 |
14.8 |
15.139 |
26.4 |
2 |
莘口镇 |
3.785 |
5.43 |
2.9153 |
4.95 |
3 |
洋溪镇 |
0.543 |
0.92 |
0.543 |
0.8 |
4 |
陈大镇 |
0.6015 |
1 |
2.187 |
3.5 |
5 |
徐碧街道 |
0.1307 |
0.2 |
0.1307 |
0.25 |
6 |
列西街道 |
0.8353 |
1.4 |
0.085 |
0.1 |
合计 |
三元区 |
16.47 |
23.75 |
21 |
36 |
3.我区畜禽养殖发展的主要任务
3.1巩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建设成果
巩固拓展“绿色+”的内涵和成效,鼓励粪肥机械化施用。对畜禽粪污全部还田利用的养殖场(户)实行登记管理,加大过程监管力度。大力推广干清粪工艺、干湿分离技术、高效节水技术、生态养殖技术和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统筹推进病死猪牛羊禽等无害化处理。推进畜禽粪污有机肥生产技术推广和创新,鼓励农业有机肥替代。到2025年,全区粪污资综合利用率达到97%,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
3.2提升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
持续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龙头 企业、养殖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兴经营主体,创新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发展“龙头引领、集群发展”模式,统一生产、统一服务、统一营销、技术共享、品牌共创、合作联营;推进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创建一批扩量、提质、增效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增强示范效应,重点发展年存栏生猪5000头、肉牛500头、肉羊3000只、奶牛300头、蛋鸡10万羽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到2025年,生猪存栏21万头,出栏36万头;肉牛存栏0.2万头,出栏0.1万头;羊存栏0.2万头,出栏0.3万头;兔存栏1.5万只,出栏3.5万只;家禽存栏150万羽(其中蛋鸡30万羽),出栏400万羽;全区肉蛋奶产量达到4万吨。创建省级以上标准化示范场(基地)10个以上。全区种畜禽生产养殖场稳定在3家以上。
3.3全面推进高效养殖
一是提升畜牧业机械化水平。推进养殖工艺与设施装备的集成配套,推进养殖场自动饲喂、疫病防控、废弃物处理等设施装备升级改造;落实农机、先进养殖装备购置补贴政策,鼓励龙头企业建设全程机械化养殖场和示范基地;推进饲料、饲草料和畜禽生产加工等关键环节设施装备水平,提高自主研发能力。二是提升畜牧业信息化水平。加快畜牧业信息资源整合,引导养殖场建立健全电子养殖档案;支持第三方机构以信息数据为基础,为养殖场提供技术、营销和金融等服务;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在畜牧业的应用;积极推广智能化畜禽养殖设施技术,提高圈舍环境调控、精准饲喂、动物疫病监测、畜禽产品追溯等;三是推广高效养殖技术。引进国内先进多层养猪设施,积极在新建规模化猪场推广应用,实现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自动化、集约化生猪养殖模式。支持家禽养殖经营主体利用现有场地进行立体笼养肉蛋鸡等改建扩产。到2025年,全区开展高效养殖技术培训300人次,推广高效养殖技术3项。
3.4提升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
增强重大动物疫病监测能力,深入推动种畜禽场动物疫病净化,探索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创建,降低动物及其产品长距离调运传播疫情的风险。强化重大动物疫情监测排查,加强重点区域和场所重点疫病监测。加强养殖、屠宰加工、无害化处理等环节生物安全水平管理。实施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分类指导和技术培训。
3.5完善基层动物防疫体系
健全养殖、屠宰和运输环节监管机制,强化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制度、完善应急处置能力、健全动物疫情信息报告制度、完善各级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到2025年,全区基层动物疫病防控机制逐步完善,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的群体免疫密度常年维持在 90%以上,其中应免免疫密度达到100%,群体免疫抗体合格率全年保持在 70%以上。
3.6提升畜禽产品精深加工水平
以牲畜屠宰和畜禽肉品加工为重点,大力推进特色畜产品加工,提高生产效益。支持发展肉品精深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特色畜产品加工,优化产品结构,满足城乡居民不同消费层次需求。大力推进三元培根肉及肉制品加工;挖掘“名佑”、“麦尔”等加工品牌和注册商标优势,加大主流视频媒体等宣传力度;推进精深加工技术研发创新、标准制定和品牌创建。到2025年,畜禽产品精深加工业进一步发展,产品附加值大幅提高,畜产品加工产值与畜牧业产值比进一步提高,绿色、有机畜产品供应充足。
3.7推进畜禽产品冷链加工配送一体化建设
加快健全畜禽产品冷链加工配送体系。鼓励屠宰加工企业建设冷却库、低温分割车间等冷藏加工设施,配置冷链运输设备。推动物流配送企业完善冷链配送体系,拓展销售网络,促进运活畜禽向运肉转变。倡导畜禽产品安全健康消费,逐步提高冷鲜肉品消费比重。到2025年,指导屠宰企业畜禽产品冷链配体系建设,冷链、物流、仓储配套设施基本完善,城区市场冷鲜、冷冻畜禽产品供应占比达30%以上。
3.8提升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一是加强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突出抓好源头整治,加强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等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督管理。促进国务院颁布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法规的宣传和贯彻落实。组织开展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专项整治,重点查处无证经营或经营、使用违禁、假劣兽药、饲料等违法行为。建立健全投入品采购记录、销售登记等原始档案资料,完善质量安全追宗溯源体系。实施“全面禁抗”,加快生物饲料、安全高效饲料添加剂等,提高饲料产品质量和供应能力。二是强化品牌建设,提高畜禽产品安全水平。积极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环保、安全型畜产品,大力发展畜禽名牌产品、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和有机食品。以无公害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为突破口,以畜禽养殖业的投入品监管为重点,按照绿色产品的生产要求,严格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措施,大力推广绿色产品标准化健康养殖技术。积极组织申报无公害和绿色畜禽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到2025年,兽药产品二维码追溯管理率达到 98%。
五、我区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加强和改善对三元区畜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形成合力,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坚持稳生产保供给行政长官负责制,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发展定位,切实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战略要求,全面把握新机遇、新挑战,认真落实中央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到“十四五”末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区乡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应围绕畜牧业发展规划指标任务,认真履行规划指导、政策落实、项目落地、协调服务职能推进规划实施,为全区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二)政策保障
充分运用各类扶持政策,认真谋划抓好各项工作,积极健全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现代畜牧业政策框架体系。积极争取中央、省、市财政资金支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重点对龙头企业基地建设、良种繁育、粪污治理、产业融合以及屠宰企业升级改造等给予支持,带动社会资本投资。加大金融保险政策保障力度,强化对种畜禽场、规模养殖场、屠宰加工厂建设的信贷投放,创新畜禽养殖保险品种,推进政策性保险全覆盖。加大养殖用地等政策保证力度,简化用地手续和审批流程,鼓励养殖户利用可养区内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和原有养殖设施用地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开展畜禽养殖和屠宰加工。对规模养猪场(小区)用水免收地下水资源费,畜禽养殖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电价。通过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基地带农户”等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鼓励其与农业生产基地合作。鼓励农业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展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合作,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的产学研联合体,用现代畜牧业装备改造企业,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和龙头企业引进力度,引入社会资本投入养殖业, 推动现代畜牧业发展。
(三)土地保障
按照畜牧业发展规划目标,结合地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做好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的规划布局和选址,统筹解决畜禽养殖用地需求。养殖生产及其直接关联的畜禽粪污处理、检验检疫、清洗消毒、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农业设施用地。加大林地对畜牧业发展的支持。鼓励节约使用畜禽养殖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四)科技保障
鼓励围绕畜禽产业链关键环节开展优势畜禽育种技术、智能化养 殖技术、重大疫病防控技术、废弃物处理工艺等关键技术集中攻关。支持新一轮生猪、家禽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鼓励产业技术体系与综合试验站、示范基地组成技术联合体,与市、区畜牧推广部门、疫控中心和养殖协会紧密合作,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技术推广联盟,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开展新技术、新设施、新工艺的集成示范应用。加强与国内先进地区在养殖舍建设、品种选育、智能化养殖和疫病防控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努力提升全区畜禽养殖技术水平和综合生产力。
(五)资金保障。
发挥支农惠农资金的引导作用,创新金融服务机制,鼓励对农业投资基金、银行信贷、信用担保和农业保险相关政策向畜牧业倾斜,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更多地吸引外 资、民资和工商资本向畜牧投资转移,切实解决畜牧业发展中资金短缺、融资困难和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发挥农村产权融资功能,积极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建立财政支农稳定增长机制,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各级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财政支农资金重点保障对基础性、公益性、公共类建设的投入,为全区畜牧业“十四五”各项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六)法制保障
落实国家关于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法律制度及省市出台相关配套法规制度;严格执行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加强对养殖从业者、区乡两级技术干部法律宣传培训。
附件:1.“十四五”期间各乡镇畜牧业生产目标
2.“十四五”期间三元区生猪养殖场生产目标
3.三元区养殖任务动态调整指导(试行)
附件1
“十四五”期间各乡镇畜牧业生产目标
序号 |
所属乡镇街道 |
生产目标(存栏(猪当量/个)) |
备注 |
1 |
陈大镇 |
25204 |
包含辖区内蛋鸡养殖 |
2 |
莘口镇 |
31820 |
包含辖区内蛋鸡养殖 |
3 |
徐碧街道 |
1307 |
|
4 |
岩前镇 |
151390 |
|
5 |
洋溪镇 |
5430 |
|
合计 |
|
216001 |
|
备注:1头猪=30只蛋鸡=60只肉鸡=30只鸭=15只鹅=3只羊=30只兔;1头奶牛=10头猪;1头肉牛=5 头猪。生产目标可根据附件3进行动态调整。
附件2
“十四五”期间三元区生猪养殖场生产目标
序号 |
区县名称 |
所属乡镇 |
养殖场户名称 |
生产目标(存栏) |
养殖场地址 |
养殖畜种 |
1 |
三元区 |
洋溪镇 |
三明市星牧养殖有限公司 |
2900 |
洋溪镇饱饭坑村 |
生猪 |
2 |
三元区 |
洋溪镇 |
三明市梅列区洋溪高山养猪场 |
2530 |
洋溪镇羊口仔村 |
生猪 |
3 |
三元区 |
岩前镇 |
三明森鑫荣农牧有限公司 |
1400 |
岩前镇欧坑村 |
生猪 |
4 |
三元区 |
岩前镇 |
三明市盛达农牧开发有限公司 |
1400 |
岩前镇吉口村 |
生猪 |
5 |
三元区 |
岩前镇 |
福建省合鑫生态农牧有限公司 |
10000 |
岩前镇白叶坑村 |
生猪 |
6 |
三元区 |
岩前镇 |
三明市洪盛农牧有限公司 |
800 |
岩前镇岩前村 |
生猪 |
7 |
三元区 |
岩前镇 |
三明市佳俊农牧有限公司 |
800 |
岩前镇增坊村 |
生猪 |
8 |
三元区 |
岩前镇 |
福建省三明市天大农牧有限公司 |
12600 |
岩前镇大桥坑 |
生猪 |
9 |
三元区 |
岩前镇 |
三明市日月盈光生态农牧有限公司 |
1400 |
岩前镇吉口村 |
生猪 |
10 |
三元区 |
岩前镇 |
三明市明顺农牧开发有限公司 |
49000 |
岩前镇岩前村 |
生猪 |
11 |
三元区 |
岩前镇 |
三明市三元区南天农牧有限公司 |
800 |
岩前镇岩欧坑村 |
生猪 |
12 |
三元区 |
岩前镇 |
三明市居洋畜牧养殖有限公司 |
800 |
岩前镇增坊村 |
生猪 |
13 |
三元区 |
岩前镇 |
福建省三明市吉口农牧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
26500 |
岩前镇吉口村 |
生猪 |
14 |
三元区 |
岩前镇 |
三明市育生农牧开发有限公司 |
10000 |
岩前镇忠山村 |
生猪 |
15 |
三元区 |
岩前镇 |
三明市明耀农牧开发有限公司 |
2100 |
岩前镇增坊村 |
生猪 |
16 |
三元区 |
岩前镇 |
三明市宏旺农牧有限公司 |
1400 |
岩前镇吉口村 |
生猪 |
17 |
三元区 |
岩前镇 |
三明市贵明农牧有限公司 |
800 |
岩前镇增坊村 |
生猪 |
18 |
三元区 |
岩前镇 |
福建省三明市强胜农牧有限公司 |
10000 |
岩前镇欧坑村 |
生猪 |
19 |
三元区 |
岩前镇 |
三明市应时农牧有限公司 |
600 |
岩前镇吉口村 |
生猪 |
20 |
三元区 |
岩前镇 |
三明市星兴旺农牧有限公司 |
1300 |
岩前镇星桥村 |
生猪 |
21 |
三元区 |
岩前镇 |
三明市达顺农牧有限公司 |
500 |
岩前镇吉口村 |
生猪 |
22 |
三元区 |
岩前镇 |
三明市永旺畜牧有限公司 |
800 |
岩前镇岩前村 |
生猪 |
23 |
三元区 |
岩前镇 |
三明市峰佑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5600 |
岩前镇白叶坑村 |
生猪 |
24 |
三元区 |
岩前镇 |
三明市枫坪农牧有限公司 |
300 |
岩前镇岩前村 |
生猪 |
25 |
三元区 |
岩前镇 |
三明市睿成农牧有限公司 |
300 |
岩前镇增坊村 |
生猪 |
26 |
三元区 |
岩前镇 |
三明市三元区海峰养猪场 |
300 |
岩前镇富源村 |
生猪 |
27 |
三元区 |
岩前镇 |
三明市宝顺农牧有限公司 |
600 |
莘口镇高山村 |
生猪 |
28 |
三元区 |
岩前镇 |
三明市三元区枫坑养殖场 |
300 |
岩前镇增坊村 |
生猪 |
29 |
三元区 |
岩前镇 |
三明市三元区基炳养猪场 |
400 |
莘口镇沙阳村 |
生猪 |
30 |
三元区 |
岩前镇 |
三明市三元区集训家庭农场 |
270 |
岩前镇星桥村 |
生猪 |
31 |
三元区 |
岩前镇 |
三明市三佳农牧有限公司 |
500 |
岩前镇增坊村 |
生猪 |
32 |
三元区 |
岩前镇 |
三明市三元区思梅养殖场 |
300 |
岩前镇新坑坂 |
生猪 |
33 |
三元区 |
岩前镇 |
三明市三元区新振养猪场 |
300 |
岩前镇欧坑村 |
生猪 |
34 |
三元区 |
岩前镇 |
三明市明涵农牧有限公司 |
1600 |
岩前镇增坊村 |
生猪 |
35 |
三元区 |
岩前镇 |
三明市盛仙农牧有限公司 |
500 |
岩前镇岩前村 |
生猪 |
36 |
三元区 |
岩前镇 |
三明市腾龙农牧有限公司 |
900 |
岩前镇乌龙村 |
生猪 |
37 |
三元区 |
岩前镇 |
三明市喜旺农牧有限公司 |
300 |
岩前镇岩前村 |
生猪 |
38 |
三元区 |
岩前镇 |
三明市星荣农牧有限公司 |
300 |
岩前镇岩前村 |
生猪 |
39 |
三元区 |
岩前镇 |
三明市元和养殖有限公司 |
300 |
岩前镇岩前村 |
生猪 |
40 |
三元区 |
岩前镇 |
三明市长生养殖有限公司 |
300 |
岩前镇星桥村 |
生猪 |
41 |
三元区 |
岩前镇 |
三明市三元区其维养猪场 |
900 |
岩前镇星桥村 |
生猪 |
42 |
三元区 |
岩前镇 |
三明市东风养殖有限公司 |
500 |
岩前镇下寨村 |
生猪 |
43 |
三元区 |
岩前镇 |
三明市三牧农牧有限公司 |
400 |
岩前镇星桥村 |
生猪 |
44 |
三元区 |
岩前镇 |
三明市财亿养殖有限公司 |
2420 |
岩前镇岩前村 |
生猪 |
45 |
三元区 |
岩前镇 |
三明市武辉养殖有限公司 |
400 |
岩前镇吉口村 |
生猪 |
46 |
三元区 |
岩前镇 |
三明市国鑫农牧养殖有限公司 |
400 |
岩前镇增坊村 |
生猪 |
47 |
三元区 |
徐碧街道 |
三明市乐村原生态家庭农场 |
1307 |
徐碧街道后洋村 |
生猪 |
48 |
三元区 |
莘口镇 |
三明市吉顺养殖有限公司 |
600 |
莘口镇沙阳村 |
生猪 |
49 |
三元区 |
莘口镇 |
三明市盛祥种猪育种有限公司 |
5200 |
莘口镇黄砂村 |
生猪 |
50 |
三元区 |
莘口镇 |
三明市食品集团楼源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
10000 |
莘口镇楼源村 |
生猪 |
51 |
三元区 |
莘口镇 |
三明市汇兴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
5000 |
莘口镇楼源村 |
生猪 |
52 |
三元区 |
莘口镇 |
福建省嘉祥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5500 |
莘口镇西际村 |
生猪 |
53 |
三元区 |
莘口镇 |
三明市南牧农业有限公司 |
800 |
莘口镇曹源村 |
生猪 |
54 |
三元区 |
莘口镇 |
三明市天棚农业有限公司 |
300 |
莘口镇高山村 |
生猪 |
55 |
三元区 |
莘口镇 |
三明市壮兴农牧养殖有限公司 |
500 |
莘口镇曹源村 |
生猪 |
56 |
三元区 |
莘口镇 |
三明市三元区长欣畜牧养殖场 |
1253 |
莘口镇楼源村 |
生猪 |
58 |
三元区 |
列西街道 |
三明市梅列区兴民养殖有限公司 |
850 |
列西街道小蕉村 |
生猪 |
59 |
三元区 |
陈大镇 |
三明市芦坪养殖有限公司 |
2800 |
陈大镇台溪村 |
生猪 |
60 |
三元区 |
陈大镇 |
梅列区清娣养殖场 |
2880 |
陈大镇陈墩村 |
生猪 |
61 |
三元区 |
陈大镇 |
三明市梅列区林珠养殖场 |
335 |
陈大镇陈墩村 |
生猪 |
62 |
三元区 |
陈大镇 |
三明市再鑫生态农牧有限公司 |
15855 |
陈大镇台溪村 |
生猪 |
63 |
合计 |
|
|
210000 |
|
|
备注:各养殖场生产目标可根据附件2进行动态调整。
附件3
三元区养殖任务动态调整指导(试行)
为确保生猪养殖总量稳定增长,完成生猪养殖目标任务,三元区各养殖场户养殖指标采取动态管理模式。现制定《三元区养殖任务动态调整指导(试行)》,以供参考。
一、适度增加养殖指标的情况
1.根据养殖企业年度产地检疫数量,对养殖目标进行调整。对已完成原定养殖目标的养殖场,可适度增加下一年度养殖目标。
2.支持畜牧企业建设养殖基地,采取入股、合作等方式,以大带小,形成高质量产能。对兼并中小型企业的养殖场,消除排污口,主动撤销养殖许可等,可适度增加其养殖目标。
3.支持产业融合发展。对满足产业链发展的企业可根据产业发展需求适度增加养殖目标,以实现从养殖到肉制品研发、深加工,再到产品冷藏运输、终端销售的完善的产业链。
二、适度减少养殖指标的情况
1.根据养殖企业年度产地检疫数量,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养殖企业,可将调减其生猪养殖指标。
2.当年度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
3.当年度发生农业生产安全事故的;
4.当年度因环保、农业生产等问题被立案调查的;
5.当年度强制免疫监测2次以上不合格的;
5.当年度发生屡次不配合日常监督检查的;
三、实施主体
各养殖场生猪养殖目标由乡镇根据区域容量进行调整,同时应向三元区农业农村局、三元区环境保护局备案。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