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村乡乡村振兴发展建设计划
为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区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要求,突出抓好“三农”工作,提高标准、真抓实干、创新破难,现结合中村乡实际,提出如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摆在重中之重位置,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中村乡乡村振兴试点示范“点、线、面”同步提升,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全力打造生态中村。
二、总体目标
2020-2025年,集中力量重点建设,强化基础,完善功能,改变环境,通过培育特色农业、发展文旅融合产业、提升服务业质量,在产业引领中,统筹推进中村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实现全乡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打造“全方位、高水平、可持续”的生态中村发展示范。
三、重点任务
充分发挥中村乡水源保护区位优势、富硒优势和生态产业优势,以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目标,重点围绕水源福地生态中村品牌,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一)以产业兴旺为抓手,培育新产业新业态
立足中村水源保护地产业优势和资源禀赋,培育特色农业、服务业、发展文旅融合、生态康养,引入社会资本,培育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全产业链,实现乡村产业兴旺。
1.培育特色农业。依托现有的兰花、高山茶、富硒农产品等特色农产品,打造中村乡花卉苗木种植基地、中村乡生态创意农业观光园、松阳村高山有机茶基地、三元南洋生态观光基地、三元兰博园生态基地、中村乡农业观光实践园、三元富硒农特产品基地、脱毒良种苗木繁育基地等,促进农业农村良好发展,打造特色农业品牌。(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工信和商务局、发改局、生态环境局、中村乡)
2.建设文旅项目。依托各村特色酒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等,发展千年酒村“醉顶太”建设项目、市区最高山“莲花峰”运动健身基地、草洋自行车运动公园、松阳茶文化主题公园、白水谢佑文化馆、中村“禅心小镇”实践研学基地、森林吸氧公园、东牙溪水文化展示馆、米洋亲子休闲体验乐园、中村乡“水源福地”中医康养特色小镇、中村乡顶太村生态康养、中村乡松阳村生态康养、大焙坑至筠竹红色文化旅游等项目,打造出一个以森林康养、休闲旅游、科普体验、文化传播为一体的特色文旅小镇。(责任单位:区文旅局、发改局、生态环境局、市场监管局、中村乡)
3.开发新型服务业。通过生态康养等项目的建设,发展“产学研”为一体的新型文化示范基地,修建白水畲族文化生态观光园与三明市水文化展示馆;拓宽快递行业配送范围,建设三明庄世物流仓储配送中心,打造23条物流分拨流水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责任单位:区文旅局、市场监管局、工信和商务局、中村乡)
(二)以环境提质为载体,打造生态宜居乡村
坚持绿色发展为引领,按照“生态优先、科学布局、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的要求,全面铺开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提升生态宜居村庄环境,全力构建生态美丽中村。
1.点、线、面推进农村“一革命四行动”。以东牙溪生态环境整治为主攻方向,辅以实施厕所革命、污水管护、垃圾分类、人居环境提升改造等项目,进一步保护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保障市区饮用水源安全性,努力打造1条乡村振兴示范街道、3个乡村振兴示范村(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局、林业局、中村乡)
2.基础设施提改善实发展条件。建设前村、张坑、米洋、中村等四个村连片供水工程,新建集中式供水水厂一座;对乡内约38公里的农村道路进行硬化,对近200个水毁点进行修复,夯实各村基础设施,改善民生。(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交通局、中村乡)
(三)以文化阵地为基础,实现村庄乡风文明
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提升村民精神风貌,加快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全面激发乡村文化活力,打造风清气正的文明乡村。
1.抓机制体制,激发动力。立足人居环境整治,将量化评分的机制运用到中村乡19个村(居)中,进一步实现人人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社会氛围,进一步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文明办、中村乡)
2.抓阵地建设,文化引领。实施三元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三元区回瑶古窑博物馆建设等项目,抓好阵地建设,传播红色文化,加强红色教育,增进文化自觉。(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文明办、中村乡)
(四)以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为目标,构建和谐善治乡村
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调动村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实施法治德治自治“三治结合”的善治提升行动,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1.加强村庄自治建设。大力施组织振兴,以实提升村级组织力和自治力为重点,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实施村级组织“头雁”工程,改进村级党组织书记培训机制,采取小班化、常态化、全员化的模式,在培训内容上坚持按需施教,在培训方式上坚持分类施教,对全乡所有村级党组织书记开展轮训,提升党组织书记推动乡村发展的综合能力;发挥青年党支部及农村优秀人才库作用,加强培养后备干部,推动乡贤回归;扎实开展村级组织换届专题调研,为明年村级换届打下坚实基础。坚持党建引领,建立党员人才库,实现村域人才振兴。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注重用好“e”三明平台,结合党员志愿服务队建设,加快解决村民急难愁盼问题,构建“线上+线下”乡村治理体系。同时,健全完善各村坐班制度,推动村庄治理重心下移,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托岩前村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下放到村庄,创新基层管理体制机制,整合优化公共服务和行政审批职责,逐步形成完善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责任单位:区组织部、综治办、中村乡)
2.深化村庄法治建设。坚持法治为本,将行政村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结合“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活动和“四夜工作法”,充分发挥党员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开展法治建设“大学习、大讨论、大落实”,推进各村法治乡村建设。同时,设立“风平乡贤调解室”,聘用威望高、懂法律的老党员、离退休干部,及对向村民释疑解惑,加强农村普法教育,提高村民法治素养,引导当地村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引导农民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健全农村法律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实现法律援助咨询服务全覆盖。(责任单位:区综治办、司法局、中村乡)
3.推进村庄德治建设。强化村内退休老干部等乡贤道德教化作用,引导村民向上向善、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建立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干群融洽。同时,广泛开展好儿女、好公婆、好媳妇等评选表彰活动,寻找村庄最美乡村教师、最美家庭、最美村民等活动,挖掘和宣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典型事迹,让有德者有“得”,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责任单位:区综治办、文明办、教育局、中村乡)
(五)以群众增收致富为目的,推动村民致富增收
以保障和增进村民民生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增加村民收入,建设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强的美丽乡村。
1.推进集体经济发展。发展三元富硒火焰蔘富硒产品生产、三元鸿发通用机械设备生产、三元华川笋水资源化利用生产、珍稀植物金花茶生态观光园、三元中药提取制作生产项目、三元钢构件生产、三元吉吉水果罐头厂、三元兆凯竹木工艺品、三元中福环保设备、三元腾顺物流仓储中心、三元茂百年产50万件纺织品生产线、三元味孚调味品、三元传柑速冻食品生产、三元兴源年产5万台电器设备生产等项目,充分发掘富硒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通过土地流转、产业带动、资源开发、文旅服务、资产运营等模式,引导村民党员成为农村市场经济的主体,增加集体经济发展。(责任单位:区组织部、农业农村局、文旅局、工信和商务局、民政局、中村乡)
2.激发村民增收内生动力。结合森林康养项目,大力发展旅游经济、生态经济、文创经济、养生经济等经济业态,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入实施村民持股计划,大力发展合作经济,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同时,动员村民家门口就业,对接当地各类企业、合作社,搭建村民创业就业平台,引导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人社局、文旅局、中村乡)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领导体系。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统筹负责、各有关单位全面参与的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工作机制。成立由党委主要领导、各职能部门、乡镇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实现对中村乡乡村振兴示范建设的统一领导。同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部署重大项目建设情况、扶持政策和配套措施,明确项目时间表、责任人和路线图,坚持一张蓝图抓到底。
(二)提升项目服务。围绕本方案工作目标和建设任务,积极向上争取各类惠民政策,加大贴息项目和财政项目的支持力度。坚持政府财政投入、农民自筹、社会参与、帮扶共建“四位一体”投入机制,多渠道、多角度解决乡村振兴筹资难题。同时,加强当地文旅项目整合力度,引进实力雄厚的战略投资者和经营者,鼓励各类投资主体独立、合资、承包、租赁等形式投资文旅康养、教育养生、农业休闲等相关领域。
(三)深入宣传引导。切实加强舆论引导力度,充分发挥电视、报刊等主流媒体和微信、抖音等新媒体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激发村民群众主体意识,营造全乡上下全面支持,积极投身创建乡村振兴示范点的良好氛围。同时,认真做好总结,及时推广创建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先进典型、先进事迹,推动绿盈乡村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四)跟踪督促检查。区委、区政府督查室应会同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对创建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及时督导纠正工作推进缓慢的部门和科室。对工作态度不积极、工作推进严重滞后的部门和个人,将具体情况报送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通报和约谈,对工作失职导致创评工作受到影响的,由纪检监察部门进行问责。
附件:《中村乡乡村振兴发展建设计划分解落实表》
中村乡人民政府
2020年11月5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