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历史

日期:2023-05-05 09:54 来源:三元区政府办
| | | |

  【概况】三元历史悠久,自古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是福建省最早发现古人类生活历史的地方,是有着悠久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士地,是福建省重工业基地。

  【闽人之源】发现于1999年11月的万寿岩遗址把古人类在福建生活的历史提前到18.5万年前,填补了福建省考古学年代上的一段空白,也是华东地区迄今发现最早的洞穴型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被考古学界公认为“北有周口店,南有万寿岩”。万寿岩因此被称为 “闽人之源”。该遗址中出土的石制品,也为闽台史前文化同源提供新证据。2000年1月1日,时任福建省代省长的习近平就万寿岩遗址保护作出批示:三明市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是福建省史前考古的首次重要发现,也是国内军见的重要史前遗存,必须认真妥善地加以保护。2001年,万寿岩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7年10月1日,《三明市万寿岩遗址保护条例》开始施行。2017年12月,三明万寿岩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为福建省唯一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中央苏区】三元中央苏区县的组织与政权曾归属闽西苏区的中共闽粤赣省委、中央苏区的中共福建省委、中共闽赣省委与省苏维埃政府领导,曾是闽西中央苏区、东方军开辟的新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前沿、红7军团转战闽西北的主要区域,是中央苏区的东方门户之一。土地革命时期,三元区域内建立了各级革命武装,红3军团等多支红军部队曾在此战斗过,为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而长期开展武装斗争,帮助三元建立各级苏维埃政权。王稼祥、罗炳辉、粟裕、寻淮洲、周建屏、方方、王蕴瑞等一批红军领导人在三元区域战斗和生活过,留下了光辉的革命足迹。三元参加游击队134人,红军48人,长征17人(均在中途牺牲、失踪)。抗日战争时期,三元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广泛的游击武装斗争和抗日战争,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杰出人物及英雄事迹。解放战争时期,三元人民为人民解放军开展递送情报,输送物资等活动,为三元的解放作出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付出巨大的牺牲。2013年,三元被确定为“原中央苏区范围”,碧溪村和忠山村被评为“中央红军村”。全区革命遗址27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3处。

  【重工业基地】半个多世纪前,十万建设大军从祖国四面八方集聚三明,掀起如火如荼的建设热潮。北起徐碧翁墩,南至三元台江,广大的建设者在长达十余公里的区域内,战酷暑、斗严寒,披荆斩棘,移山填沟,谱写出一曲建设崭新三明的宏伟乐章。1957年8月,福建钢铁厂列入全国地方钢铁工业设计任务。1957年10月,化工部原则上批准了福建化肥厂设计方案。1958年1月,三元列西被选定为福建钢铁厂、福建化肥厂联合建厂的厂址。1958年7月,福建省第一建筑工程公司、9128部队、厦门大学中文系师生,以及来自全省各地上万名民工大军,组成浩浩荡荡的“军、技、民”三结合的施工队像潮水一般涌入三明,拉开了万人会战三明工业基地建设的序幕。 1958年6月10日,工业基地破土动工。 1958年8月,三明水厂工程动工。1958年11月,三明化工厂动工。1959年1月2日24时,三钢第一炉6吨钢水淌淌流出,至此结束了福建省“手无寸钢”的历史。1959年10月1日,三钢轧钢车间试轧成功,生产出一批22公厘圆钢。1959年10月6日,三钢一号高炉胜利出铁,质量达优。这标志着出铁、炼钢、轧钢一条龙的钢铁联合企业首期工程基本完成。经过两年的建设,到处呈现厂房毗连,烟囱林立的壮丽景观,一个以钢铁工业、化学工业和机器制造业为中心的重型工业城市雏形已经形成。1961年2月12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在省委书记叶飞的陪同下来三明视察。朱德同志听取了中共三明市委第一书记张维兹的工作汇报,并视察了钢铁厂、化工厂。朱德同志有感于三明重工业基地取得的成绩,临别前赋诗《三明新市》。

  《三明新市》

  上饶集中营,拘留尽群英。

  军渡长江后,迁移到三明。

  多少英雄汉,就地遭非刑。

  青山埋白骨,绿水吊忠魂。

  将此杀人地,变为工业城。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