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三元区推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

日期:2021-09-03 08:38 来源:三元区政府办
| | | |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三元经济开发区,区各有关单位:

《三元区推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实施方案(20212025年)》已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三元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827




三元区推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实施方案20212025年)

 

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工作部署,深入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推动工业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之路,加快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切实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换成发展优势、产业优势,促进能源结构优化、循环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推进我区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工作目标

围绕国家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总体部署,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力争到2025年,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及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显著提高,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在2020年基础上逐年降低,大型骨干企业主要产品能耗接近国内先进水平,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明显提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逐年下降,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十四五”节能降耗目标任务。

二、实施路径

(一)改造传统产业,提高能效利用水平

1.钢铁产业。以三钢集团创建智慧三钢、智能工厂、推进智能制造和巩固提升国家级绿色工厂为契机,进一步优化原料、燃料结构,应用先进适用节能低碳技术,实施环保超低排放改造,提高余热余能自发电率,完善固体废物管理平台,实现废水、废气等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鼓励三钢集团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实施碳减排示范工程,加快实施三明本部钢铁焦炉升级改造等项目,强化减排降碳,争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打造固体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骨干企业,推动向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服务制造转型。

2.机械制造产业。坚持以“创新驱动、巩固基础、坚持特色、培育高端、绿色发展”五大理念为指引,引导机械制造企业加强自身改造、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泉三高端装备产业园,着力建设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配套体系,并逐步完成由生产加工配件为主向集研发、生产、成套、服务于一体的转变,努力朝着国家级全产业链高端装备产业园区目标迈进。以经济开发区节能循环改造示范为切入点,推动全区铸造企业加快铸造烟尘治理、污水净化、废砂废渣利用等技术改造,引进震动落砂机除尘罩、移动式吸尘器、烟尘净化装置、污水净化循环回用系统等环保设备,开展清洁生产技改和开发“绿色”铸造产品,打造绿色高端铸锻产业基地。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引导再制造企业建立覆盖再制造全流程的产品信息化管理平台,引导鼓励国投闽光等企业开发再制造“五大总成”,打造循环经济装备再制造产业链。

3.建材产业。调整水泥产品原料、燃料结构,提高能效水平,依托新一代水泥技术标准来提升改造生产线,通过节能减排技术进步和应用推广实现减排目标。探索实施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支持金牛水泥实行节能技术改造提升,鼓励企业申报省级“绿色工厂”,持续推进水泥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对水泥企业生产线落实水泥行业错峰生产、限产减排措施。提升水泥产品利用效率、减少水泥用量,支持预拌混凝土、装配式混凝土预制件等绿色建材行业发展,发展环保、节能的新型墙体材料、防水密封材料等新型建材产业。依托福建建工集团、杭萧钢构等龙头企业,以三明杭萧钢构住宅产业化生产基地、建祥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轻钢别墅等项目为基础,推广和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打造全省重要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

4.纺织产业。坚持以现代电子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生物技术为手段,推进纺织产业智能化改造,推广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自动化程度高的技术和设备。深入实施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发展功能性、着色型、再生型锦纶长丝;发展水溶性纤维、高强高模维纶,推进纺织产业向医用、建筑、土工等其他领域拓展延伸。

责任单位:区工信局、发改局、科技局、生态环境局、住建局,三钢集团,各乡镇(街道)、经济开发区

(二)培育新兴产业,夯实绿色产业发展后劲

1.新材料产业。依托黄砂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园、三明学院氟化工产业研究院,推动氟新材料产业朝着“规模化、集约化、链条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加快高端无机氟化物、新型含氟制冷剂、含氟聚合物材料、含氟精细化学品产业发展,填平、补齐氟新材料产业链,推动氟新材料产业聚集发展,力争建成具有全国影响的新材料产业基地。以三农公司为龙头,重点发展含氟聚合物、新型制冷剂等产业,围绕金氟化工抓好氟钛酸盐、氟錋酸盐、氟铝酸盐、氟硅酸盐、五氟化碘的生产,并引进安美奇铝晶粒细化剂项目,生产铝钛錋合金衍射含氟材料的制造产业链。以三农公司六氟丙烯产品为节点,进一步引进氟醇、氟酸、氟醛、吸入麻醉剂等氟化物,延伸拓展氟医药、氟涂料、氟表面活性剂、含氟织物整理剂、含氟农药等,发展氟精细化学品产业。鼓励氟新材料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优先纳入省、市重点上市后备企业,推动其到境内外资本市场挂牌、上市。大力发展稀土分离、深加工及应用产品,促其形成产业链。以三明稀土产业园为中心,深化与厦钨公司的合作,突破稀土分离冶炼审批环节,建设年产1万吨稀土分离冶炼项目,为产业下游延伸提供原料保障。

2.新能源产业。围绕打造“全国新能源产业技术、标准、成果、装备输出高地”,创建新能源产业创新示范区,做大做强做优新能源产业,大力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和动力源。引导厦钨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抓住全球、全国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快速发展的机遇,进一步扩大锂离子正极材料产能,完成四期10000吨正极材料生产线建设,形成年产27000吨锂离子正极材料的生产能力。积极加入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推广氢能重卡,建设加氢基础设施,发展氢能产业。

3.生物医药产业。立足我区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充分发挥全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试点县(市、区)之一、三明首个通过国家GAP认证的药材基地的优势,大力引进医药龙头加工企业,延伸包括中药、化药等在内的生物医药产业链条。发挥“中国草珊瑚之乡”的优势,利用林下资源和山垅田,以“明八味”道地中药材尤其是“草珊瑚”为重点,发展绿色生态经济,促进中药材产业融合发展。同时,重点发展现代中药制剂、新型化药制剂、生物技术药物等高附加值产品,进一步提高我区医药产品市场竞争力。主动抢抓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机遇,学习和借鉴沿海先进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经验,优化生物医药产业结构,加快我区生物医药产业转型升级。以汇天药业为龙头,推动生物医药与氟新材料产业协同发展,抓好氟医药及中间体项目落地建设,鼓励三农新材料、金氟化工等氟化工企业与本地生物医药企业合作,实现融合发展。

4.数字信息产业。加强与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公司对接,推动融光智能化车载模组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并加快引进相关电子产业项目,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园,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围绕工业互联网建设目标,打造上云标杆企业,加快推动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模式和典型案例,在钢铁、水泥、纺织等重点行业复制推广“5G+工业互联网”融合场景应用。深化对接国家工业互联网头部企业,在纺织、钢铁、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以数字赋能加快先进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责任单位:区工信局、发改局、科技局、生态环境局、林业局、农业农村局,各乡镇(街道)、经济开发区

(三)打造绿色园区,形成循环经济闭环产业链

1.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要求,推动经济开发区实施园区循环化绿色改造,强化效果评估和工作考核,确保按期完成循环化绿色改造目标。加快对现有园区的循环化改造升级,促进园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对综合性园区、专业化工园区等不同性质的园区,加强分类指导,重点推动经济开发区开展循环化绿色改造总体框架设计,推进产业链延伸,提高产业关联度,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土地集约利用、资源能源高效利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以园区循环化改造为契机,依托三钢,发展壮大国投闽光等城市矿产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企业,形成产业集群,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争创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2.开展园区标准化建设。优化工业用地布局和结构,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推动供水、污水等基础设施绿色化改造,加强污水处理和循环再利用,推进资源环境统计监测基础能力建设,发展园区信息、技术、金融、研发等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安全环保风险监测监控体系等配套设施,提高应急救援能力,推动化工园区认定及扩园工作,高标准建设安全环保管理严格的示范园区。

3.推动能源集约化管理。大力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重,立足低碳、清洁、高效,推进煤改气、煤改电,鼓励利用可再生能源、天然气、电力等优质能源替代燃煤使用。积极在园区内开展利用余热余压废热资源,推行热电联产、分布式能源及光伏储能一体化系统应用,加快建设工业园区能源集中供应设施,试点建设园区智能微电网,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实现整个园区能源梯级利用。

4.促进资源无害化利用。积极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企业集聚化、园区化、区域协同化布局,通过循环关键补链、绿色化改造等方式,促进园区内企业之间资源的交换利用,在企业、园区之间实现链接共生、原料互供和资源共享,开展再制造专业技术服务,推进再生资源跨区域协同利用,构建区域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责任单位:经济开发区、区工信局、商务局、发改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科技局、生态环境局、应急管理局,国网三明供电公司,各乡镇(街道)

(四)创建绿色工厂,构建新型绿色制造体系

1.推进全领域节能降耗。以六大高耗能行业为重点,推动高耗能行业节能降耗,扩大参加全省用能权交易企业规模,通过市场化机制把节能降耗转化为企业的内在要求。持续开展重点用能单位“百千万”行动,加强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全面推行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能效对标,推进能源管控中心建设。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产项目节能审查制度,开展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监察执法和节能诊断服务,进一步强化“两高”项目管理。“十四五”期间,力争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幅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2.创建绿色标杆试点。紧紧围绕制造业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提升,以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为重点,建立绿色制造体系培育后备项目库,滚动储备一批绿色制造体系创建项目,对照绿色制造体系创建标准,分类分步实施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供应链等绿色制造体系创建工作,梯度培育创建省级、国家级绿色制造示范单位,加快推进我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力争2025年实现我区钢铁、水泥、化工等高耗能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工业园区绿色制造体系创建全覆盖。

3.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加快企业绿色技改提升,以设备更新换代、科技成果转化、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和绿色制造为重点,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通过推动清洁生产审核管理,优化能源资源投入水平,规范产品生态设计评价,开展产品碳足迹核查等方式,推进工业企业扩产增效、智能化改造、设备更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绿色发展。推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推广冶金电炉、建材电窑炉、工业电锅炉技术替代燃煤锅炉,进一步提升工业生产的物料传输、装卸等环节的电气化程度。

责任单位:区工信局、发改局、生态环境局、科技局、国网三明供电公司,各乡镇(街道)、经济开发区

(五)实施一批绿色项目,助力产业结构绿色转型

1.着力绿色项目招商。突出真招商招真商、大招商招好商,主动对接国家绿色产业指导目录,加强节能环保产业、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再制造等绿色产业项目商机分析,在建链强链补链的基础上,策划产业配套、附属产品等领域项目,实现企业、园区之间链接共生、原料互供和资源共享。

2.加快节能项目实施。围绕工业窑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能效提升、能量系统优化、大宗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绿色照明、节能技术装备产业化示范、重点用能单位综合能效提升、合同能源管理推进等方面,推动重点节能循环经济项目实施,力争每年实施一批重点节能技改项目、循环经济项目。建立全区节能循环经济项目储备库,对重点项目实施台账管理,加强跟踪协调,合理运用各级节能专项资金,加快节能和循环经济重点项目技术改造。

3.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发挥科技创新在工业绿色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加强与拥有绿色科技创新成果的央企对接,导入新一代清洁高效可循环生产工艺装备,积极利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政策支持绿色技术应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实施绿色技术创新攻关行动,在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领域加快布局一批科技攻关项目,引进培育绿色技术创新中心、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等创新基地平台,构建区域资源综合利用协同发展体系。

责任单位:区工信局、商务局、发改局、科技局、财政局,各乡镇(街道)、经济开发区

三、保障措施

(一)组建工作专班。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三元区绿色工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绿色工业发展全局性工作,明确责任单位和实施单位,建立“一个产业、一个班子、一套政策、一抓到底”绿色工业发展机制。

责任单位:区工信局、发改局,各乡镇(街道)、经济开发区

(二)优化绿色发展环境。坚守绿色生态底线,持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积极推动全面建立“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坚持优惠与贡献对等,紧盯重点企业持续提升完善“一企一策”,增加绿色发展考评指标,引导企业加大节能制造工艺研发投入,推动绿色产业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责任单位:区工信局、发改局、生态环境局、科技局,

各乡镇(街道)、经济开发区

(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全力推进省级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用好“绿创贷”、科技贷、省级技改贴息贷款等产品,对已获得绿色信贷支持的企业、园区、项目,优先列入技术改造、绿色制造等财政专项支持范围。提高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绿色融资担保业务比重,加大增信支持力度,提高绿色信贷比重。探索知识产权类中的财产权、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纳入可质押物范畴,建立“资产+”绿色融资模式,形成以资源类、环境权益类、知识产权类等为抵质押的绿色信贷体系。

责任单位:区金融办、财政局、工信局、科技局、市场监督局

(四)发展服务型制造。健全服务型制造绿色化发展生态,积极利用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新制造、催生新服务,加快培育发展服务型制造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一批制造企业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定制化服务、共享制造、供应链管理、总集成总承包、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服务型制造向专业化、协同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责任单位:区工信局、发改局

(五)健全用地保障机制。全力保障绿色产业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列入重点保障清单,优先上报审批。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属于鼓励发展、列入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绿色产业重点项目,优先保障用地指标。优先将存量土地用于绿色产业项目建设,优先予以办理供地手续。支持企业“腾笼换鸟”,鼓励企业建设或租用通用厂房。

责任单位:区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各乡镇(街道)、经济开发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