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委七届八次会议贯彻省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的实施意见

发布时间:2010-09-07 00:00 信息来源:三明日报 点击数:{{ pvCount }} 字号:【

                                                             中共三明市委贯彻落实《中共福建省委关于进一步
                                                             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推动
                                                                  福建跨越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和省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认真实施《中共福建省委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推动福建跨越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全力推动三明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跨越发展,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抢抓机遇,明确要求,进一步增强跨越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

  进一步坚定跨越发展的信心决心。

  省委八届九次全会围绕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作出了推动福建跨越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一次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明确目标、鼓足干劲的大会,必将在全省进一步掀起比学赶超、加快发展的热潮。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省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增强推动三明跨越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信心决心。要紧紧抓住中央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两大历史机遇,充分把握三明基础条件不断改善、重点产业集聚壮大、开放开发步伐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全面展开的有利时机,着力发挥三明老工业基地、老区苏区、生态、区位和精神文明创建等独特优势,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高的要求来谋划发展,以比学赶超、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来争先进位,全力推动三明跨越发展。

  进一步明确跨越发展的目标任务。

  面对福建跨越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全市上下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紧紧围绕省委跨越发展的目标任务,坚持“好”字优先、能快则快,以快促转、转中求进,力争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赶超全省平均水平,全市地方级财政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推动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发展后劲得到新增强,民生保障实现新改善,党的建设展示新形象,努力用跨越发展的实际成效为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多作贡献。

  进一步把握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八届九次全会和《若干意见》的部署,全面落实“先行先试、加快转变、民生优先、党建科学”的总体要求,切实以更好的状态、更高的要求、更实的举措、更强的保证来推动三明跨越发展,做到在解放思想、先行先试上取得新突破,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破除一切阻碍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和思维定势,支持一切有利于跨越发展的改革探索、创新创造,敢想敢试,敢为人先,勇于担当,比学赶超,以先行先试抢占先机、闯出新路,不断创造跨越发展的新优势;在加快转变、更好更快上取得新业绩,把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与转变发展方式有机统一起来,正确处理“量”与“质”、“速度”与“效益”的关系,充分发挥现有优势加快做大总量、增强实力、提升后劲,紧紧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调整结构、转型升级、转变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后劲,实现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在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上取得新进展,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推动跨越发展的根本目的,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优先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优先安排惠民利民的重大民生项目,加强社会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保障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在加强党建、提升水平上取得新成效,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提升延伸“168”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推动三明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跨越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二、以快促转,转中求进,在壮大总量、提升质量中实现跨越发展

  突出扩大总量。靠增量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确保每个县(市、区)、每个重点园区每年都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落地建设,每个重点产业、每个产业集群每年都有一批企业技改提升、产业转型升级项目建成投产。促进重点产业集群化发展。做大做强八大重点产业,着力抓好100个以上、总投资超500亿元以上的重大工业储备项目,经过五年努力,形成林产工业、冶金及压延2个产值超500亿元的产业集群,建成汽车与机械、矿产品深加工、化工、纺织4个产值超300亿元的产业集群。加快建筑业发展,建筑业产值年均增长30%以上。促进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加快培育高端产业,着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及生物产业四大产业板块,建设100个重点项目,培育7个产业链,5年内形成不锈钢复合材料、轻合金新材料、竹纤维等产值超百亿元的新兴产业链,提高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在工业产值中的比重。促进服务业集约化发展。制定扶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持续提升商贸流通、餐饮休闲等消费性服务业,今后五年着重抓好40个以上总投资超180亿元的重点服务业项目,力争建成2个年交易额超100亿元、2-5个年交易额超50亿元的专业市场和物流园区,形成10个年销售额超10亿元的商贸物流企业,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建设海西(宁化)客家始祖文化园、清流灵台山客家文化园、尤溪朱子文化园、永安闽台文化创意园、慈航文化园(馆)等文化产业项目,提高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促进旅游产业区域化发展。打响泰宁世界自然遗产品牌,壮大泰宁旅游龙头,打造三明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建设旅游新增长极,实施海峡旅游泰宁产业园、沙县小吃休闲度假区、格氏栲生态旅游度假区、中国清流温泉城、闽江源生态旅游区等项目,建成海西重要的生态和文化旅游胜地,逐步把旅游业培育成为主导产业。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出台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突出抓好十大特色农业产业,推进80个亿元以上农业重点项目,形成林竹、畜牧水产2个产值超100亿元,果蔬、生物农业2个产值超50亿元的特色农业产业。

  突出转型升级。要以总量为基础、速度为保证、科技为支撑,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在技术创新中促进产业转型。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着力建设不锈钢复合材高科技产业园、三钢1250立方米高炉及配套工程技改、板坯连铸和中板二期改造等项目,带动铜、铝、钨金属及其制品发展,建设海西冶金及压延产业基地;推进国内外大型汽车集团重组永安汽车厂、海西重大化工装备制造基地、铝镁合金及下游产品开发等项目,壮大汽车、机械装备及零部件产业;建设稀土产业园、硅产业园、无机粉体造纸等项目,延伸矿产品深加工产业链;实施30万立方米中纤板林板一体化、70万立方米刨花板技改及家具等下游产品开发、特种薄型纸扩改等项目,重组壮大林产工业,拓展延伸特种纸产业链;加快建设天然植物药生产基地和酶工业基地,做大做强生物医药及生物产业;推进硝基复合肥、氟系列产品等项目开发,改造提升化工产业;实施醋酸纤维素系列产品开发等项目,打造“纺织—染整—服装(涂层)”产业链,壮大革基布基地,改造延伸纺织产业链;以旋窑水泥、新型建材为重点,提升建材产业。在重组提升中促进企业扩张。扶持培育一批百亿十亿重点工业企业,用5年左右时间,培育小蕉实业发展公司、永安汽车厂等3—5个产值超100亿元工业领军企业,打造青山纸业公司、明溪海斯福化工公司、通海镍业科技公司等3个以上50亿元工业龙头企业,形成50个左右产值超10亿元的工业骨干企业。同时,深化与央企合作,加强与跨国公司、大型民营企业的对接,着力引进一批大企业、大项目。在品牌带动中促进企业产品升级。支持企业争创品牌、经营品牌,鼓励参与制定国际、国家、行业标准,提升品牌的综合竞争力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经过5年努力,全市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达到20件(枚)以上。同时,打造重点特色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快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拓展、提升省级经济开发区,加快建设特色产业园区,经过五年左右努力,建设10个产值超百亿元园区、10个产值超50亿元园区。

  突出投资拉动。扩大投资规模,提高投资效益,促进投资持续较快增长,力争投资增速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优化投资结构,突出基础设施投资,今后五年,投资850亿元以上,建设高速公路、快速铁路、三明沙县机场;投资700亿元以上,建设三明核电、大唐煤矸石综合利用等电源点项目和500千伏、220千伏等一批电网工程。抓好生产性项目投资,力争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45%以上,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以上。强化投资支撑,高水平策划生成一批符合科学发展要求、关系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力争一批新增长区域、开发区等列入国家和省“十二五”规划的重大布局,一批重大能源、交通、产业、社会事业项目进入国家和省重点项目盘子。积极寻求投资与消费的结合点,加大消费基础设施投入,以投资结构改善带动消费空间拓展。

  突出城乡联动发展。加快发展中心城市。按照“大三明”的思路,适时调整优化行政区划,推进市区、沙县的同城化及其与永安市的一体化,加快拓展梅列洋溪乡、三元岩前镇、永安贡川镇、沙县夏茂镇四个重要组团,突出沙县承接产业、人口转移的功能,经过两年努力,力争海西三明中心城市建成区总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00万以上。加快三明市区贵溪洋新区、徐碧新城、下洋中区、台江片区开发和市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改造,抓好梅列区贵溪洋和徐碧、三元区台江、沙县东门、永安市文龙4个宜居城市综合体项目,建设中心城市快速通道,改造江滨路、西江滨路等重要道路,推进“一河两岸”和重要节点的景观改造,提升城市的形象和综合实力。持续推进县域城市建设。高起点、高水平抓好县城的规划和建设,加快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完善配套公共设施,形成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和城市色彩。积极发展小城镇。抓紧建设2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镇,按照省级试点镇要求加快中心城市4个市级中心乡镇建设,推进其它13个市级中心乡镇建设与发展,力争全市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5个百分点。抓好高速公路互通口、快速铁路客(货)运站所在乡(镇)的建设与管理,整治集镇沿街店面和建筑立面,美化街道环境,提升小城镇的功能与品位。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加强乡村规划建设管理,加快农村社区和中心村建设,以新村建设带动旧村改造,抓好沿街、沿路村庄的立面改造,整治村容村貌,改善乡村人居环境。

  突出可持续发展。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和环境保护“一岗双责”制度,严把新上项目的产业政策关、资源消耗关、环境保护关,依法取缔关闭污染严重企业和“五小”企业,抓好污水处理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的运行,加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污染治理,确保完成省里下达的单位GDP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减排目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深化清洁生产试点城市建设,推进全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工作,重点抓好100个以上节能改造、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基地项目建设。同时,推动运用清洁能源,建设以低碳为特征的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建立低碳经济试验区。推进生态建设,落实生态补偿机制,强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强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管理和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四绿”工程,森林覆盖率保持在全省前列,提高城市净化绿化美化水平。

  三、发挥优势,先行先试,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跨越发展

  加快建设新增长区域。以三明市区、永安、沙县主轴为重点,带动相关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加快建设覆盖三明中心城市规划区、面积约3200平方公里的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区。其中,核心区面积150平方公里,主要包括海西三明台商投资区、海西三明现代物流产业开发区、金沙园、尼葛园、梅列经济开发区、三元经济开发区、埔岭汽车工业集中区、金古经济开发区等,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以上。加快壮大先进制造业,打造冶金及压延、新材料高新产业等6个基地,建成海西先进制造业重要发展区域。全力拓展服务业,抓紧建设海西三明现代物流产业开发区等重点物流园区,实施陆地港等现代物流项目,拓展海西金属材料制品市场等专业特色市场,壮大金融业等重点服务业,建成海西中部现代服务业集聚地。打造生态型经济,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高优特色农业,壮大资源节约型产业,建设生态休闲旅游区,培育绿色产业基地。

  加快打造县域经济新增长点。以两翼为重点,打造集约化、专业化、生态化的优势特色产业基地,成为县域经济新增长点。大田县重点发展铸造机械产业、矿产品深加工业、高山生态茶业,打造高山生态茶叶发展集中区;尤溪县重点发展矿产品加工业、纺织产业、林产工业、现代农业,打造海西铅锌产业重点发展区域;将乐县重点发展轻合金等高新产业、核电等新能源产业,打造海西轻合金基地;泰宁县重点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产业与生物医药及生物产业,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建宁县重点发展特种纸业、食品加工业、生物质能源产业,打造海西特种纸生产基地;宁化县重点发展钨、铜铝等矿产品加工业和现代农业、现代物流业,打造海西重要的有色金属材料制造业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重要物流集散地;清流县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产业、养生休闲产业和明台现代农业合作产业,打造海西最大的苗木鲜切花基地;明溪县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与生物产业、化工新材料产业、气动工具产业,打造海西生物产业重要基地。

  增创改革开放新优势。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以现代林业发展为主线,以林业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以林业资源合理配置、深度开发利用为突破口,以森林资源资本化运作为动力,深化推进配套改革,鼓励永林股份公司增资扩股,组建林业发展公司并积极争取上市,确保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继续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提高土地经营集约化、规模化水平。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确保贷款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积极争取股份制银行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力争每个县(市)设立一家小额贷款公司,加快组建三明市区农村商业银行,推动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持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等渠道融资,鼓励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扩大明台合作,抓住两岸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契机,以加快建设海峡两岸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为重点,依托台商投资区、林业博览会、台湾农民创业园等平台,支持现有台资企业做大做强,并力争每年新引进台资企业10家以上,推动台商投资区升格为国家级台商投资区。拓展开放广度和深度,组建重大项目招商团队,建立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每年引进重大项目责任制,扩大利用市外资金和外资规模。加快培育2-3家出口超亿美元和一批出口超千万美元的龙头企业,建设出口产品基地和出口产业集群,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高经济的外向度。深化区域合作,加快推进沿海产业转移集中区、闽赣边界产业和物流集聚区建设,打造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和纵深推进的基地。凝聚侨心,争取侨力,鼓励归国人员自主创业。进一步鼓励和扩大民间投资,大力发展商会经济,引进总部经济企业,实施“回归工程”,逐步提高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

  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水平。以“满意在三明”为主题,以“三明(开明、清明、文明)三创(创业、创新、创优)三促(促先行、促发展、促和谐)”为抓手,着力在养成文明习惯、推进文明服务、提高文明素质、加强文明管理上下功夫,营造宜居宜业的良好环境;精心打造“满意在三明”、“共建联创”和“好人建设”三大创建品牌,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培育文明社会风尚;扎实做好各项创建达标工作,加大“创城”硬件建设投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健全“六联”育人工作机制,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工作格局,争创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

  四、民生优先,促进和谐,让人民群众共享跨越发展成果

  积极扩大就业、促进创业。以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为载体,健全就业服务体系,通过项目增加就业、创业带动就业、培训促进就业,每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2万人以上,每年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围绕壮大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非农产业、开展劳务输出等增加农民收入,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增加居民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建立有利于提高劳动者报酬的职工工资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加强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建设,力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覆盖面,力争2011年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全市12个县(市、区)。完善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高保障补偿水平。推进城乡低保和医疗救助规范化建设,基本解决贫困人群看病难问题。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3年内基本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把灾后重建、地质灾害治理、造福工程等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鼓励、引导村民向城镇集聚,切实提高农村住房保障水平。

  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优先发展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逐步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整合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推进职业教育集团、职教中心和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强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功能,提升高等院校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加快构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市新图书馆、新艺术馆、新博物馆等文化基础项目,加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积极推进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完善公共卫生医疗体系,健全覆盖城乡的卫生应急、疾病防控、卫生监督、医疗救助、妇幼保健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公立医疗改革试点,做强三明第一医院等重点医疗机构,建设三明市台江医院,提升县级医院,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所达标建设。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快发展体育事业,兴建和完善一批重点体育设施,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争创全国“长安杯”为抓手,深化“平安三明”建设,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全面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积极推行基层综治“1+N”联动模式,促进社会安定稳定。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注重从源头上预防矛盾纠纷的发生,建立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落实“一岗双责”和企业主体责任,强化安全生产监管,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确保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做好防灾减灾与恢复重建工作,加强灾害监测预警预报、防御防范、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步伐,确保所有受灾重建户2011年元旦前搬入新居,确保受损农田、水利、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2011年春节前修复完成。

  五、加强党建,凝心聚力,进一步为跨越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提升推动跨越发展的能力素质。坚持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跨越发展。加强和改进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三优三巡三点”理论武装工作机制,推动党员领导干部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谋划发展、统筹发展、优化发展、推动发展的本领。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完善制度,丰富内容,创新方法,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和综合素质。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加强理论学习同深入研究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突出问题结合起来,鼓励和支持干部解放思想、先行先试,着力打造一支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提高干部抓好落实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运作的能力、攻坚克难的能力、创新突破的能力。

  建设推动跨越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建设敢于担当、善于运作、勇于突破的领导班子,全面提升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合力,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能够打开工作局面、推动跨越发展、团结凝聚人心的坚强领导集体。建立健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探索建立市对县(市、区)、乡(镇)财政收入增长和项目工作的考核奖励、激励制度,形成促进跨越发展的导向。扩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民主,推进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的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四项监督制度,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加强人才工作,按照“重才、育才、聚才、用才”的要求,更加重视人才、爱护人才,抓好人才政策的落实,以环境留人、以事业留人、以项目留人,善于发现人才、用好人才,进一步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培养、吸引、发现和使用人才,加强市校、县校合作,依托现有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平台,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创造激情。

  夯实推动跨越发展的基层基础。以促进跨越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促进党建科学为目标,以提升延伸“168”基层党建工作机制为抓手,全面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把党建工作优势转化为保证和实现跨越发展的强大力量。提升延伸“168”机制要注重体现发展实效,把提升延伸“168”机制与实现跨越发展目标、落实跨越发展举措、强化跨越发展责任结合起来,以转变作风、优化服务、跨越发展的实际成效来检验实施“168”机制的成效。提升延伸“168”机制要注重落实责任,通过实行“目标管理”、“设岗定责”,并向农村、机关、城市社区、企事业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拓展提升,把推进跨越发展和党建工作的目标任务细化、量化到各类组织、各个党员,把责任落实到具体工作、具体项目,全面推动各项工作落实。提升延伸“168”机制要注重决策民主和工作规范,通过推行落实“四议两公开”做法,完善“六步工作法”,以规范的程序、创新的制度、民主科学的方法,把党的领导、民主决策、公开监督等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基层各项工作做到有规可依、有章可循。提升延伸“168”机制要注重调动方方面面积极性,充分发挥各类组织各支队伍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党员的主体作用,激发基层各类组织各支队伍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在完成重点任务、破解发展难题、推动科学发展上创先进、争优秀,齐心协力推动跨越发展。

  形成推进跨越发展的良好作风。大力弘扬“锲而不舍、敢为人先”的新时期老区苏区精神和“以人为本、为民负责,不畏艰险、敢于胜利,忠诚履职、勇于担当,群策群力、同舟共济”的伟大抗洪精神,学习借鉴省内外先进的发展理念和成功的经验做法,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创业激情,全力打好“五大战役”,把跨越发展的要求落实到具体行动和具体项目上。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切实提高执行力和落实力。着力转变机关作风,推进“作风建设年”活动,深化机关效能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和办事速度。大力改进文风会风,提倡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解决实际问题。树立亲商、安商、富商意识,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投资创业环境。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治庸治懒力度,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和领导干部问责制,促进工作作风提升和服务效率提高,形成人人负责任、人人干实事的良好工作氛围。

  凝聚推动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积极支持各级政府及其组成部门依法行政,主动作为,优质服务,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各级人大、政协的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群众团体的重要作用,齐心协力推动跨越发展。尊重群众首创精神,鼓励创新、服务创业、支持创造,充分调动基层组织、市场主体和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大力支持先行先试,保护和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理直气壮地保护改革者、支持创新者、宽容失误者,营造敢闯敢试、开拓进取、奋勇争先的干事创业氛围,努力推动三明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跨越发展。  

附件: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