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月21日在梅列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发布时间:2016-11-07 12:00 信息来源:梅列区政府办 点击数:{{ pvCount }} 字号:【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梅列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和“十二五”时期工作回顾

  2015年,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积极融入“念好发展经、画好山水画”工作主题,坚持走“产城融合”发展之路,着力“打造首善之区,建设宜居城市”,全力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各项事业建设取得新成效。一些重要领域、重点项目取得新突破:

  ——梅列工业新城规划面积从11.7平方公里拓展至30平方公里,园区基础设施PPP项目成为全省首批试点、全市最早动工的PPP试点项目。

  ——我区被省政府列入全省八个建筑产业现代化生产和服务基地(园区)之一,引进杭萧钢构入驻园区,新创化建、奥托节能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铜浪防水获评中国建筑防水20强,普诺维机械列入福建省首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

  ——成功举办福建省社区治理论坛,创新“1+2+3”社区服务管理模式,完善城市管理“街长制”和“微城管”长效管理机制,东乾、乾龙、富华等社区典型示范成效显著。

  ——贵溪洋新区开发建设初具规模,引进全国商业地产领军企业万达集团建设三明万达广场,完成辖区城市绿道建设4.5公里,提升改造了城市绿道5条连接线。

  ——全区人民凝心聚力、众志成城,全力打好“创城”攻坚战,为三明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工作发挥了主战场和主力军作用。

  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一年来,我们保持定力,抓投资、稳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稳投资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成立产城融合5个项目工作组全力抓项目,全年完成项目投资133.6亿元,制定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策划实施七大领域58个项目,新增投资10.5亿元,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初步统计,全区地区生产总值235亿元,增长7.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8亿元,增长8%;农业总产值6亿元,增长3%;地方公共财政收入7.62亿元,增长3.3%;固定资产投资148.4亿元,增长10.4%;外贸出口3.81亿美元,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1650万美元,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亿元,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379元,增长10.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85元,增长10%;完成年度节能减排任务。

  一年来,我们精准发力,抓转型、拓平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出台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意见和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方案,安排产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49个和投资千万元以上及技改项目44个,百特智能装备、台明球墨铸铁管、金圣特种钢等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大力培育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徐碧中央商务区入驻企业达192家,其中,电商企业51家、区域总部10余家,新引进厦门银行、光大银行等金融机构。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博智E族”、“云创工坊”、“明食汇”等7个众创空间获省市认定,认定数居全市第一,中煌塑胶等3家企业获市首届“十佳创新型企业”称号,辖区2人入选省“海纳百川”人才计划、2人入选省首届互联网经济优秀人才。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实施科学扶贫和精准扶贫,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7家,碧溪流域观光带、清枫谷生态农业观光园等项目加快推进,实施饱饭坑、砂蕉、渔溪等美丽乡村建设。拓展园区平台,梅列工业新城完成土地收储4500亩,平整土地1300亩,新城大道、双创孵化园和生活服务配套区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

  一年来,我们持续用力,抓统筹、强基础,城乡面貌不断改善。推行“和谐征迁、依法征迁”,新老六路、三明饭店、龙岗二期等地块征迁有序推进,全年完成土地征收报批1600亩,房屋征收13.1万平方米。完成华融金融中心、新碧路和五四路道路“白改黑”等项目建设;万达广场、碧桂园、陈大机床厂棚户区改造等项目稳步推进;重点实施市区第二供水工程、南三龙铁路、205国道改线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100万元实施社区提升改造工程,投入1300万元实施18个农村“一事一议”及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创建成果,开展第九届“邻里节”活动,表彰各行业“十佳”先进,营造创建浓厚氛围。全面推行“街长制”和“梅列微城管”等长效机制,推动中心城区管理科学化和精细化。建立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长效管理机制,试行垃圾机械化收运模式。开展“两违”综合整治,拆除违建面积26万平方米。持续推进“四绿”工程,完成植树造林6482亩,森林覆盖率达82.96%,实现连续25年无森林火灾。全面落实“河长制”,辖区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被列入省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县(区),率先在全市实施农村饮水管网改造提升工程。

  一年来,我们深挖潜力,抓服务、优环境,发展活力不断提升。深入开展“大走访、大服务、大发展”活动,帮助辖区企业协调解决各类困难和问题200多个,协调政银企对接授信资金42亿元。调整充实梅列区防范金融风险工作领导小组,为60多家企业转贷资金9.5亿元,处置不良贷款55.43亿元,占全市总量的48%,辖区不良贷款率从12.95%降至8.11%,其中区属不良率从9.01%降至4.31%。争取国家专项基金项目8个共计1.88亿元。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提前完成村(居)组织换届选举。持续深化简政放权,“三张清单”公布运行,区级行政审批事项精简到92项、行政公共服务事项精简到103项。在全市率先实现建设工程项目“一窗式”并联审批服务,率先启动企业“一照一码、三证合一”综合服务机制。

  一年来,我们凝心聚力,抓保障、惠民生,人民福祉不断增进。扎实推进为民办实事项目。以高分双优通过省市教育“两项督导”,推进素质教育、特色教育发展,梅列区第一实验学校、三明十中青山学校、列西小学二期等项目进展顺利。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第二轮改革,探索建立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及省内外代表先后莅临我区调研医改工作并给予肯定。积极开展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活动,群众性体育运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梅列籍选手邓薇获得2015年世界举重锦标赛女子63公斤级三枚金牌,并打破挺举146公斤世界纪录。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区新增城镇就业2680人,实现再就业114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3%,三路社区被评为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续保缴费率达96.32%,位居全省前列。提高城乡低保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探索公建民营的居家养老新模式。积极开展“六五”普法和依法治区工作,法律顾问进村(居)实现全覆盖,砂蕉村获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称号。强化“平安梅列”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落实依法处理信访事项“路线图”。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有序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三年行动”工作任务,没有发生较大以上事故,完成市政府下达的考核目标,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过去的一年,我们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三公”经费支出下降28%;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2件,政协委员提案62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审计监督、行政监察、从严治政工作得到加强。此外,编制、人防、双拥、工商、税务、质监、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等工作取得新的成效;妇女儿童、工会、共青团、老龄老干、残疾人、移民等各项事业取得新的成绩;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气象、防震减灾、档案、地方志、关心下一代等工作也取得新的进步。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克服了经济下行的压力,面对社会治理的繁重任务,实现了经济稳中有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标志着“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五年来,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6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位居全市前列;公共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0.05 %,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7.7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57%;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2.27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3.25倍。产业转型取得突破。第三产业比例从42.7提高到44.5,产业结构渐趋合理,我区被列入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物流、电商、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工业经济形成了冶金压延、机械装备、新型建材三大主导产业链,区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13%;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休闲农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城郊型精品农业初见成效。城乡面貌明显提升。中心城区、徐碧新城、贵溪洋新区、陈大组团、洋溪组团开发建设全面推进;新体育场馆、“两馆一宫”、城市文化广场等公共设施建成投入使用;中心城区至沙县城市快速通道、洋溪至羊口仔公路、快速通道至洋溪连接线建成通车;江滨路、东新二路、五四路、列西街改造和城市立面景观美化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成投入使用。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在全市率先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和省级“教育强区”评估验收;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通过文化部中期督导;荣获第二批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顺利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区(县)考核,辖区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26件,位居全市前列。生态建设持续加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0%以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辖区80%的镇(街)达到省级以上生态镇要求,87%以上的行政村达到市级以上生态村要求。民生保障不断改善。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17%13%,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5%以内,城镇职工、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实现全覆盖;社会救助机制更加完善,城乡符合低保标准的家庭实现“应保尽保”。

  各位代表,“十二五”发展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历届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础上,经过全区上下奋力拼搏取得的。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全区人民,向给予区政府大力支持和有效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和人民团体,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梅列建设和发展的中央、省市属单位、驻辖区部队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部分经济指标增速放缓,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财政持续增收乏力,金融风险防控压力加大;产业转型升级任务重,创新驱动能力不强,大项目、好项目不多,新兴产业规模偏小;民生保障还存在薄弱环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与中心城区群众的期盼尚存差距;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个别部门和干部精神懈怠、不敢作为、不敢担当等现象仍然存在。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时期主要目标和任务

  按照区委八届十次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组织编制《梅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明确我区“十三五”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着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围绕市委“念好发展经、画好山水画”工作主题,按照“打造首善之区、建设宜居城市”总体要求,致力发展首善、产业首善、文化首善、宜居首善,以保持经济稳定较快增长为目标,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主要目标是:建设实力梅列。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左右,城乡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突破4.5万元和2.2万元,提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两个翻番”,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建设开放梅列。加快推进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人文创新,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城市建设初见成效;改革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到2020年,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和出口总值年均增长分别达到6%5%以上,对外开放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得到新提升。建设生态梅列。坚持绿色发展,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生态优势持续凸显;到2020年,空气质量达标率达96%,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完善,中心城区更加宜居、宜游、宜业,生态环境质量力争保持全市前列。建设文明梅列。进一步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创建成果和长效机制,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进一步均等化、普惠化,让人民更加幸福,2018年前现有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主要任务是:一是优化空间开发格局,促进区域协同发展;二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三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科技人才强区;四是加快城镇建设步伐,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五是打造绿色清新梅列,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六是全面提高开放水平,深化区域交流合作;七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共享民生幸福梅列;八是全面深化各项改革,强化体制机制支撑。

  今后五年,区政府将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围绕“十三五”目标和任务,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坚持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共享发展。高质量、高水平落实“十三五”规划,为今后更长时期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2016年主要工作安排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我们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加快转型升级,统筹城乡发展,致力改革创新,着力改善民生,注重防范风险,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为“十三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增长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农业总产值增长3.2%;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外贸出口增长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完成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年度任务。围绕上述目标,着重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积极扩大有效需求,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坚持把稳增长的重点放在扩大投资上,2016年安排区级以上重点建设项目100个,总投资375.8亿元,年度完成投资126.6亿元。实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南三龙铁路梅列段、205国道过境线梅列段等项目建设,全线开工建设梅列陈大至沙县富口生态示范路、205国道五路大桥连接线、小蕉道路改线工程等5个交通项目。主动对接省市扩大有效投资和转型升级实施意见,继续全力推进转型升级49个项目和58个重点增投项目建设。着力抓好国家专项基金项目的落地实施,力争拉动投资20亿元以上,同时在专项基金支持领域继续做好项目策划、储备和申报争取工作。

  着力培育消费热点。培育和释放农业转移人口等新兴群体的消费能力,落实鼓励消费的各项政策,促进信息、旅游、教育、汽车、文化、养老等消费。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延长个人购房契税奖励政策期限,支持首套房、首改房刚需购房,支持房地产企业去库存。搞活城乡消费市场,推进万达广场大型商业综合体、永星国际商贸城、三明饭店江滨广场等商业集中区项目建设,发展农村超市。支持本地建筑企业发展,做强建筑产业。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治理“餐桌污染”,实施“食品放心工程”,保障重要商品、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供应,稳定市场价格,着力优化消费环境。

  努力挖掘出口潜力。落实促进外贸发展政策,主动对接“一带一路”战略,推动钢材、机械装备、纺织等优势产能“走出去”。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境外参展,支持生产型外贸企业自营出口,重点支持三洋浆纸机械、天羚服装、外贸发展等企业扩大产品出口。发挥台明科技、大润发的对台信息和人文优势,引导辖区企业对台出口。

  ()注重从供给侧发力,努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做强先进制造业。全力促转型。围绕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对接省上制造业升级专项行动,贯彻落实转型升级实施意见和“中国制造2025”,推动引导企业去产能、降成本。全力推进三纺异地技改、家园木业等28个技改项目,力争完成投资12亿元以上。抓好住宅产业化、科风开关设备、梦宇节能泵等10个投资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建设,力争完成投资16.7亿元。出台支持智能制造的扶持政策,力争有8家以上的企业开展“机器换工”,培育3家以上市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全力拓平台。按照“一年起步、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变样”的总体安排,全面启动梅列工业新城的土地收储和基础设施建设。力争2016年完成土地收储3000亩,平台整理和土地报批分别完成1500亩以上。加快总投资6亿元的梅列工业新城基础设施建设和总投资5亿元的生活配套服务区2PPP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双创孵化园基本建成并部分投入使用,将梅列工业新城打造成市区工业经济的新增长极。全力抓招商。完善和改进招商引资办法,将招商引资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评,实行全员招商,加强“三维”对接和省属企业对接,突出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鼓励开展“二次招商”,全年力争引进投资超亿元项目5个以上。

  做优现代服务业。对接省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做好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引导辖区商贸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开展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在稳住传统商贸业的基础上,重点突破三个方面:发展电商经济。加快发展互联网经济,全面落实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发展城市电商和跨境电商。在城市物流园建设三明城市电子商务产业园,力争三明惠农电子商务双创园一季度正式运营,年内引进2家以上有影响力的大型电商运营企业和20家电子商务企业,实现年销售额5亿元以上。逐步构建以生产、销售、消费为主要环节,配以信用支付、物流仓储、教育培训等为基础的市区电商生态圈。壮大总部经济。依托徐碧中央商务区商会大厦和市区楼宇,从财政扶持、金融支持、品牌建设、人才发展、产业配套服务等多方面进行扶持,引进总部企业和地区代理入驻,努力打造亿元税收楼宇。大力发展“互联网+”、社区便利店等业态,力争新引进1家以上区外银行。提升创新活力。强化创新对提高供给质量的支撑,抓住三明入选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的契机,发挥中心城区优势,最大限度争取政策支持,为创业者提供成长空间。通过政府购买或承租市区存量楼宇、闲置厂房和提升改造现有技术服务平台,培育众创空间。出台支持引进创客团队扶持政策,实施“创新团队+创新项目”计划,引进有发展潜力的众创团队,大力培养本土创客人才,支持企业创建品牌和制订行业标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力争在“双创”示范工作中位居全市前列。

  夯实“三农基础”。按照工业化理念抓农业,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让农民更富、农村更美。做精特色农业。加快铁皮石斛、鲜切花、麒麟瓜、富硒柑桔4个百亩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对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壮大华盛食品、闽牛乳业、斧头山食品等20家省市农业龙头企业,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发展生态旅游。加快推进生态农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以千亩农业采摘园、瑞云山4A级风景区为节点的碧溪流域生态休闲旅游带建设,推进以清枫谷千亩原生态农业园、亿源现代农业大观园为节点的北部现代农业观光带建设,打造城郊型生态休闲旅游聚集区。推进脱贫攻坚。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引导土地经营权依法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统筹用好扶贫开发专项资金,全面深化“348”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坚持开发式扶贫,增强内生“造血”能力,强化社会保障兜底,实现年度脱贫120人以上。

  ()加快城乡区域统筹,努力推进城市化进程

  加快城乡建设。推行“和谐征迁”。加快徐碧新城二期、列西小学周边、新老六路、列西龙岗旧改等地块的征迁扫尾工作,完成205国道和南三龙铁路沿线土地征收,推进乾龙新村180幢地块及三明学院限价房征迁,推动大源村、高源三期整体搬迁。建设“现代中心城区”。启动立丰二期棚户区改造、三明饭店江滨广场项目建设,抓好生物科技孵化中心、纺织科技研发中心、财务广场、龙岗花园二期等项目建设,加快永星国际项目工程扫尾。推进绿道三期、城区停车场、列东大桥改造、翁墩公交首末站、沙溪西岸十里闽学文化长廊建设。进一步提高城区主要路段、重点街区的绿化、花化和彩化水平,展示中心城区靓丽宜居形象。建设“北部生态新城”。以徐碧金融商务区为中心,推动高端商务集中区等项目建设,推进徐碧新城组团开发;以万达广场、市消防应急指挥中心、碧桂园生态城、市区第二供水工程等项目建设为依托,推进贵溪洋组团开发;以城市物流园和高源产业园项目为引领,实施陈大棚户区改造、翁墩货运停车场、污水管网等项目建设,推进陈大组团开发;以洋溪本点及快速通道沿线1500亩土地开发为契机,推进上街新村、华电集团风力发电项目及文教园建设,带动洋溪组团开发。通过“四大组团”开发,打造北部生态新城。

  提升管理水平。探索“智慧城市”管理模式,实施城市管理综合服务中心修缮改造及道路智能停车管理系统建设,用好数字城管和微城管平台,全面推行垃圾机械化收运模式,建立环卫GPS定位数字管理平台。健全完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长效机制,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积极争创新一轮省级文明城区,推广应用福建省社区治理论坛成果,完善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强化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深化落实“街长制”,创新环卫长效管理机制,全面推行社区楼栋环卫“亮岗定责”管理。补齐老旧城区短板,实施老城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建设城市夜市大排档集中点。强化依法管理,继续深化“两违”综合整治,积极参与城市管理立法工作,提高依法治城的能力和水平。

  加强生态建设。继续实施家居环境建设行动计划,延伸拓展“点线面”攻坚,提升城镇“三边三节点”整治水平,创新村庄建设和治理模式,全面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加快省级生态区验收,开展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继续推进“四绿”工程,完成造林绿化3000亩,实施江滨一重山景观提升改造工程,完成省下达的“双增”责任目标。深化工业污染治理,实施10项重点节能和循环经济项目,推进一批重点污染减排、脱硫脱硝设施升级改造项目。继续开展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实施“河长制”,强化养殖面源污染治理,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加快淘汰黄标车。

  ()致力深化改革开放,努力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深化重点改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林业投融资体制改革,培育多种形式新型经营主体。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落实行政审批项目清单、公共服务项目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等制度。深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提升注册便利化水平,完善“一照一码”登记制度。鼓励和引导企业通过合资合作、产权流转、股权转换等方式进行并购重组,培育上市资源。支持企业在海峡股权交易中心、新三板挂牌交易。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规范政府性债务管理,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机制,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社会效率。加强信贷风险防控,严守金融风险底线。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成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扩大开放合作。主动参与沿海经济区产业分工,加强产业协作,用好“6.18”、“9.8”、“11.6”等平台,力争引进一批带动力强的合作项目。落实“非禁即入”政策,鼓励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创新合作模式和回报方式,支持民间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基础产业、社会事业以及特许经营等领域。落实好国家结构性减税、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支持有市场、有前景的企业渡过难关、焕发生机。加强区域合作,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完善更加便利的教育、医疗、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覆盖。

  ()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努力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完善保障体系。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落实完善各项创业就业扶持政策,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城镇新增就业2500人以上,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00人以上。开展全民参保计划,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力度,做好新老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推进养老、医疗保险从制度全覆盖向人员全覆盖,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一体化。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改善优抚对象待遇,发展社会福利、红十字会、慈善、老龄事业,健全残疾人保障和服务体系,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办好教育发展、环境宜居、农村建设、卫生服务等四个方面10件为民办实事项目。

  发展社会事业。继续实施第二轮学前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施城区教育扩容工程,

  完成梅列区第一实验学校、陈大公办幼儿园建设,推动上河城小学、洋溪公办幼儿园、碧桂园九年一贯制学校、东新小学综合楼和列西小学征迁安置楼等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探索医养结合发展新模式,加快推进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站建设。健全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支持乡村医生队伍发展,加强疾病防控,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标准化、均等化发展,推广全民健身,增强人民体质。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完成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统筹推动国防和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双拥、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方志档案、水文气象以及工青妇等事业全面发展。

  创新社会治理。深化法治梅列、平安梅列建设,启动“七五”普法,做好普法教育和法律援助工作。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强矛盾纠纷多元化调解,落实依法处理信访事项“路线图”,推进全区信访录入系统全覆盖。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防范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深化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防灾减灾和应急体系建设,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政府服务水平

  面对改革发展的新机遇、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按照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全面提升引领和服务发展的能力。

  强化法治意识,切实提升公信力。坚持在区委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依法高标准办理各类议案、建议和提案。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推进依法决策,建立健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提升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水平。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抓好公务人员法治教育,提升依法行政水平。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强化责任意识,切实提升执行力。巩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坚决反对“四风”,落实“马上就办”,对省市及区委作出的决策和议定的事项,做到立说立行、快节奏推进、高效率完成,切实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强化责任担当和攻坚克难意识,营造想作为、敢作为、善作为的浓厚氛围。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坚决纠正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和为官不为等问题。健全完善重大事项限期办结、分工协作、督查推进、考评问责等工作机制,着力解决政策打折扣、办事中梗阻、效益层递减等问题。

  强化廉政意识,切实提升免疫力。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一岗双责”,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把廉洁从政贯穿到政府工作的各个环节。严格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完善土地出让、工程建设、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最大限度扎紧制度“笼子”。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规定,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从严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促进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再上新台阶、建设新梅列的目标催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开拓进取,真抓实干,把人民的期待变成我们的行动,把人民的希望变成生活的现实,为加快推进梅列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附件: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