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梅列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7-04-25 17:20 点击数:{{ pvCount }} 字号:【

各镇、街道,区直各有关单位:

《梅列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梅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4月25日




梅列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

2016-2020年)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闽政办〔2016〕128 号)及《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三明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明政办〔2016〕153号),为实现我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2020年的目标,安排“十三五”期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阶段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按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和“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的要求,扎实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激发大众创业创新的热情和潜力,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努力建设更富活力更具实力更有竞争力的公民科学素质基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体目标:2020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取得长足发展,基本形成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实施体系、基础设施体系、条件保障体系以及监测评估体系,科普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0%,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城市的要求相适应。

1.促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需求,弘扬创新创业精神,更加关注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宣传普及高新技术、绿色发展、健康生活等知识和观念,推动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进一步推动依靠创新驱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2.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学习实践能力明显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意识和决策水平不断增强,农民和城镇劳动者的科学生产和科学生活能力快速提高,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公民科学素质差距进一步缩小。

3.科普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科技教育与培训体系基本完善,加大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社区科普益民服务机制逐步建立完善,打造社区科普亮点,提升社区科普水平;科普基础设施的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科普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科普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进展,深度融入互联网时代,加快科普产业发展,公民提升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显著增多。

4.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协调共建、社会动员、监测评估以及科研与科普相结合等机制更加健全,社会各方面参与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积极性明显增强。

二、重点工作

根据实施方案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十三五”时期开展工作重点:

(一)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

1.推进义务教育阶段的科技教育。全面总结义务教育阶段科学素质教育经验,构建符合科学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和评价制度。完善中小学科学课程体系,加强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重视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持续加大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力度,提高学生运用互联网学习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在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注重提高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

2.推进高中阶段的科技教育。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鼓励普通高中探索开展科学创新与技术实践的跨学科探究活动。支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深入实施“中学生英才计划”,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大力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强化中等职业学校科技教育,推动科技教育进课堂、列入教学计划,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系统提升学生的科学意识、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3.助推高等教育阶段科技教育和科普工作。结合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增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支持在校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创业训练和创新实践项目,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和创业就业基地建设,为其创新创业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建立科技信息平台,为未就业大学毕业生自主提高学习能力和职业素质打造高效便捷、普惠共享的信息服务平台。

4.大力开展校内外结合的科技教育活动。积极组织开展科技周、科普日等活动,充分利用各科普场所开放的科技资源,组织学生参与科学营等活动。组织青少年参与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等各类科技竞赛活动,激发中小学生科学兴趣,增强科学意识,普及科学知识。拓展校外青少年科普教育渠道,引导和鼓励中小学校利用各类科技场馆及科普教育基地资源,开展科技学习和实践活动。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探索科技教育校内外有效衔接的模式,推动实现科技教育活动在中小学全覆盖。广泛开展青少年健康教育。加强青少年科普阵地建设,开展科技类亲子体验活动,搭建传播科学家庭教育知识的新平台,提高家长科学素养,进一步营造青少年学科学、用科学的深厚氛围。

5.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均衡配置科技教育资源。推进信息技术与科技教育、科普活动融合发展,推进科技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加强信息素养教育,引导青少年建立正确合理使用互联网,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青少年科普活动,完善优质科技教育信息资源网络,使科技教育资源内容更加丰富、形象、生动,以优质的科技教育网络资源吸引青少年,满足青少年对科技及教育信息方面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面向农村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开展科技辅导、安全健康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帮助他们提高科学素质、丰富生活阅历、增长见识。

责任单位:区教育局、团区委、科协牵头,区委宣传部、文明办、科技局、经信局、卫计局、财政局、人社局、环保局、文广局、旅游局、妇联、各镇(街道)等单位参与。

(二)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1.大力开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坚持政府主导、统筹规划、社会参与、资源共享、注重实效的原则,充分利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业综合服务站所(所)、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等在农业科技培训中的作用,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素养和技术能力。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网络技术推广站等渠道,向农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快捷有效地提供技术、信息和咨询服务,全方位、多层次培养各类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鼓励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社会组织承接职业农民培训等科技服务。

2.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科普活动。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普日、科技·人才周等各类科普活动,大力普及绿色发展、安全健康、防灾减灾等科技知识和观念,传播科学理念,反对封建迷信,帮助农民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农民健康素养,建设美丽乡村。

3.加强农村科普公共服务建设。将科普服务站、科普宣传栏等科普设施纳入农村综合服务设施、基层综合性文化中心建设配套范畴,深入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积极开展“银会合作”,发挥优秀基层农技协、农村科普基地和农村科普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完善农村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服务组织网络,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边远山区的科普服务能力建设,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的服务力度。

4.加强农村科普信息化建设。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提高农民使用计算机、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和互联网的兴趣,加大对循环农业、创意农业、精准农业和智慧农业的宣传推广力度,引导农村青年发展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在各乡镇建设“科普智慧云”互动大屏,推广“科普中国”乡村e站。开展各类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科技教育和科普活动,帮助提高农民科学素质。

5.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在农村科普中的作用。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广泛动员科技人员发挥职业专长,到农村开展科普活动和创业服务,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支撑水平,完善新型农业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推动农村科技创业和精准扶贫。

责任单位:区农林水利局、科协牵头,区委宣传部、文明办、教育局、科技局、卫计局、民政局、财政局、人社局、环保局、文广局、安监局、团区委、妇联、各镇(街道)等单位参与。

(三)实施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行动

1.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制度,深入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全面推进高级研修、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岗位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建设等重点项目,促进新知识的快速传播与应用,促使专业技术人员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社团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帮助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攻关、解决技术难题,参加跨行业、跨学科的学术研讨和技术交流活动。

2.开展灵活多样的职业技能培训。把科技培训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紧密结合,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技工院校为基础,各类培训机构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举的职业培训和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以列入全国首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为契机,采取定向补助、购买服务等方式,加大对面向小微企业劳动力需求的从业、创业培训机构的扶持力度,加速科技型从业、创业人才的孵化。面向城镇全体劳动者,积极开展订单式、定岗、定向等多种形式的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安全生产培训和创业培训,增强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系统性,完善技能培训的模块化课程体系,采取面对面授课和实践演练等多种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率。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培训,对创业者进行项目选择、成本核算、法律法规等的系统培训,制定完成创业计划书,全程模拟创业过程。基本消除劳动者无技能从业现象,提高城镇劳动者安全生产意识。

3.开展进城务工人员培训教育。大力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家政培训、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名师带高徒等行动,扩大培训中科技含量高、科普技能强的内容。充分利用专家咨询、科普展览等,以绿色发展、安全生产、健康生活、心理疏导、防灾减灾等为主要科普内容,帮助他们适应城市生活、融入城市发展。发挥企业、科普机构、科普场馆、科普学校等的作用,针对进城务工人员广泛组织开展培训,提高进城务工人员在城镇的稳定就业和科学生活能力,促进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助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4.大力营造崇尚创新创造的社会氛围。组织职工参与技能大赛、“讲理想、比贡献”等各类技术职业技能竞赛和科技服务活动,发挥区内资源优势,推动职工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和企业科技进步。倡导敢为人先、勇于冒尖的创新精神,激发从业人员创新创造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大程度地释放劳动者的创新潜力,形成人人崇尚创新社会氛围,人人渴望创新的价值取向,人人皆可创新的发展机会。

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工会牵头,区委宣传部、文明办、教育局、科技局、经信局、卫计局、民政局、财政局、文广局、安监局、团区委、妇联、科协、各镇(街道)等单位参与。

(四)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1.将科学素质教育列入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长期任务。认真贯彻落实《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2013—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14—2017年福建省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和《2015—2017年福建省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纲要》有关部署要求,严格执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有关规定。研究制定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培训规划,突出科学理论、科学方法和科技知识的学习培训以及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培养,重点加强党政领导干部、各级各部门科技行政管理干部、科研机构负责人和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负责人等的教育培训。

2.创新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教育培训渠道和载体。在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内容的学习。把树立科学精神、增强科学素质纳入党校和各类干部培训的教学计划。鼓励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通过网络培训、自学等方式强化科学素质相关内容的学习。积极利用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等教育培训手段,扩大优质科普信息覆盖面,满足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多样化学习需求。

3.在领导干部考核中,体现科学素质的要求。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有关要求,不断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在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任职考察、年度考核中,强化与科学素质要求有关的具体内容。在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强化科学素质有关内容。

4.广泛开展针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各类科普活动。办好院士专家科技讲座、科普报告、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网络竞赛等各类科普活动。继续在党校、公务员培训开设科学思维与决策系列课程。有计划地组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到科研场所实地参观学习,鼓励引导领导干部参与科普活动。组织开展专家咨询服务活动。

5.营造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提高科学素质良好氛围。加强科技宣传,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优势,增加科技宣传版面和时段,用好用活新媒体工具,推介优秀科普作品,大力传播科技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围绕科技创新主题,选树一批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的先进典型。

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人社局牵头,区委宣传部、文明办、教育局、科技局、经信局、卫计局、环保局、文广局、团区委、妇联、科协、各镇(街道)等单位参与。

(五)实施科技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

1.加强科技教育师资培训和研修。支持高等院校开设科技教育等专业或相关课程,加强对各层次骨干教师的科学教育培训,鼓励各级教师进修学校设立科技教育研究室,培养更多科技教育师资。实施优秀科技教师资源交流和共享机制,加强对幼儿园、农村和科学教育基础薄弱地区中小学中骨干科技辅导员的培训并定期开展业务交流,促进我区科技教育均衡、快速发展。

2.加强各类人群科技教育培训的教材建设。结合不同人群特点和需求,不断丰富科技教育培训的内容,推动科普工作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具有创意、创新、创业能力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及环境保护、节约资源、防灾减灾、安全健康、应急避险、科学测量等相关科普内容,纳入各级各类科技教育培训计划和内容。加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各类培训中科技教育的教材建设。

3.改进科技教育教学方法。加大科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的推广力度。加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动手操作能力。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研究,研究建立符合青少年特点、有利于推动青少年科学素质提高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青少年科学素质测评体系。

4.强化科技教育与培训的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建设科技教育培训基础设施,合理规划布局现有科技教育培训基地、场所,不断提高使用效率。调动社会资源积极参与中小学科技教育网络资源建设,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不断丰富网络教育内容,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广泛共享。鼓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场馆、职业学校、成人教育培训机构、社区学校等各类公共机构积极参与科技教育和培训工作。

5.健全科教结合、共同推动科技教育的有效模式。充分发掘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教育资源,推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专家参与科学教师培训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有条件的中学科学教师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重点实验室参与科研实践。加强高校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推动高校师生广泛树立科学道德和科学精神。

责任单位:区教育局、人社局牵头,区委组织部、文明办、发改委、科技局、经信局、财政局、农林水利局、文广局、工会、团区委、妇联、科协、各镇(街道)等单位参与。

(六)实施社区科普益民工程

1.广泛开展社区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活动。深入开展科普日、科技·人才周以及科技、文化、卫生、安全、健康、环保进社区等各类科普活动。围绕社区居民需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组织开展社区气象、防震减灾、燃气用电安全、电梯安全以及社区居民安全技能、老年人急救技能培训等各类应急安全教育培训活动和科普知识讲座。面向城镇新居民开展适应城市生活的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活动,帮助新居民融入城市生产生活。服务社区群众,探索建设社区科普服务平台,完善科普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实现社区工作的融合发展。

2.大力改善社区科普基础条件。推动基层服务中心融合发展,拓展基层服务中心的科普功能,把科学知识的普及宣传与娱乐活动融为一体,丰富科普活动,营造科普氛围。在有条件的社区建设有“科普智慧云”互动大屏的科普e站。结合社区科普阵地建设,建立一批社区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加强社区科普宣传,进一步加强社区科普组织和人员建设,充分发挥科普基础设施作用,面向社区居民开展各类科普活动,不断提高社区科普服务能力。

3.促进形成政府推动、社会支持、居民参与的社区科普新格局。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中切实加强社区科普工作,深入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实现社区科普组织建设规范化、科普宣传阵地平台化、主题科普活动经常化发展。发扬共建共益的优良传统,动员辖区学校、企业、科普教育基地等相关单位开发开放科普资源,支持和参与社区科普活动。充分发挥社区组织和科普志愿者组织的作用,组织和引导社区居民参与科普活动。开展科普示范社区、科普示范家庭等创建活动。发挥党员先锋岗、工人先锋岗、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以及在社区有影响和号召力人士的带动作用,加强社区科学文化建设,助力和谐社区、美丽社区建设。

责任单位:区文广局、民政局、科协牵头,区委宣传部、文明办、教育局、科技局、卫计局、财政局、环保局、安监局、工会、团区委、妇联、各镇(街道)等单位参与。

(七)实施科普信息化工程

1.实施“互联网+科普”行动。运用互联网思维推动科普观念、科普内容、表达方式等的全面创新。探索利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的科普公共服务新模式,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社会各方力量充分参与科普信息化内容开发;制作、投放和推广科普公益广告和科普游戏;积极利用“科普中国”、“福建科普”等系列科普信息化资源。举办重点人群科学素质网络竞赛,促进科普活动线上线下结合。以提升科普服务效能为核心、以科普信息汇聚生产与有效利用为目标,实现科普信息汇聚、数据分析、应用服务、精准推送、决策支持等领域创新发展。

2.繁荣科普创作。支持优秀科普原创作品以及科技成果普及、健康生活等重大选题,支持科普创作人才培养和科普文艺创作。开展科幻、动漫、视频、游戏等科普创作,加大科普游戏传播推广力度,加强科普创作的国内外交流与合作,繁荣科普创作,推动科普资源的共建共享。

3.强化科普传播协作。推动各类新闻媒体加大科技宣传力度,支持电视台、广播电台制作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适合在电视、广播电台和互联网同步传播的科普作品,鼓励报刊和网站增加科普内容或增设科普专栏。创新科普传播形式,推动图书、报刊、音像电子、电视等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科普内容、渠道、平台、经营和管理上深度融合,实现包括纸质出版、广播电视、网络和移动终端传播在内的多渠道全媒体传播。

4.强化科普信息落地应用。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洞察和感知公众科普需求,创新科普的精准化服务模式,定向、精准地将科普信息资源送达目标人群。通过科普智慧云平台,集成共享科普信息化资源,推动科普信息在社区、学校、农村等的落地应用。支持移动端科普融合创作,鼓励科研机构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建设和运行有影响力的科普公众号,通过科普自媒体平台矩阵,强化移动端科普精准推送。加大对边远山区群众及青少年等重点人群的科普信息服务定制化推送力度。

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科协、文广局牵头,区委文明办、教育局、科技局、经信局、卫计局、民政局、财政局、环保局、农林水利局、安监局、工会、团区委、妇联、各镇(街道)等单位参与。

(八)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1.加强规划指导。推动将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基本建设计划。完善各类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运行机制,建立科普基础设施的评估体系,开展监测评估工作。

2.发展基层科普设施。建设科普活动场所,积极推动科普服务站、科普宣传栏、科普活动室、科普学校、社区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的建设,提升各类基层科普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水平。

3.加强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整合依托各类科普资源,建设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质量、检验检疫、林业、地震、气象等行业类、科研类的科普教育基地。建立完善科普教育基地相关管理制度,加强工作考核和动态管理,做好科普基地软件和硬件建设以及申报,提升服务能力,推动我区科普资源合作共享。

4.推动社会科普资源开发开放。建立完善社会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推动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各类培训基地和文化场所等增加科技教育内容,引导动植物园、旅游景区等公共设施增强科普功能。推动科研机构、科技社团等向公众开放实验室、陈列室和其他科技类设施,建设专门科普场所,推动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充分发挥科研院所、企业等科技人才和资源优势,积极组织开展科普活动。

责任单位:区科协、发改局牵头,区委宣传部、文明办、教育局、科技局、经信局、卫计局、民政局、财政局、环保局、农林水利局、文广局、旅游局、工会、团市委、妇联、各镇(街道)等单位参与。

(九)实施科普产业助力工程

1.完善科普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开展科普产品和服务发展相关政策研究,推动制定科普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将科普产业纳入高新技术产业、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的相关优惠政策范围,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科普社会资源的功能。

2.推动科普产品研发与创新。依托科普机构、科研机构、产学研中心等建立科普产品研发中心,开展科普产品和服务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研发推广,增强科普产品和服务的原始创新能力,提升市场竞争力。开展科普创作和产品研发示范团队建设,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科普产品转化,探索科技创新和科普产业结合的有效机制。

3.加强科普产业市场的培育。以公众科普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的引导、优化和调节作用,利用科普活动、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场馆、科普机构等的有利条件,加大政府购买科普产品和服务的力度。鼓励各级各类科技园区、文化创意园区以及“双创”基地发展科普产业项目。

4.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建立完善科普志愿者组织管理制度,推动建立科普志愿者社团组织,组织开展科普志愿者交流、培训、经验推广等工作。搭建科普志愿活动服务平台,规范记录科普志愿者的服务信息,建立完善科普志愿服务激励机制。鼓励老科技工作者、高校师生、中学生、传媒从业者参与科普志愿服务。建立健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科普志愿者动员机制,发展应急科普志愿者队伍。

责任单位:区科协、科技局、人社局牵头,区委组织部、宣传部、文明办、教育局、经信局、卫计局、民政局、财政局、环保局、农林水利局、文广局、安监局、旅游局、工会、团区委、妇联、各镇(街道)等单位参与。

四、组织实施和保障条件

(一)加强组织领导

区政府统筹领导全区的《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建立和完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领导机构,进行统一动员部署和检查监督,研究解决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组织提出年度重点工作安排,协调推进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科协,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区直各有关单位按照《科学素质纲要》的要求,将有关任务纳入相应工作规划,统一部署,统一落实,充分履行相关工作职责,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整体合力,切实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精神文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总体框架,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为实施《科学素质纲要》提供保障,全面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

(二)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建立完善共建机制,形成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建立完善科研与科普相结合的机制。鼓励科研人员在实施科技计划项目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加强科普宣传工作,争取社会大众关注科研工作与前沿科技发展,支持我区科技工作,营造科技创新氛围。建立完善监测评估机制。每年组织开展1~2次《科学素质纲要》实施的督促检查工作,不断推动各项工作任务和目标的落实。完善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体系,定期开展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和科普统计工作,为《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和监测评估提供依据。建立完善社会动员和激励机制。深入开展科普示范县(市、区)、科普教育基地等创建活动,大力宣传科普先进人物和典型经验,进一步形成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良性机制。

(三)强化工作保障

加强政策保障。加强对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政策研究,完善促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政策法规,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监督考核机制。积极研究制定并落实有关鼓励科普事业和科普产业发展、提升科普信息化能力、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壮大科普人才队伍等内容的相关政策措施,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提供政策保障。充分调动科技、教育、文化、传媒以及大学生、老科技工作者、科普志愿者等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参与科学素质建设。

加强经费保障。坚持财政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的多渠道经费投入机制,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提供资金保障。根据财力情况和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实际需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强化政府财政投入的导向作用,逐步提高科普投入水平,并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同时,通过项目共建、捐款捐赠、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推动和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

(四)有序推进实施

2016年为启动实施阶段,制定“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并启动实施工作,加大宣传动员力度,进一步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发挥各牵头单位具体协调作用。

2017—2020年为深入实施阶段,持续推进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和重点工程建设。针对薄弱环节,继续完善工作机制,制定政策措施,解决突出问题,全面推进各项重点任务和目标的完成。

2020年为总结评估阶段,对“十三五”期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

附件: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