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车落水5名儿童失踪续:3名儿童遗体找到

发布时间:2013-06-14 00:00 信息来源:东南网-海峡导报 点击数:{{ pvCount }} 字号:【


    6月12日下午3时许,漳州市平和县九峰镇一辆载有10人的面包车落入水中,其中5人逃生,5名儿童失踪。

6月12日下午3时许,漳州市平和县九峰镇一辆载有10人的面包车落入水中,其中5人逃生,5名儿童失踪(昨日导报闽西南11版报道)。

经过将近一天一夜的救援,昨日中午12时10分,救援队潜水发现失踪车辆,13时15分,打捞起3具尸体 ,一男二女,随后被运往平和县医院,目前尚未确认身份;落水车辆也于13时30分打捞上岸。

截至昨晚22时导报记者发稿时,施救人员还在沿途水域对另外两名失踪人员全力搜救,并继续扩大搜救范围。

救援:300余人搜救20多小时 找到面包车

昨日上午,导报记者再度进入救援现场,福田村大水坑路段依然还在管制中,附近的村民只能徒步通过,天空时而下着小雨。

12日当天事发后,当地公安、消防、武警以及来自龙海、厦门的民间专业救援队共300余人,一直在搜寻救人。当地参与救援的工作人员介绍,每一艘冲锋舟、皮划艇上,都配有多个磁铁,通过将磁铁绑在铁丝上伸入水中,以此确定面包车的位置。

昨日11时许,失踪小孩的家属赶到事发地点,他们带着两名男孩穿过的毛衣和短袖,给孩子烧纸钱,并不断地说:“孩子啊,你们快点出来吧,大家都找得很辛苦了,我们都很伤心。”

12时07分,冲锋舟上一名搜救人员突然发现,手中的铁丝移不动了,他大声喊道:“找到了!”人群纷纷涌向冲锋舟所指的位置,距离事发地点30米左右的下游。当地民警立刻布控警戒线,并封闭该路段的双向车道,安排吊车与救护车驶进警戒区待命。

12时18分,救援人员带上工具,先将杂草砍掉,开辟出一条紧急通道来。围观的数名群众都挽起袖子,准备加入除草行动,但当地民警考虑到他们的安全问题,将他们纷纷劝离警戒区。

悲情:3名儿童遗体捞出 家属崩溃

数分钟后,3部冲锋舟很快在目标水面集结,搭建一个应急救援平台。12时30分左右,厦门蓝天救援队“蛙人”潜入水中,在车内找到第一名失踪女孩遗体。几分钟之后,第二名失踪女孩遗体和另一名失踪男孩遗体在面包车附近被找到。3名失踪孩子的遗体随后被送到岸上。等候在旁边的救护车火速将3人遗体送走,家属情绪瞬间崩溃,不住地抹泪。

13时33分,吊车缓缓开启,将水中的面包车吊起来,放在路面上。此时,消防官兵对面包车内的杂物进行清理,确认车内并没有其他人员。

下午4时许,交通部东海救助局厦门基地派出一个搜救小组,也赶到现场展开救援。但遗憾的是,截至昨日19时,仍有一名男孩、一名女孩尚未找到,搜救行动还在继续。

家属回忆

悲痛:他再也吃不到粽子

据了解,5名失踪的小孩,都属于九峰镇振阳村三组的曾氏家族,其中包括老二曾顺福的儿子小斌(13岁)、老六曾顺力的儿子小坤(11岁)、老四的外孙女(即面包车司机朱先生5岁的大女儿),还有远房亲戚的11岁和13岁的两姐妹。

作为这个大家族的最年长者,75岁的奶奶黄仙花,原本就有高血压,这两天她都躺在床上打着吊瓶,家里突然失去了三个亲孙和两个远亲嫡孙,她几乎无法承受这样的打击。

读三年级的小坤平日里跟奶奶的关系最要好,出事后,奶奶受打击很大,她在病床上反复念叨着:“小坤从小就是我帮着带的啊。”才说着,又不禁捂住流泪的双眼。

在老六曾顺力家中,竹竿上还挂着前天包好的肉粽。“小坤很爱吃肉粽,为了让他解解馋,我特意先给他包了一些。”曾顺力的妻子哭着说,“那天他到亲戚家串门,前前后后吃了十几个肉粽,我看他这么爱吃,还特意让他带了一二十个肉粽到镇上寄宿的老师家。”

后悔:没有亲自送儿子上学

读五年级的小彬是老二曾顺福的儿子,41岁才得子的曾顺福很疼爱小彬,小彬也是个懂事的孩子,只要回到家里就会帮忙做家务。

拿出划满红钩的第六单元考卷,曾顺福又红了眼眶:“小彬成绩一直很好,都是班上前几名。他这次回来,又带了张考卷给我看,告诉我考了满分,就是字写得不太好看,老师没写上100分。”

5月4日,曾顺福打理自家蜜柚园时,不慎从山上滚下去,导致脑出血,在医院住了大半个月。由于身体不好,曾顺福第一次没有亲自送儿子去上学。“那天雨太大了,我本来已经联系好朋友的面包车,朱建福他们说要帮忙捎带,我才让儿子跟着他们的车走,没想到十来分钟后就听到掉入河里的消息。”曾顺福后悔地说。

获救者回忆

从窗户爬出来 差点被水冲走

老八曾顺才的女儿小雯读初一,这次死里逃生,家里亲戚朋友都到家中探望她。

“车子掉下去后,水慢慢灌了进来,我扶着窗户就爬出来了,但逐渐被水冲走,我也不会游泳,一直在挣扎,只能把双手举出水面,亲戚曾勇福见到我的手就扯了一把,拽到岸边。”小雯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依然惊魂未定,她的手臂上,满是当时被杂草划伤的伤痕。

“那天我听到出事,立刻叫上四哥和六哥到现场去,只看见一个小孩蹲在地上,把头埋得很低,满头满身都是黄泥水,我甚至没认出是小雯,还叫她不要哭。”曾顺才说,小雯刚从水里出来时,嘴唇冻得发紫,手臂都发黑了,他赶紧让路边的车帮忙送她到镇上寄宿的朋友家梳洗。

“回来当晚,我守了她一夜,她睡得很不安稳,时常出现在梦中受惊的样子。”曾顺才的妻子说起这个,一脸担心。

相关新闻:事发路段 曾发生多起坠车事件

悲剧发生,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起事故?

在撤点并校后,这里的孩子都要经这条路去镇上上学,但上学的路,一直存在着诸多的安全隐患。导报记者在现场发现,该路段缺少防护措施和警示标志,但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山体滑坡时常发生,一到雨天,泥沙流到路面,车辆很容易打滑造成事故。在过去的三年间,这条路已经发生过多起坠车事件。

泥沙堆积 路边缺少防护措施

导报记者在现场看到,事发地点是一条双向车道的水泥路,这条路多处有泥沙堆积,将双车道挤占。村民介绍,下雨的时候右侧山体时常有泥沙下滑,路面上满是土黄色泥浆,车子经过时,很容易打滑。

据当地村民介绍,近3年来,福田村、下北村、上仓村等地已经发生五六起坠车事件,其中,有两名外地人骑摩托车冲入河涧身亡。

村民介绍,撤点并校后,村子里大部分孩子要到镇上读书,但这些村子与镇上有一段距离,家长多是骑家里的摩托车送孩子上学。

虽然整条路由于环山多有弯道,但很多地方没有设置防护围栏及警示标志。

道路隐患整治时 该路段被忽略

据了解,事发所在道路是按照三级公路(县道)的标准设计,在设计之初,设计者考虑到该路段平直、视线好,就没有在路边设置安全措施。

平和县公路发展有限公司叶先生介绍,去年下半年开展“三年道路隐患排查整治大行动”,交通部门根据过往的交通数据,在这条路上确定了2处整治点,一处是位于大溪镇三华村,弯道很多,交通部门增加了反光镜;另一处在九峰镇东富村,桥头与村道交叉导致事故多发,针对这个情况增添了减速设施和警示标志。

“但这次事故所处地点,并没有纳入整治范围,确实被忽略了。”叶先生遗憾地说道。

暴雨没有及时清扫路面留下隐患

平和县交通局工作人员回忆,最近一次的路面清扫,是在本月的6日、7日,“养护部门每月会有常规巡查2次,除此之外,还有道路巡查信息员会及时给养护部门提醒,某个路段出现滑坡,我们就会立刻安排人员进行清扫”。

在5月底和6月初,几场接踵而至的暴雨都给这段道路的清洁带来一定难度,“下雨天工作量比较大,出于对养护人员安全的考虑,暴雨期间没有安排清扫。但是暴雨一结束,我们就会安排他们去清扫”。

另外,导报记者也了解到,虽然这一路段并不安全,但村民驾车速度一般都不慢,村民的驾驶安全意识有待提高。

记者手记

撤点并校:好政策为何苦了孩子?

如我们所见,除平和县九峰镇以及周围村落尚不完善的交通路面情况外,当地由于农村“撤点并校”带来的学生上下学不安全的状况更应该引起众人的关注。

平日里,这些村落的小孩只能坐着爸妈的摩托车,到一二十公里之外的镇上上学。上课时间,也只能寄宿在镇上老师或亲戚朋友家中。提供给他们更优质的教学资源,却没有校车分配给他们,也没有人保障他们的交通安全。

平和九峰镇的情况不是个例,在很多省份的偏远山区都存在同样的问题。

撤点并校政策的出现自有它的背景,基于城镇化进程加快、劳动力转移等等,它旨在优化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集合教育资源和师资优势。但它也造成了部分农村偏远地区学生上学路途变远,交通、寄宿等教育开支变大,家长的经济负担重了,学校的教学压力也沉了。对于一些山区及偏远地区来说,存在诸多隐患,亟待有关部门予以重视,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我们希望,从此以后,孩子们能够有一条“平安上学路”。

附件: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