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列行政区划

信息来源:梅列区方志委 点击数:{{ pvCount }} 字号:【

  1950年1月28日,三元县解放。2月,全县划分为梅列和莘口2个区公所。梅列区公所驻地列西,下辖三民镇和梅列乡、杜筠乡。4月,增设居阳区公所,杜筠乡划归居阳区,梅列区公所下辖三民镇和梅列乡。

  1951年,撤销梅列乡,设列东、列西、陈大、碧溪、砂蕉、台江、荆村7个乡。

  1952年1月,3个区公所的地名称谓改为数码称谓,即第一(梅列)、第二(莘口)、第三(居阳)区公所。第一区公所增设长安、徐碧2个乡。

  1953年,第一区公所增设廖源、长岭茂2个乡。

  1954年,第一区公所增设渔溪、南岐2个乡,荆村乡划归莘口区公所。至此,第一区公所下辖1个镇、12个乡。

  1954年5月,全县通过普选,开展民主建政工作,进行第二次行政区划的调整,增设第四(星桥)区。第一(梅列)区公所下辖城关镇(原三民镇)和台江、长安、列东、徐碧、廖源、列西、陈大、南岐、长岭茂、碧溪、渔溪、砂蕉、台溪13个乡。

  1956年1月,全县进行第三次行政区划调整,将第三(居阳)区并入第一(梅列)区,第四(星桥)区并入第二(莘口)区。区公所由数码称谓改为地名称谓。梅列区下辖城关镇和列东、列西、陈大、碧溪、砂蕉、南坑、居阳、中村、筠竹、杜水、顶太11个乡。

  1956年7月,三元、明溪2县合并设置三明县,划归南平专区。全县设8个区公所。梅列区公所仍辖原1个镇,11个乡。

  1958年8月,全县实行“人民公社化”,调整行政区划,撤销区、乡建制,成立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制。梅列区、莘口区合并,成立城关人民公社,驻地城关。下辖城关、列东、列西、陈大、碧溪、砂蕉、莘口、荆村、西际、高山、龙泉、后溪、蓬坑、黄砂、楼源15个大队。

  1959年2月,三明县与福建省三明重工业建设委员会合并,设立三明人民公社筹备委员会(地市级),下辖原三元、明溪2县所属区划。在原三元县辖区设城关、中村、岩前3个公社。同年7月,增设莘口人民公社。城关人民公社驻地城关中山路,下辖城东、城南、列东、列西、陈大、碧溪、砂蕉7个大队。同年9月,为加强城市建设,在市区设城关、下洋、列东、列西4个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隶属于城关人民公社。今梅列区辖区内有列东、列西、陈大、碧溪、砂蕉5个大队和列东、列西2个街道办事处。

  1960年1月,经中央批准,三明人民公社筹委会改为三明市(省辖),下辖原三元、明溪2县所属的区域。在原三元县辖区设城关、中村、莘口、岩前4个公社。同年3月,将原城关人民公社下辖的4个街道办事处改为城东、城南、列东、列西4个人民公社分社。10月,城东、城南内2个分社合并设城关人民公社分社。

  城关人民公社列东分社管委会驻地列东前巷(老街),下辖崇桂、和仁、龙马、徐碧、新建5个居委会。

  城关人民公社列西分社管委会驻地列西五四路,下辖富华、仁义、封侯、龙岗、安装、高山6个居委会。

  1961年8月,城关人民公社改为三明市区办事处(县级)。原城关人民公社下辖的3个人民公社分社改为3个人民公社,隶属于城区办事处。

  城关人民公社管委会驻地城关中山路,下辖城东、城南、白沙、台江、双江、台溪、砂蕉、渔溪8个大队。

  列东人民公社管委会驻地列东前巷(老街),下辖列东、徐碧、碧口、洋山、廖源、茶元坑6个大队。

  列西人民公社管委会驻地列西五四路,下辖列西、陈墩、大源、棕南、长溪、碧溪6个大队。

  1963年5月,省辖三明市改为专区,撤销城区办事处,设地辖三明市,并将原省辖三明市所属的莘口、中村、岩前3个人民公社和原城区办事处所属的城关、列东、列西3个人民公社划归三明市(地辖)管辖。

  城关人民公社管委会下辖城东、城南、白沙、台江、双江、台溪、砂蕉、渔溪8个大队。

  列西人民公社管委会下辖列西、陈墩、大源、长溪、棕南、碧溪6个大队。

  列东人民公社管委会下辖列东、徐碧、碧口、洋山、廖源、茶元坑6个大队。

  1966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五·一六”通知,“文化大革命”运动逐渐在全国各地展开,三明市开始进入长达10年的“文革”运动。三明地、市、公社各级党政领导机构陷入瘫痪。1968年10月22日,经福建省军区和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了由军队干部代表、地方干部代表和群众组织代表组成的“三结合”的三明市革命委员会,取代了原市委、市人委的全部职能。1968年11月至1969年1月,经三明军分区和地方革委会批准,各人民公社先后成立了“三结合”的革命委员会,行使原人民公社党政领导机构的职能。

  1969年11月,全市行政区划作了调整,撤销城关、列东、列西3个人民公社,成立城区、陈大2个人民公社。三明市革委会下辖5个人民公社、1个镇。城区人民公社驻地列东,下辖城东、城南、村头农场、台江、白沙、列西、列东、徐碧8个大队。陈大人民公社驻地陈大,下辖洋山、廖源、大源、陈墩、棕南、长溪、碧溪、渔溪、台溪、砂蕉10个大队。

  1971年12月,将陈大人民公社的洋山、廖源2个大队划归城区人民公社管辖。

  1973年,城区人民公社增设下坑大队。

  1975年8月,划出城区人民公社所属的居民区设立城关、列东2个街道办事处。

  列东街道办事处驻地和仁新村,下辖建新、红卫、五四、龙岗4个居委会。

  1976年10月后,三明市仍下辖5个人民公社、1个镇和2个街道办事处。其中,今梅列区辖区分属于城区、陈大2个公社和列东街道办事处。隶属城区人民公社的有列东、列西、徐碧、洋山、廖源5个大队和小溪农场。陈大人民公社下辖的8个大队不变。

  1980年4月,列东街道办事处所辖的列西居民区划出,成立列西街道办事处。

  列东街道办事处驻地和仁新村,设东新一路、东新二路、东新三路、东新四路、江滨、高岩、梅岭、和仁、崇桂、沪光、沪明、徐碧、北路13个居委会。1983年增设东新五路,圳尾、乾龙3个居委会。

  列西街道办事处驻地列西,下辖五四、富华、龙岗、绿水、青山、钢花、红山、翁墩、陈大、碧玉10个居委会。

  1983年5月13日,福建省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4月28日批文,撤销三明地区行政公署,改设省辖三明市,实行以市带县的领导体制。原地辖三明市所属区域以城区列东大桥为界,划东北部267平方公里设立梅列区。6月1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将沙县洋溪人民公社划归梅列区管辖。至此,梅列区面积为367平方公里,区域范围基本定型。

  7月1日,中共梅列区委和区人民政府正式对外办公。区人民政府下辖列东、列西2个街道办事处,陈大、洋溪2个(农村)办事处和蔬菜办公室。

  列东街道办事处延续原建制,驻地和仁新村。下辖东新一路、东新二路、东新三路、东新四路、东新五路、江滨、梅岭、高岩、和仁、崇桂、圳尾、沪明、沪光、乾龙、北路、徐碧16个居民委员会。

  列西街道办事处延续原建制,驻地列西。下辖富华、龙岗、五四、钢花、青山、红水、绿水、群英、创新、翁墩、小蕉(三钢副业基地居民区)、中台(伐木场居民区)12个居委会。

  陈大办事处由原陈大人民公社改称,驻地陈大。下辖陈墩、大源、棕南、长溪、碧溪、渔溪、砂蕉、台溪8个乡。

  洋溪办事处由原洋溪人民公社改称,驻地新街。下辖新街、上街、羊口仔、孝坑、连茂、岩兜、饱饭坑、下坑8个乡。

  蔬菜办公室由梅列区辖内的原城区人民公社的部分大队改设。下辖列东、列西、徐碧、洋山、下源5个乡。

  1984年3月,蔬菜办公室改称徐碧办事处,下辖不变。其他街道办事处、农村办事处隶属辖区不变。

  1987年8月,3个农村办事处改为乡、镇,即陈大镇、洋溪乡、徐碧乡,列东、列西街道办事处不变。徐碧乡下辖列东、列西、徐碧、洋山、廖源、后洋6个村民委员会。

  1999年3月,成立北门街道办事处。下辖乾龙、东新五路、重化、东乾、碧湖5个社区委员会。原由列东街道办事处管辖的东新五路、乾龙社区委员会划归北门街道办事处。

  2005年7月,徐碧乡撤乡并街,撤销北门街道办事处,成立徐碧街道办事处。原由徐碧乡管辖的列东村划归列东街道办事处;徐碧村、洋山村、后洋村、廖源村划归徐碧街道办事处;列西村划归列西街道办事处。年末,小蕉村升格为建制村,划归列西街道办事处。

  2006年初,梅列瑞云经济开发区升格为福建梅列经济开发区,设在小蕉村,全区实行5+1管理体制。

  2008年9月,列东街道区划调整,成立新和社区居委会。

    2011年8月,洋溪乡撤乡建镇。至此,梅列区撤并了最后一个乡建制,在三明率先实现全域城镇化。 

    2017年5月,梅列区徐碧街道分别在碧桂园小区和万达小区新设立玖珑社区居委会和北门社区居委会。 

    至2019年末,梅列区辖2个镇(陈大、洋溪),3个街道办事处(列东、列西和徐碧),28个社区居委会(圳尾、江滨、崇桂、高岩、梅岭、东新一路、东新二路、东新三路、东新四路、东安、新和;富华、龙岗、北山、翁墩、群英、青山、中台、小蕉;五路、东乾、乾龙、重化、碧湖、玖珑、北门瑞云;上游),23个村民委员会(列东、列西、小蕉;徐碧、后洋、廖源、洋山;羊口仔、新街、上街、下坑、饱饭坑、连茂、孝坑、岩兜;陈墩、大源、棕南、长溪、碧溪、渔溪、砂蕉、台溪。

附件:

相关报道