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索 引 号: sm02130-1000-2024-00004
- 备注/文号: 陈政〔2024〕29号
- 发布机构: 三元区陈大镇
- 公文生成日期: 2024-05-22
现将《陈大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三元区陈大镇人民政府
2024年5月22日
三元区陈大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
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质量,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现结合我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整合各方面力量,围绕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为主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从源头上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提高资源利用率。在全镇范围内推行垃圾分类工作,进一步提高村民生活垃圾分类的认知度与参与度。
二、工作步骤及内容
(一)动员部署阶段
1.研究制定工作实施方案(2024年5月)
制定陈大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实施内容、工作步骤及保障措施,落实工作职责。成立由镇长担任组长,镇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村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陈大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名单附后),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挂靠镇村建站。
2.广泛宣传发动(2024年5月-7月)
充分利用海报、宣传单、横幅、宣传栏、微信群、镇村两级广播等方式,线上、线下同步推进,深入开展宣传活动,提高群众环保意识,在镇域范围内营造人人皆知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
(二)实施分类阶段(2024年5月起)
1.完善基础设施配备(2024年5月—8月)
陈大镇为2024年三元区全镇域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试点镇,按上级部门要求,我镇于集镇本点建设一处陈大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屋,各村(居)分别建设垃圾分类亭,同时根据村民分布区域合理配置分类垃圾桶,年内全镇配置垃圾桶30组以上,按“可回收物”、“不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标准对生活垃圾进行初次分类,各村主干道布设240L的公共分类垃圾桶若干。
2.健全分类体系(2024年5月—12月)
把握“干湿分离”工作重点,逐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针对有机垃圾特性,由合作方公司负责建设、镇政府管理收运系统,建立专业收运队伍,达成有机垃圾收运处理一体化模式;镇政府引进有机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设备,打造陈大镇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中心,对分类收集的有机易腐垃圾进行生化处理,实现垃圾的“变废为宝”;同时配备分类垃圾桶,要求各有机垃圾产生单位、村民群众积极配合,保证食品调料包装、餐具、厨具、饮料瓶、酒瓶等其他废弃物不混入生活垃圾,有害垃圾处理得当,进一步保护周边环境。
可回收物:可回收物采用蓝色垃圾桶收集。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包装物,废旧纺织物,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废玻璃,废纸塑铝复合包装等。
有害垃圾:有害垃圾采用黑色垃圾桶收集。废电池,废荧光灯管(日光灯管、节能灯等),废温度计,废血压计,废药品及其包装物,废油漆、溶剂及其包装物,废杀虫剂、消毒剂及其包装物,废胶片及废相纸等。
厨余垃圾:厨余垃圾采用绿色垃圾桶收集。菜叶、水果、肉、骨头、蛋壳、畜禽产品内脏、剩饭剩菜等居民产生的餐厨厨余垃圾。
其他垃圾:其他垃圾采用灰色垃圾桶收集。除去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的其他垃圾,如陶瓷、渣土、污染纸张等。
3.建立完善生活垃圾分类队伍(2024年5月-12月)
根据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的要求,我镇将配备2名垃圾转运人员。镇领导小组负责督促指导村民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卫生保洁、收运垃圾、二次分拣的运营维护等。垃圾转运员利用密闭分类转运车定时上门收集,对“湿”垃圾(厨余垃圾)进行检查后由第三方转运企业运至垃圾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分拣员对“干”垃圾进行二次分拣,分成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对可回收垃圾联系回收企业进行回收利用,对不可回收垃圾集中收集后转运至垃圾处理站进行无害化处理。
4.建立垃圾分类运行机制(2024年11月-12月)
提炼我镇域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运行过程中的经验,定期采集垃圾分类数据,主要包含保洁员人数及待遇,垃圾运转设施设备及经费等相关数据,进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保效益分析,总结完善农村垃圾分类运行机制。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陈大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陈大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组织领导和统筹推进工作。镇领导小组加强指导监督,定期听取工作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试点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镇直各部门要负责组织和推动本辖区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各村(居)要积极动员部署、检查落实,亲自进村入户宣传,鼓励推动村民尽快了解、适应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落细、落实。
(二)强化部门联动
镇直各有关部门要主动作为,充分发挥各自职能,把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工作的入本部门日常工作中,并密切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三)营造宣传氛围
通过组织开展有奖分类知识竞答、积分兑换活动、宣讲活动、学生实践活动、儿童DIY垃圾再生过程等多种多样的宣传活动,逐步培养村民分类意识,切实指导村民明确分类方法,养成分类习惯,配合分类收运。同时,结合各部门开展志愿宣传活动,同时发带有微信二维码的垃圾分类宣传单,通过微信公众号推广讲解垃圾分类的相关科普知识及相关政策,向村民普及垃圾分类知识,鼓励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倡导低碳生活方式,传播绿色公益文化,营造浓厚宣传氛围。
(四)落实经费保障
建立镇级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经费保障机制,因地制宜通过财政补助、社会帮扶、村镇自筹、村民适当缴费等方式筹集运行维护资金。形成省、市、区、乡镇、村庄和农户共担的资金分担模式,从而落实经费保障,确保长效运行维护。
(五)建立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督查考核机制。实行“镇查组、组查户”联查制度,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工作领导小组不定时进行检查考核,检查垃圾转运工作情况,建立考核工作台账,作为年终目标考核相关依据。
二是建立垃圾分类网格化管理制度。指导实行村级垃圾网格化管理,由各村(居)“挂村领导、村主干、小组长”为负责人,按已划定的网格单元,由村两委为网格区块负责人,分块包于相应区域的垃圾分类工作负责垃圾分类政策宣传、工作指导、巡查监视和考核评比工作。
三是建立村民自治自律制度。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纳入村规民约,落实村民理事会监督、农户门前“三包”实行村民自我管理、民主监督。
四是建立完善环境卫生考评制度。依托家园共建理事会,组织一批党员、村民代表及有一定威望的老党员、老干部对村民垃圾分类情况进行打分评比,每月评出先进户、促进户,建立环境卫生优劣榜,促进村民自觉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