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本年度报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福建省政府信息公开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要求组织编制,主要内容包括:概述;主动公开情况;依申请公开办理和行政复议、申诉、诉讼情况;存在主要问题和整改措施;相关说明和指标统计表。本年度报告统计数据时限为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电子版在区政府门户网(www.smsy.gov.cn)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发布。对本报告有疑问,请联系三元区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电话:0598—8308363,电子邮箱:syzwzx@163.com。
一、概述
2018年,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8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国办发〔2018〕23号)精神,按照省、市政务公开办工作要求,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大力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着力加强公开解读回应、提升政务服务工作实效、推进政务公开平台建设、推进政务公开制度化规范化等各项工作。以政务公开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和服务方式,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助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着力加强公开解读回应工作
1.围绕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1)政府工作做到公开透明。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促进依法行政和政策落地见效。政府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政府及其部门制定的政策,除依法需要保密的外均及时公开,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
(2)推进政策执行阳光透明。建立公开内容动态扩展机制。认真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十条规定》,坚持民主、法治、公正、公开、择优的决策原则,进一步细化完善公众参与、专家咨询、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建立重大决策预公开制度,增强公共政策制定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政策执行更加阳光透明;依托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区政府门户网站、区政事务公开栏,电子显示屏等载体,集中发布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行政许可、扶持政策、税收优惠等各类信息,促进营商环境优化改善。
(3)做好权责清单调整和公开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指导意见》精神,以“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为原则,以“服务保障发展”“便民利民惠民”为导向,持续认真梳理编制全区行政许可事项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前置审批事项清单、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同时建立健全清单管理“三项制度”,即动态调整制度、公开公示制度、督查考评制度。2018年调整后区级权责事项共3444项,其中行政许可事项133项,公共服务事项143项,调整规范前置审批事项18项,调整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32项。
(4)推动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结果公开。依托区政府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对涉及公共利益、公众权益、社会广泛关注、关系国计民生的建议和提案,做到及时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5)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一是及时制定本地、本部门随机抽查事项清单;二是依托区政府门户网站和全省工商一张网数据汇聚平台,及时公开抽查事项、抽查结果和查处情况,保证抽查监管的公开、公平、公正。2018年全区共开展“双随机”检查三次,检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508家,其中企业168家,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38家,正常经营129家,注销1家;个体工商户340家,异常标注130户;正常203户;注销7户。
2.围绕重点领域,加大主动公开力度
(6)深入推进预决算公开。积极推进预决算公开平台建设,提升了预决算信息公开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完成2018年政府和部门预算(含“三公”经费预算)公开工作,政府预决算进一步公开到功能科目的款级,除涉密部门外,区级各部门全面公开部门预算、“三公”经费预算、经常性保障性支出和专项资金预算;区本级145个预算单位实现了预决算公开。
(7)推进重大项目批准和实施领域政府信息公开。贯彻落实《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推进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制定《三元区推进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方案》。以社会关注度高的信息为重点,以政府信息公开为先导,推动项目法人单位信息归集公开工作。2018年全区共审批政府投资项目立项、可研、初设共29项,投资4.56亿元;核准项目招标事项7项,投资8.68亿元;企业、组织投资建设项目备案28项,投资43.18亿元。
(8)推进公共资源配置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全面落实《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推进公共资源配置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制定《三元区推进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方案》。依托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平台,加大公共资源配置领域信息公开力度,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全流程透明化运行,依法做好公共资源交易公告、资格审查信息、交易过程信息、成交信息、履约信息以及有关变更信息的公开工作。
(9)推进社会公益事业领域政府信息公开。
在脱贫攻坚领域方面。一是注重信息化技术在扶贫工作中的应用,做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信息公开工作。二是落实公告公示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开扶贫政策、扶贫规划、扶贫项目名称、资金来源、扶贫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帮扶责任人、扶贫成效等信息。三是建立基本信息档案,落实“一户一档、一人一表”。
2018年全区共完成207名贫困人口建档立卡签约工作;公示贫困人口动态调整情况、雨露计划补助人员名单、改革试验区项目、中央及省级产业发展资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建设内容、扶贫发展资金使用情况等信息40余次;依托区政府门户网站、“三元扶贫”微信平台,公开各类扶贫信息40条。
在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领域方面。一是采用入户宣传、主题活动、媒体及网络平台向群众宣传特殊家庭扶助政策、救助对象认定、救助标准、福利补贴申领及申请审批程序等相关政策,重点公开城市低保对象509人;农村低保对象384人;特困人员57人。发布城市低保标准552元/月人,月人均补差429元;农村低保标准6624元/年人,月人均补差387元。1-12月城市低保资金共发放270.49万元;农村低保资金支出160.93万元;特困人员救助供养金82.76万元。临时救助179人次,累计救助35.74万元。二是抓好就业帮扶工作。今年以来共公开民政扶贫救灾社会保障就业类信息16条,实现就业和灵活就业73人;发放职业培训“见证补贴”11笔,金额7700元;完成2017年灵活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申请、审核、公示工作,发放养老保险补贴825.33万元、医疗保险补贴379.16万元;三是结合实际,分类制定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帮扶计划。今年共为城镇、农村5436名计生困难户发放计生奖励扶助金、贡献奖793.8万元。四是落实残疾人保障政策,开展扶贫帮困活动,2018年共完成辅助器具适配补贴96人,居家托养79人,机构托养30人,儿童康复补助47人,残疾人就业补助14人,残疾人教育救助4人;残疾人大病临时救助1人。
在教育领域方面。一是加大教育信息公开力度,做好招生政策、招生范围、招生条件、招生情况和高考招生等方面的主动公开工作;二是加大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力度,规范资助流程。通过各校校务公开栏、LED显示屏、网站等媒体,做好信息公开工作。2018年共公开信息151条,开展资助政策宣讲20次,金秋助学对象26人,发放金秋助学金2.76万元。
在基本医疗卫生领域方面。一是依托政府门户网站、政事务公开栏、医务公开栏、微信公众号等平台;通过发放《政策明白卡》、公示公告等形式,向群众公开13项疾病的集中救治定点医院地址;二是加强医疗救治管理,在定点医院设立综合服务窗口,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叠加保险等“一站式”信息交换和即时结算,有效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就医感受;三是深化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完善推广企业“黑名单”制度,积极推行网上公开,重点做好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及食品、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餐饮服务等方面的专项行动信息的公开工作,提高监管透明度。今年共公开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52期、公开食用农产品抽检情况2期、公开食品药品监管信息14条。
在环境保护领域方面。一是做好社会广泛关注的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等信息的公开工作;二是重点公开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政策措施,污染源监测及减排,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调查处理,环境保护执法监管、投诉处理等信息;三是及时发布大范围重污染天气预警提示信息,健全环保信息强制性披露制度。今年共公开各类信息237条。公开审批环评文件18份,核发排污许可证11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135家,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备案6家,夜(午)间建筑施工作业许可审批42次。推进信用信息公开工作,组织全区17家企业参与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工作。其中良好企业8家,警示企业1家,不良企业7家,未予评价企业1家。
在灾害事故救援领域方面。准确及时发布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与救援、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次生灾害预警防范等工作情况及动态信息。今年以来共举办健康讲座6场次,大型宣传活动16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7000余份;公开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类信息101条,公布3起安全生产事故调查报告,2018年共下拨乡镇(街道)自然灾害救助资金33万元。
在公共文化体育领域方面。扶持和发展民间大众文化队伍,组织开展近百场“半台戏”公共文化服务系列活动,如送戏进万村文艺演出、非遗文化进社区进校园活动、农民丰收节、文化下乡等活动。积极组织少体校教练员担任学校社团活动课的指导教师,开展武术、排球、跆拳道等活动项目;发挥文化馆艺术培训、辅导等优势,举办公益性美术、书法、长笛、古琴、二胡、电子琴、舞蹈等艺术培训活动。今年以来共培训、辅导社会文艺者755人,服务4000多人次;公开科教文体卫生类信息47条。
3.围绕稳定市场预期,强化政策解读
(10)聚焦重大工作部署进行政策解读。按照“谁起草、谁解读”的原则,通过多渠道进行解读涉及面广、关注度高的政策文件,让群众看得懂、能参与、好监督。
(11)落实主要领导“第一解读人”职责。加强制度建设,落实信息发布的主体责任,积极开展“在线访谈”活动,履行好主要负责人重大政策“第一解读人”职责。今年以来,我区共开展“在线访谈”活动13次,深入解读政策背景、重点任务、后续工作考虑等,及时准确传递权威信息和政策意图。
(12)落实政策解读制度。制定和完善政策解读制度,全面贯彻落实政策性文件与解读方案、解读材料同步组织、同步审签、同步部署的“三同步”工作要求。
(13)推进政策解读形式多样化。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政策、注重运用客观数据、实例,进行形象化、通俗化解读,把政策解释清楚,避免误解误读。
(14)抓好三大攻坚战相关政策措施的解读工作。重点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相关政策措施的解读工作,密切关注市场预期变化,把握好政策解读的节奏和力度,主动引导舆论,为推动政策落实营造良好环境。
4.围绕社会重大关切,强化舆情回应
(15)建立完善舆情回应快速反应和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制定《三元区网络舆情事件处置应急预案》,加强宣传、网信、公安、通信管理等部门快速反应和协调联动机制,增强舆情风险的防控、预警、研判、处置、回应能力。
(16)稳妥做好突发事件舆情回应工作。一是建立完善《三元区网络信息安全应急响应值守工作规范》制度;二是建立工作台账,安排专人开展属地网上巡查。做好热点舆情回应工作,准确把握社会情绪,引导社会预期。今年以来,共编辑12期《网络舆情动态》,部分信息通过三元新闻网“热贴答复”栏目中予以刊登。
(17)开展政务舆情应对工作效果评估。一是建立问责机制,制定《关于在突发事件敏感舆情应对处置中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通知》;二是开展专项督查工作。今年以来,我区未发生政务舆情处置不得力、回应不妥当、报告不及时等相关事宜。
(二)着力提升政务服务实效
5.推进网上办事服务公开
(18)全面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一是加强政府门户网站、网上办事大厅、政务APP、“12345”便民服务平台融合应用。二是实施审批事项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全面推进“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办事清单制度,形成阳光透明的权责体系。三是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实现办事材料目录化、标准化,让群众办事更明白、更便捷。2018年我区“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审批事项共483项,占全部事项81.6%。
(19)推动网上办事服务事项标准化。立足于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在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试点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省、市、县三级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流程再造,实现同一事项、同一标准、同一编码,除个别复杂事项外,审批服务流程统一整合为“受理、审查、决定”3个环节。2018年我区共优化事项流程384项,规范特殊环节144项。
(20)逐步实现政务信息共享共用 。贯彻落实《福建省政务数据管理办法》,依托市级政务数据汇聚平台,加快信息系统数据的汇聚、整合、共享工作,凡可从省市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平台共享得到的数据,不再向公众重复采集。
(21)完善政府网站反馈机制。建立健全政府网站网民留言、咨询的受理、转办和反馈机制,及时处理答复,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今年以来我区共开展意见征集11次,办理“我为政府网站找错”监督举报平台网民留言3条,及时答复率100%。
6.提升实体政务大厅服务能力
(22)完善实体政务大厅管理机制。一是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行政审批标准化改革的指导意见》(闽政〔2017〕41号),加强实体政务大厅建设管理,健全完善各单位实体政务大厅管理制度。二是推动线下线上融合,统筹服务资源,统一服务标准,理顺工作机制,强化部门协调,统一使用“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办理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多渠道受理、线上线下多渠道反馈,群众和企业必须到现场办理的事项力争“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三是加强工作人员管理,严肃纪律作风,规范服务行为,深入挖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立整立改,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23)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一是对部门进驻行政服务中心的办事窗口进行有效整合,依事项性质和类别设立综合窗口。二是落实“一线工作法”,全力推进省、市、区三级重点项目建设。协同规划、国土、住建、林业、消防等相关部门主动深入项目现场进行实地勘察,采取会审会商、联审联办、容缺审批、并联审批等办法,推动了三化氟化氢、金氟化工二期、食品集团屠宰场、安鑫液化气、兄弟物流退城入园、盐业公司搬迁、民爆仓库搬迁、名佑食品扩建等重点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三是为投资项目业主提供全流程导办、代办及咨询服务。今年来,共代办项目33个,完成林地征占用审批3宗,面积126亩;建设用地农转用3宗,面积288亩;房产证代办10本,面积45405.84平方米。
(24)加强实体政务大厅设施建设。一是按照标准化建设要求积极推进行政服务中心大厅建设,设置综合受理窗口和导办代办服务台,及时为办事群众提供代办及导办服务;二是按照能简则简、能快则快、能优则优的原则,率先将登记注册权限下放至窗口,深化工商窗口商事制度改革,通过建立金融机构第三方代办机制,合力构建商事登记体系;三是中心搬迁改造工作有序推进。根据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新行政服务中心场所总面积为3000多平方米,首期工程建设为2000多平方米。目前已确定整体搬迁方案,装修设计和施工工程正按计划有序推进。
7.优化审批办事服务
(25)深化“放管服”改革。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及时公开企业开办时间、建筑施工许可审批时间再减少一半的相关举措、工作进展、改革成效等情况。清理并公开群众和企业办事需要提供的各类证照、证明材料,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2018年我区共有各类行政审批事项133大项,取消5项,承接11项,调整12项。
(26)规范和完善办事指南。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办事指南,办事指南之外不得增加其他要求;办事条件发生变化的事项,均在完成审批程序后1个工作日内公开变更后的相关信息和具体实施时间;实行政务服务平台与实体政务大厅办事服务信息同源管理,确保线上线下办事服务信息内容准确一致,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
(27)推动信息同源管理 。一是推动权责清单进驻“省网上办事大厅”“权责清单”管理系统建设,实行政务服务平台与实体政务大厅办事服务信息同源管理,确保线上线下办事服务信息内容准确一致,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二是积极推进行政审批系统、政务APP、区政府门户网站采用统一的权力事项库、电子证照库、身份认证系统等。2018年全区32个单位成功申请数字证书,电子证照录入151项。
(28)开展办事服务信息专项检查。一是重点检查公开的办事服务信息是否准确规范、与实际工作是否一致等;二是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2018年我区共开展季度巡查4次,通报2次。
(三)着力推进政务公开平台建设
8.强化政府网站建设管理
(29)提高政府网站管理服务水平。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府网站发展指引的通知》(国办发201747号)要求,强化责任管理,加强政府网站内容建设。二是充分利用智能化监管手段做好政府网站的常态化监测和季度通报工作。三是规范政府网站名称和域名管理,大力推进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依托政府网站集中统一开放政府数据。四是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完善网站安全保障机制,建立健全政府网站用户信息保护制度,加强网站技术防护措施,做好防攻击、防篡改、防病毒等工作,加强网站平台用户数据安全防护工作。
(30)推进政府网站部署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按照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要求,发挥政府网站示范带头作用,加快推进各部门网站及其附属应用系统、移动互联网应用升级改造,全面支持IPv6。
(31)开展公共信息资源开放试点工作。加快整合全区信息系统,根据市级政务数据汇聚平台发布的第一批共享服务端口,要求相关单位积极申请平台接口访问账号,通过信息共享减少单位业务系统数据重复采集和群众办事提交材料。
9.用好“两微一端”新平台
(32)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作用。一是加强平台建设,坚持质量优先、管理先行,打造权威发布、反应灵敏的政务新媒体平台,充分发挥政务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灵活便捷的优势,做好信息发布、政策解读和办事服务工作,进一步增强公开实效,提升服务水平;二是加强协同联动,强化与主流新闻媒体、新闻网站、政府网站联动协调机制,主动转载转发重要政务信息,形成传播合力,提升传播效果;三是加强引导回应,建立健全网民留言审看、处理和反馈机制,有序开展互动回应,充分吸收网民意见建议,更好听民意、汇民智。
(33)加强新媒体平台维护管理。一是按照“谁开设、谁管理”“谁发布、谁负责”的原则,落实主体责任,避免出现开而不管、管不到位的问题;二是严格内容审查把关,不得发布与政府职能没有直接关联的信息;三是建立信息发布审核机制、协同会商机制,与宣传、网信等单位加强沟通协调,跟踪监测政务新媒体相关网络舆情,按程序及时报告,会商研判,妥善处置。四是加强政务新媒体网络安全运营,提高网络安全保障能力,防止账号被攻击、被窃取,发布的信息被篡改。
10.整合各类政务热线电话
(34) 按照《福建省12345便民服务平台监督管理办法》(闽政办〔2016〕179号)中的便民服务专线清单,协助市信访局做好各类便民服务诉求专线电话整合工作,及时向社会公开“12345热线”电话;加强“12345”便民服务平台和“12345”政务热线日常考核工作,提高服务水平,更好接收群众诉求。2018年我区共转办诉求件1378件,及时回复率100%,及时查阅率100%,满意率98.54%;开展联合督查12次,通报2次。
(四)着力推进政务公开制度化规范化
11.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35)一是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福建省政府信息公开办法》《福建省政府信息查阅场所管理办法》的学习与研究,深化认识,增强做好政务公开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二是全面梳理应当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未公开的要及时向社会公开;三是进一步规范依申请公开工作,建立健全接收、登记、办理、答复等流程,依法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四是坚持把督促整改作为检验政务公开工作实效的重要举措来抓,扎实、认真的推进全区政务公开工作。2018年全区共开展政务公开专项督查工作4次,下发政务公开工作督办通知单共31份。
(36)组织开展条例宣传活动。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10周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营造社会公众充分知情、有序参与、全面监督的良好氛围。
12.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审查工作
(37)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审查机制,健全审查制度和工作规程。政府信息公开前要依法依规严格审查,特别要做好对公开内容表述、公开时机、公开方式的研判,避免发生信息发布失信、影响社会稳定等问题。要依法保护好公民个人隐私,除惩戒公示、强制性信息披露外,对于其他涉及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公开时要去标识化处理,选择恰当的方式和范围。
13.全面推行主动公开基本目录制度
(38)部署开展《三元区重点领域政务公开清单》编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福建省政府信息公开办法》,按照《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重点领域政务公开清单编制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先后制定下发了《三元区推进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方案》《三元区推进公共资源配置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方案》《三元区推进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方案》,推进了主动公开目录体系建设,提升主动公开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14.建立健全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制度
(39)建立健全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制度。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明确“五公开”的主体、内容、时限、方式等要件,规范完善政务公开依据和标准,建立健全公开考核、评议、责任追究和监督检查具体办法,推进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工作。
(40)组织编制公共企事业公开事项目录。一是明确教育、生态环境、文化和旅游、卫生健康、住房保障、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等行业主管部门要履行行业监管职责;二是加强政务公开工作能力建设,抓好业务培训,扎实推进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工作。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数量。2018年,全区各级各部门共制作政府信息1118条,其中:主动公开877条,占78.4%;作为依申请公开238条,占21.3%;不予公开3条,占0.3%。《条例》实施以来,累计主动公开政府信息9008条。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主要类别。2018年,全区共主动公开全文电子化的政府信息877条,其中:机构职能类信息155条,占17.7%;政策、规范性文件类信息47条,占5.4%;规划计划类信息68条,占7.8%;行政许可类信息84条,占9.6%;重大建设项目信息6条,占0.7%;为民办实事类信息32条,占3.6%;民政扶贫救灾社会保障就业类信息16条,占1.8%;国土资源城乡建设环保能源类信息20条,占2.2%;科教文体卫生类信息47条,占5.4%;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类信息124条,占14.1%,其它278条,占31.7%。
(三)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形式。主要包括区政府门户网站、政务微博、政务微信、政务公开栏及其他便民渠道。2018年,区政府门户网站共公开政府信息877条,政务微博公开政府信息10条,政务微信公开政府信息12条,政务公开栏、信息公告栏、宣传栏等形式公开政府信息821条。
(四)开展政策解读工作情况,政策解读数量。2018年通过网站发布政策、规范性文件类信息47条;通过现场接待,接听咨询电话等方式,开展政策解读工作,现场接待1305人次,网上咨询186人次,接听咨询电话1058人次;在回应解读方面,2018年全区共开展“在线访谈”活动13次,发布政策解读稿32篇,微博微信回应15次,其他方式回应42次,深入解读政策背景、重点任务、后续工作考虑等,及时准确传递权威信息和政策意图。
(五)回应社会关切情况。一是建立完善舆情回应快速反应和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二是建立工作台账,安排专人开展属地网上巡查,做好热点舆情回应工作。三是加强平台建设,提高服务水平。今年以来,我区共编辑12期《网络舆情动态》,部分信息通过三元新闻网“热贴答复”栏目中予以刊登;通过“12345”便民服务平台和“12345”政务热线全区共转办诉求件1378件,及时回复率100%,满意率98.54%。
三、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办理情况
2018年,全区未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条例》实施以来,全区共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3件,其中信函申请1件,当面申请数2件。
四、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条例》实施以来,我区未发生因政府信息公开产生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行政申诉案件。
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一是公开实效不够。存在形式上公开多,实质上公开少现象。一些单位主动公开动力不足,“宏观上积极支持、微观上谨慎观望”。政府机关提供的信息和群众真正想要的信息存在“错位”现象。二是政务公开整体工作水平还有待提高。工作人员流动性较大,业务培训体系还不够完善,培训效果不显著。三是公开的长效机制需进一步完善。部分政务公开主体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内容简单、流于形式的现象,政务公开宣传力度不够,公众参与度不高,政务公开便民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具体解决办法和改进措施。一是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制。落实“五公开”工作机制,明确公开主体、内容、时限和方式。通过建立和完善督查通报制度、培训管理制度、政务公开考评机制等,加强对全区政务公开工作的指导、推进、检查和监督。二是加强政务公开培训和指导工作。制定业务培训计划,利用会议、专题培训等形式,切实加强政务公开工作知识的培训,不断加强对各单位政务公开工作的指导,不断提高政务公开工作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三是扩展政务公开途径。不断拓宽公开渠道,努力探索信息公开的新途径,加强公开平台集约化建设,提升政府网站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切实发挥好政府网站作为政务公开第一窗口的重要作用;加大政务微信、微博、新闻媒体、政务大厅窗口等方面的政务公开力度;畅通公开渠道,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与建议,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涉及群众利益的政府信息作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重点内容。
六、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与附表
(一)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数从2003年开始统计;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数、政府信息公开收费情况、涉及政府信息公开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申诉举报等情况从2008年开始统计。
(二)附表。
指 标 名 称 |
单位 |
2018年 |
历年累计 |
主动公开文件数 |
条 |
877 |
9008 |
其中:1.政府网站公开数 |
条 |
877 |
8550 |
2.政府公报公开数 |
条 |
0 |
0 |
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总数 |
条 |
0 |
3 |
其中:1.当面申请数 |
条 |
0 |
2 |
2.网络申请数 |
条 |
0 |
0 |
3.信函、传真申请数 |
条 |
0 |
1 |
对申请的答复总数 |
条 |
0 |
3 |
其中:1.同意公开答复数 |
条 |
0 |
1 |
2.同意部分公开答复数 |
条 |
0 |
0 |
3.不予公开答复数 |
条 |
0 |
0 |
4.其他类型答复数 |
条 |
0 |
2 |
接受行政申诉、举报数 |
件 |
0 |
0 |
行政复议数 |
件 |
0 |
0 |
行政诉讼数 |
件 |
0 |
0 |
三元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1月23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