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农家课堂”铺设农村党员创争致富路

发布时间:2011-04-19 00:00 信息来源:中共梅列区委创先争优领导小组办公室 点击数:{{ pvCount }} 字号:【

我区“农家课堂”铺设农村党员创争致富路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我区积极构建“农家课堂”培训体系,通过开设“田间课堂”、“协会课堂”、“远教课堂”等举措,不断提升农村党员思想观念、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激发创先争优干事热情,促进农民创业增收。

一是开办“田间课堂”,立足示范共实践。从打造精品农业出发,加快三个千亩和一个万亩的示范基地建设,通过培训,支持引导一批农村党员创先争优,先行先试。一是政府主导培养。以政府建设设施农业、精细农业、休闲农业为主导,确立“培训围绕产业走”的思路,鼓励引导农村党员特别是党员中心户率先参与示范片建设,走特色产业发展之路,努力培养和扶持出更多种养基地示范户。二是专家针对指导。考虑农民群众技术单薄这一实际,依托区农村实用人才库,聘请相关农业专家任教,针对不同种养环节邀请专家开展经验介绍、当场示范、现场指导的培训活动,“手把手”传授农村党员实用技术。截止目前,共举办各类实用技能培训班85期(场),培训农民4500人(次),其中农村党员2800人(次)。三是党员实践创新。在创先争优活动的引领和政府“开班”、专家授课的促动下,农村党员发挥示范作用进行技术创新攻关,在实践中注重相互学习借鉴,较好形成了党员带农户、党员带党员的交流互动机制,生产难题得到及时解决。如碧溪提子园党员示范户引进台湾新技术后,通过不断实践管理,研发出一年两熟新技术,其他农户纷纷借鉴,示范片区总产量大幅提升。

二是开办“协会课堂”,加大帮扶同致富。各类合作社发挥拥有技术、资源和营销渠道等优势的桥梁纽带作用,帮助农民找销路,共同促增收。一是吸纳帮扶对象。合作社把加强自身建设作为吸纳种养大户的先决条件,加强配套设施建设,绿园柑桔专业合作社还专门成立果蔬配送中心,推出农资优惠供应、免费集中配送和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等一系列帮扶举措,吸引广大种养大户和技术骨干加入合作社,目前全区已有14个涉农合作社,吸纳会员402名,其中党员居多。二是加强技术指导。定期派出社内专家进行现场培训和指导,如陈大渔溪村三友烟草合作社每月组织社员和党员种烟大户开展“传技术、传经验、传信息”实用技术培训,采取专家“一帮一”、“一帮几”的形式,推广“统一播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植保防治、统一烘烤”等行之有效的做法,有效解决了烤烟生产中农民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效益低下等瓶颈问题。三是实现互助共赢。自三明好多多超市和省源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加入“农超”、“农企”对接以来,党员农户带领其他农户主动与合作社签订稳赚不亏的包销合同,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品牌农业”,切实把提升品质、提高产量作为创先争优和创业致富的奋斗目标而守望相助,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和良性的比学氛围,助力农户、合作社、企业三方共赢。

三是开办“远教课堂”,整合资源齐分享。依托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创建开放式“远教课堂”导学。一是充分发挥阵地作用。以政策宣传、农业科技、市场信息为重点,不断整合资源,延伸信息触角,拓展远程教育服务功能,并结合群众需求引导成立兴趣小组,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切实提高农村党员培训信息化、专业化水平。去年全区的23个农村终端站点共组织观看远程教育2.6万多人次,提供致富信息2300余条,受益党员群众近3.5万人。二是健全学习管理制度。着重对由各村大学生“村官”、“村务工作者”和村两委担任的牵头管理员进行基础知识的普及和培训,再由他们组织党员群众按时收看,观后讨论,建立远程教育学习档案,详细记录学习情况和党员的学习体会,收集建议形成汇总信息登记造册。三是结对帮学争创先进。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广泛组织开展“老+少”结对帮学和先富带后富、党员带农户的“双带”活动,引导农村致富能手和先进党员传授工作经验、方法技巧,帮助其他困难群众和党员掌握理论知识和科学技能,形成互帮共促、取长补短良好机制,确保党员“学用相长”的先进性得以推广。(本办宣传组)

附件: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