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8-12-27 16:28 信息来源:梅列区人民政府 点击数:{{ pvCount }} 字号:【

  20171227在梅列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梅列区人民政府区长 张昌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梅列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工作回顾

  2017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十九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及区委决策部署,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6.66亿元,增长8.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3.89亿元,增长8.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亿元,增长3.9%;地方公共财政收入7.66亿元,增长3.9%;固定资产投资205.71亿元,增长18%;实际利用外资1614万美元,增长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37亿元,增长1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182元,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40元,增长9.4%完成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年度任务。一些重点领域和项目取得突破:

  ——重点项目有新进展。全年实施亿元以上项目33个,融光智能化车载模组、百特智能装备、钢管束生产等一批产业项目开工建设或建成投产,国投闽光(三明)城市资源循环利用等项目顺利落地。

  ——改革创新有新亮点。建立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基层医疗机构与市第一医院医疗资源实现无缝对接,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卫生服务。在全省率先试行普惠制林业金融产品“福林贷”,实现有条件的行政村授信全覆盖,全国林业厅(局)长会、全省创新林业金融服务工作现场会在我区召开。

  ——征迁攻坚有新突破。开展市区征迁百日攻坚行动,区、镇(街)、村(居)干部通力协作、干在一线,有效化解了一批久悬未解的历史遗留问题,顺利完成15市级重点征迁项目和5个区级攻坚项目,15个项目征迁指挥部和31名干部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

  ——民生事业有新改善。民生事业投入占区财政支出比重达81.5%,为历年最高;11件为民办实事项目10件如期完成,梅列第一实验学校人行天桥将于明年2月份建成。顺利通过“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省级评估。我区运动员在第十三届全运会上夺得两金一银,金牌数和奖牌数均居全市第一。

  ——平安建设有新成效。持续推进“平安梅列”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有效遏制盗窃、诈骗等群众反映强烈的多发性侵财犯罪,全区刑事案件立案同比下降26.1%,顺利完成厦门金砖会晤和十九大安保维稳工作,荣获省级“综治平安区”称号。

  ——城市形象有新提升。全力打好“创城”攻坚战,为三明市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发挥了主战场、主阵地作用,顺利通过“省级文明城区”总评。获评“中国候鸟旅居小城”称号。

  2017年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一)产业转型稳步推进

  二产提速增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冶金压延、机械装备、装配式建筑等重点产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全年实现产值432.75亿元,增长40.8%,占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的80.6%25个投资千万元以上扩建及技改项目完成投资20.2亿元,三钢节能减排系统改造工程、混凝土预制构件等项目开工建设,三钢集团、台明铸管、金圣特钢等龙头企业产销两旺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辖区企业研发费用投入达8.54亿元,总量位居全市首位,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居全市前列

  三产加快发展。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创历史最好记录,限上批发业销售额居全市首位。万达金街、天元荟等商业区顺利开业,徐碧中央商务区聚集各类企业260余家,初步形成楼宇经济群。积极开展“互联网+”行动,三明惠农电子商务双创园、齐创工场主题楼宇共入驻企业47家,“云创工坊”成为全市唯一一家国家级众创空间,全区完成电商交易额50多亿元

  一产更具特色。加快发展订单农业、品牌农业,与大润发、新华都等企业建立“农超对接”基地3500多亩,家园木业生态板、闽牛乳业乳制品等农特产品荣获第十三届林博会金奖。推动农业与都市休闲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碧溪生态谷、清枫谷生态旅游景区等项目加快推进,“瑞云-碧溪”都市休闲农业产业带初具雏形,大源村、长溪村、连茂村获评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

  (二)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五个一批”项目接续发展。出台工业项目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和扶持工业经济、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发展优惠政策,设立广州、上海、深圳等招商联络处开展精准招商。深入开展“五比五晒”项目竞赛活动,全区新储备“五个一批”项目197个,总投资337.3亿元,其中,新谋划项目73个,签约项目69个,三钢80兆瓦煤气高效发电工程、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等31个项目开工建设,三明生物科技孵化中心、智能化开关设备等18个项目顺利竣工,台明铸管、三钢一高线改造等6个项目增资扩产。

  园区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加快梅列工业新城、城市物流园和信息经济产业园建设,完成土地整理和报批1200余亩,盘活收回闲置土地近600亩。梅列工业新城被列为今年全国11家、全省唯一国家循环化改造重点支持园区,获得国家财政专项补助资金7000万元。园区新城大道全线贯通,与205国道过境线实现对接,小微企业创业园建成投入使用。城市物流园道路、绿化景观等基础设施逐步改善,完成1100亩商住规划用地调整。根据发展定位,积极推进信息经济产业园发展规划调整,项目用地性质和用地布局调整变更已获省政府批准。园区承载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全面完成,开展林权抵押3.69万亩,发放贷款1.9亿元。加快推进金融创新,帮助5家企业获得园区及商贸企业资产按揭贷款1.3亿元。推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环境信用评价等改革举措。率先在全市实现外资企业设立、变更当日办结,台湾青年创业园建成并投入运营。

  (三)宜居环境持续提升

  城乡建设加快推进。开展“城市双修”百日攻坚行动,实施总投资5.61亿元的10个市级示范项目,绿道连接线、列东污水处理厂搬迁扩建等项目进展顺利,完成28个地灾隐患点整治。重点城建项目稳步推进,碧桂园四期中梁壹号院、富力爱丁堡等项目加快建设。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建改造城区雨污管网5公里,新增停车泊位1020个,新改建公交站点68个;完成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年度项目建设,改造农村道路26.5公里。实施廖源村、大源村美丽乡村创建,全区省级美丽乡村达12个。

  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强化市容环境整治,全面实行环卫垃圾机械化清运,拆除“两违”面积27.34万平方米完成主次干道沿街建筑物外立面改造21.2万平方米占道经营、满园春等油烟治理专项整治行动成效初显持续深化“街长制”,依托“智慧梅列”城市综合管理平台,构建“大城管”工作格局。加快完善社区功能,完成东安、圳尾、龙岗等社区改造,通过省级社区治理和创新实验区中期评估验收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严格落实生态环保目标责任制,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省、市重点关注的畜禽养殖、采砂制砂、黄标车淘汰、燃煤锅炉、工地扬尘等专项整治取得实效,31件中央督察组信访交办件全部办结,顺利通过中央环保督察。实施绿化美化工程,完成植树造林4600余亩。全面落实“河长制”,创新“一河一员四长”机制,小流域整治初显成效全区主要河流水质保持优良,饮用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8.5%以上,未发生重特大环境污染事件。

  (四)群众期盼有效回应

  民生事业协调发展。推进教育优质资源均衡发展,梅列第二实验学校、梅列实幼陈大分园、贵溪洋第一分园以及东新小学教学楼投入使用,新增学位3240个,高分通过全省首批“教育强区”及“两项督导”市级评估,基础教育质量走在全市前列。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快村级卫生所规范化建设,将医疗服务辐射至全区行政村。探索“三社三化”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完成7个社区医养结合卫生服务站、3所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3所农村幸福院建设。完善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设施,实行文化场馆免费开放,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

  保障能力稳步增强。落实精准扶贫工作责任制,4个贫困村完成脱贫摘帽,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探索城市困难家庭精准帮扶“347”工作机制,提高城市困难家庭收入和自我发展能力。率先在全市实现低保线与贫困线两线合一、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全面完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民参保任务,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社会保险扩面等工作稳步推进。新增城镇就业152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3%

  社会保持安定稳定。突出金融风险防控,完成不良贷款清收处置23.63亿元,不良贷款率从6.36%降至3.11%,其中区属不良贷款率为1.31%,较好完成市里下达的目标任务。强化矛盾化解调处,开展信访疑难积案化解行动,全年信访人次同比下降32.75%制定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强化重点领域安全监管,顺利通过国务院和省、市安全生产巡查,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社会持续保持平稳安定。

  (五)政府建设更加高效

  法治建设不断加强。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全年共办结市人大代表建议3件、区人大代表建议84件、区政协提案77件,办复率为100%。完善政府议事决策机制和制度体系建设,对重大事项做到集体研究、集体决策。坚持依法行政,积极推进“七五”普法工作,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深化“进企业、解难题、促发展”活动,落实支持企业发展各项政策,帮助企业解决各类困难和问题80余个。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行政服务中心完成新址搬迁,实现审批事项“应进必进”,全面落实审批服务“三集中”和区直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两单融合”,推行便民服务窗口周末无休和审批服务窗口周末预约无休工作机制,424个事项实现“一趟不用跑”或“最多跑一趟”,为辖区项目落地实行审批手续全程代办服务。

  作风建设纵深推进。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反对“四风”,“三公”经费同比下降39%强化机关效能督查,有力整治“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现象。加大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廉洁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

  此外,老龄老干、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关心下一代、红十字会、残疾人工作扎实开展,统计、科普、民族宗教、档案、地方志、气象、防震减灾、库区移民工作稳步推进,双拥共建、人民防空、国防动员、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得到加强。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委总揽全局、统筹协调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凝心聚力、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向省市属单位、驻辖区部队、武警官兵、政法干警,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步伐还不够快,主导产业仍需进一步提质换挡,新兴产业尚处于发展阶段;全民招商的氛围还不够浓厚,成效不够明显;财政收入结构性矛盾尚未根本改变,增长乏力,收支平衡难度较大;民生事业还有不少短板,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与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仍有差距;政府工作人员在新形势下抓工作促发展的能力和作风有待进一步提升。对此,我们将认真对待,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8年主要工作安排

  2018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切实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和区委决策部署,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加快转型优结构,改革创新添活力,统筹城乡促和谐,补齐短板惠民生,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2018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2%;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 %;外贸出口增长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完成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年度任务。

  2018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紧盯项目建设,强化投资拉动,筑牢经济增长支撑。把项目建设作为调优结构、做大增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抓手,以项目建设的进度和成效,确保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

  强力推进重点项目。继续深入开展项目竞赛活动,深化“五个一批”项目工作机制,突出签约、开工、竣工三个关键环节,完善挂图作战、一线办公、正向激励等措施办法,力争新增储备“五个一批”项目100个以上,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0个以上。全年计划安排产城融合重点建设项目100个以上,年度计划投资110亿元以上,力争新开工项目30个,竣工或部分竣工项目15个。全力抓好10个重中之重项目和18个拟列入省级重点项目,推动城市资源循环利用、三钢热回收焦炉余热发电等项目顺利开竣工。

  全力提速园区建设。高标准建好梅列工业新城、城市物流园和信息经济产业园,加强土地储备,清理闲置、低效利用的土地,力争全年完成土地收储1000亩以上,平台整理和土地报批1300亩以上。以获评国家循环化改造重点支持园区为契机,加快推进工业新城生活配套服务区、市政五条道路、园区规划一路、第二水厂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物流园商住用地挂牌出让,盘活闲置厂房推行“二次招商”。加快信息经济产业园土地征迁和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电子信息产业承载平台。

  着力抓好招商引资。鼓励全民参与招商,细化招商引资目标任务,落实经费保障,加大考核力度,围绕机械铸造、装配式建筑、智能装备、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招商选资,严格把好产业政策、投资强度、生态环保关。强化“一把手”招商,坚持以上率下,以6个产城融合工作组及镇(街)、经济开发区、主要经济部门为主体的招商小分队,开展组团招商、专场招商,对重大招商项目实行“一对一”全程跟踪服务,力争全年策划项目100个以上,引进3000万元以上项目30个以上,其中亿元项目15个以上,引进项目开工率达50%以上,实现项目滚动接续发展。

  (二)加快转型升级,促进产业融合,构建现代城市经济体系。围绕市委“再造市区产业功能,培育城市产业体系”部署要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产业总量稳步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水平持续提升。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突出冶金压延、机械装备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智能制造、机器换工、数控一代发展步伐,加大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和推广力度实施投资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和重点技改项目26个、总投资19.6亿元以上,坚持以三钢集团为龙头,做活“钢”文章,加快发展壮大小蕉实业、台明铸管等企业,引进以短流程铸件为核心的金属新材料有关项目,形成上下游配套产业。支持金圣特钢、三洋纸浆机械、家园木业等企业抓技改,进一步扩大生产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力争传统产业年内实现产值300亿元以上。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电子信息、智能装备、装配式建筑等新兴产业。紧密对接深圳、厦门等电子信息产业发达地区,以及省电子信息集团等行业龙头,加快融光智能化车载模组项目建设,争取引进一批行业关联企业,培育壮大电子信息产业。强化百特智能装备等项目的引领作用,加快引进、孵化智能制造上下游配套项目,推动智能制造产业加快发展。依托三明杭萧钢构、福建建工集团等企业,加快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项目建设,打造全省重要的装配式建筑基地。力争全年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5%以上。

  集聚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电商经济、商贸经济,从政策扶持、优化服务等方面入手,依托徐碧中央商务区、华融金融中心等楼宇,着力引进区域性企业总部、商务服务等机构入驻,打造区域总部经济集聚高地。继续抓好惠农电子商务双创园、齐创工场主题楼宇等平台建设,力争新引进电商企业40家,全区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60亿元。引导万达商业中心、永星国际商贸城、碧桂园商业街等商圈差异化经营,提升满园春、夏商百货等老旧商业街区品质,加快发展龙岗夜市、茶街、建材装饰等特色街区,逐步形成区域商业服务中心。

  做精做特城郊农业。持续推进农业现代化,在绿色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建设上迈出新步伐。发展林下种植和特色养殖,推进红肉橙、锦绣黄肉桃等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培育家庭农(林)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积极推进“互联网+农业”,鼓励发展订单农业、农产品线上销售,不断衍生农业新业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观光、农家乐等生态休闲农业,加快三明郊野国家地质公园核心区、源丰智慧农业等项目建设,推进农业产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

  (三)强化建管并举,注重城乡一体,打造现代品质城区。坚持“像绣花一样精细”,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用更新的理念、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决心将梅列打造成独具魅力、宜居宜业的现代城市。

  在城区形象上“提质”。实施11个亿元以上重点城建项目,推动老城区渐进式更新,加快新城区开发力度。继续发扬“百日攻坚”精神,推进龙岗二期、天坑自然村整体搬迁等项目征迁工作。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推进城投广场、新城财富广场、江滨广场等项目实施,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结合“城市双修”项目,启动徐碧商务区、学区路地块等停车楼项目建设,新增停车位600个以上。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城市立面改造、充电桩配建、社区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推动城区形象整体提升

  在城市管理上“提效”。加快建设“智慧梅列”,抓好智慧城管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拓宽数字化城管在市容环境、公共设施等领域的应用。持续深化“街长”工作责任制,加强城乡“两违”源头监管和分类治理,抓好渣土车、夜市摊点、地下停车场等专项整治,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逐步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加大综合市场、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等薄弱环节环境卫生整治力度,提高城市绿道、步行街、公共广场等区域及公厕的卫生保洁能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长效化常态化建设,培育文明创建志愿服务理念,鼓励市民参与城市治理,实现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在乡村建设上“提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农村加快发展。推进三明市生态旅游路(梅列段)小蕉至明溪紫云公路等项目建设,完善农村道路、生活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扎实推进乡村旅游“慢生活圈”建设,打造集休闲、观光、度假于一体的特色村。加强和创新农村治理,做好村(居)委员会换届工作,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四)深化改革创新,加强对外合作,持续增强发展活力。坚持以改革添活力,靠创新增动力,向开放借外力,为梅列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矢志不移深化改革。持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医联体建设,进一步落实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多证合一”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扎实推进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推动城市管理执法力量有效整合。持续深化林改,积极推进林权按揭贷、福林贷等林业金融创新产品拓面扩量,力争全区实现林权流转面积3000亩以上。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稳步推进基础教育“总校制”办学体制改革,推动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凝心聚力创新发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大对企业技改研发的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更多企业开展高新企业申报工作。完善小微企业创业园等孵化平台,引进更多成长型科技企业入驻,力争小微企业创业园入驻率达60%以上。加快创新成果转化,支持百特智能装备、普诺维机械等企业科技创新,通过产业化的创新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落实“海纳百川”高端人才集聚计划,加强创新创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持续扩大对外合作。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全面对接福建自贸区、厦漳泉一体化建设发展战略,依托山海协作经济区及产业园区,积极做好与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衔接配套,实施“梅商回归”工程,吸引更多企业来辖区投资兴业。进一步用好“6·18”、“9·8”、“11·6”等开放合作平台,积极发动和组织企业赴国内外展会、境外重点市场参展,拓展机械制品、木制品、烤鳗等产品境外销路,争取年内对外贸易总额达26亿元以上

  (五)突出节约集约,加强生态保护,加快美丽梅列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最大限度增绿添绿,最硬举措低碳发展,最严防线保护生态,努力实现生态环境的“高颜值”和经济发展的“高素质”。

  提升城乡宜居环境。深入实施宜居环境建设行动计划,加快推进瑞云山城市公园、蕉溪流域综合整治等项目建设,努力打造“现代山水名城”。充分利用沙溪、碧溪等水体,规划建设城市绿色节点,美化城镇生态景观。广泛开展绿色机关、绿色学校、绿色园区、绿色企业等创建活动,鼓励各镇(街)、村(居)开展生态镇(街)、生态村(居)创建工作。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推进节能减排,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推进金狮达树脂、众鑫化工等重点企业清洁生产、节能减排降耗。大力支持环保产业发展,注重从节能、污染防治、废弃物治理与回收等环节入手,实施一批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加大对城市资源循环利用、次氧化锌提纯等环保项目支持力度,着力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龙头企业。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做好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回头看”工作,全面推进工业污水、畜禽养殖污染、涉砂行为、城乡生活污水垃圾、小水电生态等五大专项治理攻坚行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视植被保护,减少水土流失,确保全年完成造林绿化2500亩。 全面深化“河长制”,突出抓好蕉溪、洋溪等流域整治,力争2018年底前消灭Ⅲ类以下水体。推进燃煤锅炉、建筑扬尘和餐饮油烟整治,不断提升空气质量。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鼓励低碳环保生活方式,增强群众生态环保意识。

  (六)顺应民生期盼,致力普惠共享,推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这个根本,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先行保障民生投入、安排民生项目、解决民生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区人民。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全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严格落实主体责任,重点抓好产业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等措施,确保已脱贫对象稳定脱贫并持续巩固4个贫困村如期摘帽退出。总结提升“城市困难家庭精准帮扶”经验,整合政府和社会各方力量,运用行政资源、市场机制等有效办法,着重从就业、就医、就学等方面加大精准帮扶力度,改善城市困难家庭生活条件。

  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坚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重点抓好普惠性学前教育供给和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升,加快梅列实幼、列西小学等新改扩建项目建设,加大教师引进和名师、名校长培养力度,鼓励和引导民办教育发展,力争高分通过全省首批“教育强区”及“两项督导”评估。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施条件,加大紧缺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确保通过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评。持续提升“三社三化”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加快圳尾、东安、富华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投入运营,扩大农村幸福院、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覆盖面。巩固提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成果,加强城市文化基础设施和本土文化景观建设,深化推广“六联六创”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统筹推进交通路网、防洪防涝、管网建设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公厕改造提升工程,稳妥推进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2018年,我们将继续集中力量办好公办幼儿园、农村宜居环境、绿道连接线等为民办实事项目,真正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精准帮扶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实现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600人以上。建立健全群体性讨薪事件防控机制,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扩大养老、工伤、生育、失业等社会保险参保覆盖面,全力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健全未成年人、农村留守儿童、妇女、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做好拥军优属、民族宗教等工作,大力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红十字会、慈善、老龄事业,支持关心下一代工作。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梅列”建设,开展“平安建设”区、镇、村三级联创,完善网格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黑、赌、毒”和涉众型经济犯罪,全力维护社会安定稳定。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抓好金融风险防控,深入开展打击金融领域恶意逃废债、清收不良贷款等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化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加强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实行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一体化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三、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树牢“四个意识”,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断提高政治能力、执行能力、创新能力、服务能力。

  (一)要全面看齐,忠诚行政。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在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和区委的决策部署,决不允许各行其是、各自为政,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切实做到不打任何折扣,不耍任何小聪明,不搞任何小动作。

  (二)要求真务实,高效施政。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坚持一线工作法,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推动部门在一线服务、问题在一线解决、干部在一线锻炼。弘扬“滴水穿石”“真抓实干”精神,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行政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围绕“最多跑一趟”和“一趟不用跑”目标,抓好“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推进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全流程网上办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让政务服务体现首善标准、彰显梅列特色。健全完善正向激励、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广大干部放下包袱、放手干事、大胆尝试。

  (三)要清正廉洁,从严治政。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实施细则》,深入开展“纠正‘四风’从我做起”主题活动,坚持不懈纠治“四风”,严厉整肃庸政懒政怠政行为,坚决防止不正之风反弹。坚持推进依法行政,主动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充分尊重司法监督,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职尽责。坚持反腐倡廉,加强对公务人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完善土地招拍挂、工程招投标、国有资产处置、财政资金监管等制度,强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审计监督,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和制度防线,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新征程赋予新使命。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为实现党的十九大描绘的宏伟蓝图,为“再上新台阶、建设新梅列”而努力奋斗!

附件: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