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建筑消防安全检查的重点内容
对古建筑(包括具有火灾危险性的近现代文物建筑)除按文物消防安全检查的基本内容检查外,重点检查以下内容:
(一)古建筑殿屋内是否存在用于生产生活的用火、用电问题,在古建筑厢房、走廊、庭院等处确需用火、用电的,是否采取有效的防火安全措施;
(二)是否存在古建筑之间及毗连古建筑私搭乱建棚、房问题;
(三)是否存在古建筑本体上直接安装电源开关、电线,或者在古建筑内使用电气设备等问题;
(四)在古建筑附属设施上或者保护范围内架设电线、安装电气设备,是否对古建筑消防安全构成危害;
(五)非宗教活动场所的古建筑内是否存在燃灯、烧纸、焚香问题,指定为宗教活动场所的古建筑是否在指定地点内燃灯、烧纸、焚香,是否采取有效防火措施;
(六)保护范围内是否堆放柴草、木料等可燃易燃物品;
(七)古建筑与毗连的其他建筑之间防火分隔墙建设或者消防通道设置情况,坐落在森林区域或者位于郊野的古建筑周边是否有防火隔离带;
(八)古寺庙、道观、庙堂内悬挂的帐幔、伞盖等易燃物品防火处理情况;
(九)可能引发古建筑火灾的其他情况。
第十一条 对文物保护工程施工工地除按本规程第八条规定内容检查外,重点检查以下内容:
(一)承建工程项目合同是否约定防火安全内容;
(二)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是否符合消防要求;
(三)施工现场用火作业、易燃可燃材料堆场、仓库、易燃废品集中站和生活区等区域划分是否符合防火要求;
(四)施工作业期间搭设的临时性建筑的防火措施;
(五)施工所需焊、割作业点、氧气瓶、乙炔瓶、易燃易爆物品的安全隔离措施;
(六)施工使用的焊灯、喷灯等明火作业安全管理情况;
(七)施工现场废料、垃圾等可燃物品清理情况;
(八)可能引发文物保护工程施工工地火灾的其他情况。
——引自《文物消防安全检查规程(试行)》(文物督发〔2011〕17号)
(文章来源于“甘肃省文物局”,侵删)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